您的位置首页  南宁魅力  美食

用爱心拥抱新年 广西三城市四百人自愿献“骨髓”

用爱心拥抱新年 广西三城市四百人自愿献“骨髓”

  新桂网-南国早报讯(记者蔡立梅)这里没有鲜花,然而人们却闻“香”而来;这里没有报酬,然而人们却排起了长队;这里的天气很寒冷,人们用爱心点燃的火焰,温暖了2005的新年。

  元月1日早上10时,一群“小天使”的歌声响彻南宁市朝阳花园,数十只小白鸽从“小天使”手中飞向蓝天。广西红十字会、中华骨髓库广西管理中心、南宁市房产业开发总公司、南国早报、南国今报与新桂网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温暖2005捐献造血干细胞”公益大行动,在南宁、柳州、桂林三地同时举办,当日,三地共有近四百位志愿者参与了捐献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

  当日早上9时许,南宁市还寒气逼人,但记者在现场看到,朝阳花园两辆献血车前,已不断有市民前来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尽管南宁市中心血站比平时多调派了一辆献血车,多配了工作人员,但由于前来献爱心的市民络绎不绝,工作人员忙得一刻不能闲,而等着捐献的市民都能耐心排队等候,毫无怨言,现场秩序井然有序。

  临近中午时分,温暖的阳光驱走了许多寒气,朝阳花园已是人头攒动,献血车上等待采集血样的队伍越来越长,本报为此次活动专门组织了一支由15名年轻记者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为前来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市民提供咨询服务。

  在采访中,许多捐献者表示,捐献造血干细胞能给患者带去重生的希望,非常有意义。一位叫李志军的先生说,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他新年第一天做的第一件事,也是一份送给自己的“特别的新年礼物”。

  按原计划,当日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活动只持续到下午2时,可广西红十字会和南宁市中心血站的有关负责人看到现场热烈的气氛,决定将时间延续到下午4时。据南宁市中心血站的肖医生介绍,活动当天,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约有250人,献血的有350人,当日就缓解了近来南宁O型血告急的态势;桂林、柳州两地,捐献者也很踊跃,柳州当日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有90多人,桂林也有19人;柳州和来宾两市还有310人无偿献血,献血量超过8万毫升。

  中华骨髓库广西管理中心的杨女士说,天气这么寒冷,一天内能采集到这么多血样,市民体现出的爱心超出他们意料。相信以后会有更多的市民关注广西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建设,也必将有越来越多的市民成为高尚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活动当日,南宁房产业开发总公司为每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赠送了一套运动服。

  2005年新年第一天举行的公益活动,引来了数百名热心市民的参与,几乎每一个参与的市民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记者撷取一些片段,愿这些感人的细节,温暖我们的新年。

  1日上午9时50分许,记者刚走上采血车,一位正在忙碌的工作人员便马上向记者“报料”:“我们这辆车上第一个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就是车上的工作人员。”说着就将采血车上负责血液档案管理的唐再志指给记者看。记者在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登记表上看到,唐先生的确是元月1日当天最早的志愿者。看到记者注意到他,唐先生一边忙着手里的工作,一边开玩笑地说,自己是利用“工作之便”,在开工之前就捷足先登了。随后,他告诉记者,他每年都参加无偿献血,这次趁着有这个活动,献血时“顺便”抽取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血样,“只是多抽取几毫升血而已,没什么的”。由于当天在采血车献血和抽取捐献造血干细胞血样的人非常多,负责档案工作的唐先生几乎没有停下来过,直到下午1时许才匆匆往嘴里塞了几块饼干。记者问他能否顶得住,他轻轻一笑:“没事!”接着又忙开了。

  上午9时30分许,姜松就来到了献血车前,并早早填好了志愿表。由于本报1月1日第6版曾作过报道,记者很快认出了他。姜先生曾患过中风,行动多少还有些不便,他知道自己是在死神的注视下生活着的,所以,他的愿望就是“趁自己还有用的时候,把自己奉献给别人”。他告诉记者,自己最担心的,就是医生因为他曾患过中风而拒绝他的捐献。

  记者将他的情况告诉南宁中心血站的工作人员后,工作人员也很感动,但还是婉拒了他的愿望,因为他目前的身体状况不适合捐献造血干细胞。这个结果让姜先生很是失望。

  “知夫莫若妻”,妻子叶桂红很理解丈夫的心愿,便“代替”姜先生走进了献血车,作为一名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抽取了血样。“这没有什么的”,抽完血样后,叶女士的笑容很恬淡,在她坚强的笑脸后面,掩藏着些许哀伤,表露的却是温暖的爱意。

  在众多挽起袖子准备抽取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人群里,梁洁玉女士的表情有点黯然。献完血后,她坐在车里休息,看着一个个年轻人拿着《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表》跃跃欲试,表现得非常羡慕。她告诉记者,自己今年已经55岁了,这次献血是她第8次也是最后一次献血,“年纪太大了,想献也没有人要了”。说到这里,梁女士的声音几乎哽咽。停顿片刻,她接着说,自己也想捐献造血干细胞,但是超出规定年龄不合适,“要是再年轻10岁,我一定会捐献的”。

  李晓梅女士早早就进了采血车。她告诉记者,自己本来是送女儿来参加献血现场的文艺演出的,被现场气氛感染,她走进了献血车,心里虽然有些紧张,但还是填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表,将血样一并抽取了。抽完血在车内休息时,李女士还显得有些兴奋,觉得自己在做好事,有些喜滋滋的。她不时看向窗外,似乎想和车外的女儿一起分享自己的喜悦。休息片刻,她便兴冲冲地下车去观看女儿的表演,分享女儿演出的喜悦。

  “爸爸,献血疼吗?”采血车里突然传来了一个稚嫩的声音,记者循声望去,原来是朱振宇、韦佩金夫妇俩带着3岁多的孩子来献血了。韦女士告诉记者,他们夫妻俩献血好几年了,也知道有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活动,但不知道捐献的具体工作。

  1日上午,他们夫妻俩本来是到朝阳广场进行无偿献血的,见到正在举行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活动,便欣然填写了志愿表,成为志愿者之一。小男孩站在父亲身边,好奇地望着父母的举动,见到针头插进父母的手臂,小脸显得有些胆怯,不由得抓紧了爸爸的手。坐在旁边的一位先生问他:“献血怕不怕?”小男孩头一昂,朗声答道:“爸爸不怕,我也不怕!等我长大了,也要献血。”

  年轻的吴畏已经是第三次献血了,向本报报过名后,他便整天关注抽取血样的日期。1日正好是他献血的日子,中午他便来到献血车,将献血和抽样一起做了。从排队等待抽血到献完血后在车里休息,吴畏一直嚼着口香糖,就像在自己家一样随意。拿回献血证后,工作人员给他递上一份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纪念品,他很潇洒地一摆手:“不用了,我只要献完血、抽完血样就可以了。”话没说完,他年轻的身影就跃下了车。

  1960年出生的詹兰女士笑呵呵地说:“我可真是赶得巧,刚好在捐献的年龄范围内,再晚一点我可就赶不上了。”詹女士告诉记者,她已经献血两三年了,见到本报推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活动后,便“抢”着给自己报了名,并着急地“打探”:“什么时候可以抽样?我怕再等下去会超过年龄哦。”1日上午,詹女士早早来到朝阳广场的献血车前排队,听医生说可以将献血和抽样一起做时,便“心满意足”地做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在献血的同时抽取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血样。

  与赶上年龄末班车的詹女士正好相反,18岁的沈梦君却是刚刚够格成为志愿者。小沈是南宁市某高校的学生,半年前18岁生日那天,她跑到采血车里,以无偿献血的方式庆祝成年的生日。现在,刚好过了半年,又到了献血的日子,她从报纸上看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活动以后,她欢呼雀跃地叫上一个好朋友,一起来到朝阳广场的采血车里抽取了血样,以成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的方式充实自己18岁的生活。

  1日上午,南宁市房产业开发总公司的副总经理梁燕君特别忙,作为捐献造血干细胞活动赞助单位的代表,她既要在现场安排工作,又随时要处理公司的事务。

  10时40分,她瞅准了一个空闲时间,马上来到采血车旁的填表桌前,填写了一份《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表》。她告诉记者,她已经有4年献血经验了,每半年就会去献一次血,已经觉得献血是一种义务。但是,这次抽取的是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血样,所以心情有些不同,“因为这是针对特殊群体做出的贡献”。在采血车上,她一边等待抽血还一边给公司的工作人员分派工作任务,在采血车上,她几乎是最忙碌的献血者。她说,她以前学过医,知道捐献造血干细胞对一个迫切需要的人意义有多大,“如果能够给他们帮上这个忙,是我的荣幸”。

  “有人有困难,有人有苦处,大家都来帮助他;我们有爱心,我们有热血,大家都来捐献吧……”来自桂林的唐女士因56岁超龄而无奈放弃捐献干细胞后,她在现场即兴自编自唱了一首歌儿,呼吁大家捐献干细胞。

  唐女士告诉记者,她的丈夫几年前遭遇一场车祸后一度休克,正是因为有别人的输血才保住了性命。从那以后,夫妇俩便一直关注献血。

  夫妇俩得知这次公益活动的信息后,便商量着由身体好的唐女士来现场捐献。当工作人员告诉她,她已经超过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年龄后,唐女士脸上先是失望,过了几分钟又开朗起来,“我们桂林人都会唱歌儿,那我就来编一首歌唱唱我的想法吧!”于是出现了开头的那一段歌声,纯朴的歌儿吸引了不少人的围观。(记者滕芬芳 陶海华 周涓)

  又讯(记者李春 卢大清 蒋晓梅 邓振福)2005年新年的第一天,温暖的阳光普照桂北大地,桂林中心广场的采血点上人头攒动,志愿者们伸出热血沸腾的手臂,一股股鲜红的血液从针管里缓缓输出。1月1日,来自桂北地区的19位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热情洋溢地参与了本报组织的“温暖2005捐献造血干细胞”大型公益行动。

  当日上午9时30分,离活动开始还有半小时,一位年轻的志愿者已经守候在现场。记者上前询问了解到,这位叫梁钟荣的广西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刚刚在本报桂林新闻热线报名———作为最后一个报名者,他却第一个到现场。不一会儿,在中美史克桂林办事处上班的粟庆嵩也赶来,看到本报工作人员正在忙碌地布置现场,他们二话不说马上帮忙。

  活动进行过程中,在桂林一家外贸公司当职员的欧阳益真女士,在家人的陪伴下匆匆赶来。因为要上班,她专程请了两小时假,看到献血的志愿者排起了长队,她私下找到本报工作人员,希望可以“开后门”,血站的工作人员也非常理解,当即替她采血样。

  问及为什么捐献干细胞,众多志愿者的回答中有两个让记者和工作人员们为之动容。桂林某工厂的覃先生第一个接受血样采集,与其他人不同,他默默地接受抽血,一脸凝重。记者在与之交谈中了解到,他有一个交往已3年的女朋友,两人相亲相爱,如果不出意外,可能已经领了结婚证。几个月前的一天,女友突然被查出患了白血病,他眼睁睁地看着女友一天天瘦下来,“1.60米高的人,现在体重还不到40公斤。”泪水溢满了覃先生的眼眶。由于没有合适的配型,女友告诉他自己的时间不多了,“我救不了自己的女朋友,但我希望用自己的骨髓救其他人……”潘朝炳是一位转业军人,1998年他还在部队时,一位战友的女儿患上了白血病,6岁时就被夺去了生命。看着战友痛不欲生的样子,他也难过了好久。“我真希望有患者能与我配型成功,让我有机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会感到很荣幸。”当天,潘朝炳特意把妻子付再文带来,两口子一起接受采血样。

  桂林工学院大二学生黄美娟虽然只有19岁,但已多次献血。元月1日上午,她又一个人来到献血点,当看到本报组织的众多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时,她当即决定加入队伍。她告诉记者,她的生日就是在这几天,一直以来她都有做好事过生日的想法,但苦于没有机会实现,没想到2005的第一天正好碰上,她立即献血并捐献造血干细胞。临走时她说,自己有个同学也是这几天过生日,她决定回去通知她,“让她也过一个有特别意义的生日。”李尤是南宁市一名民警,元旦期间回到兴安老家探亲,在中心广场采血点无意中看到这个捐献场面时,当即伸出手臂,说:“算我一个。”

  此次活动中,来自广西师范大学的老师和同学表现得尤为积极,但却不是每一位捐献者都如愿以偿。文同学是该校一名女生,她在填表时被医生得知正值例假,所以不能在当天采血样。小文遗憾地说,过几天她将再来进行采血,一定将爱心之举进行到底。鉴于此,本报工作人员将一套纪念品送到她手上后,安慰她“方便时再来”。

  做导游的陈瑛小姐因工作关系,活动的前一天带团到70公里外的阳朔,当天没能回来。她拨通本报记者的电话,询问从阳朔赶过来是否还来得及,并说要马上往回赶。上午11时40分,她风尘仆仆地出现在采血点,赶上了活动的“末班车”。

  又讯(记者蔡苑)“还有报名表格吗?”“我能捐献造血干细胞吗?”昨日上午,“温暖2005捐献造血干细胞公益行动”如期在柳州市人民广场展开,近百名热心的柳州市民参与到此次活动中,用自己的一份爱心迎来了新的一年。

  早上9时30分,广西血液中心的流动采血车开到了柳州市人民广场,工作人员才刚刚准备好,3位军人就登上了采血车,成为当天第一批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他们中的一位女军人笑着对记者说,部队每年都要组织大家进行无偿献血,只要条件允许,他们都会积极参加。这次通过今报得知可以捐献造血干细胞,3人都觉得很有意义,一大早就赶来了。

  家住柳钢的黄梅女士是第一个打进今报热线要求报名的,因此她一签下自己的名字时,记者马上“认”出她来。黄说,她早就想参加捐献造血干细胞活动,去年7月,她在报上看到广西血液中心要采集血样的消息后,很高兴,可仔细一看,发现自己看的是“过期”的报纸,错过了上次大捐献,因此这次一看到今报上登出号召捐献的消息后,马上拨通了电话,以免再留下遗憾。

  “我早就想捐了,终于等到了机会。”柳州市二空医院的韦芳拿着填好的资料表格,排着长队耐心等待。她告诉记者,她还在上大学时,就想捐献造血干细胞,但当时广西还没有建立骨髓分库,她一直没能如愿,这次正好可以实现自己的心愿。

  “身体好献点血没事。”刘雪乃刚从采血车上下来,等候多时的母亲就笑着对他说。刘先生身体强壮,一上车就被采血工作人员“相中”,建议他献400毫升血,同时多献5毫升用于造血干细胞化验,刘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下车后,妻子看着他的献血本上的数字,有些担心,可他笑着让妻子不必担心,母亲也在一旁鼓励他。

  在捐献现场,像刘先生一样将捐献造血干细胞与采血结合起来的大有人在,有些还是全家出动。陈安华女士与丈夫一起报名参加捐献,昨日又一起登上采血车,一起挽起了袖子。

  等待捐献的市民将采血车挤得满满的,工作人员不得不在车下设了一个临时的采集点,但很快采集点也告急了,血液中心不得不从另外的采血点调来了一辆活动采血车。

  不过,昨日也有部分市民因种种原因没有捐献成功,留下了遗憾。吴女士前天就已经到流动采血点领了表格,昨日一早就到捐献现场要求捐献,但没想到却被体重关卡住了。吴的体重超过了45公斤,但没想到工作人员却因出于健康考虑,要求捐献者体重必须超过50公斤。

  “我想填表”,一名女生走到报名台前,工作人员看她觉得太“小”,问她是否到了18岁,“还有几天就到了”,女生大声的回答,可还是被拒绝了,理由是“年龄差一天都不行”。

  一位在柳城当兵的小伙子也同样被“拒绝”。这名姓刘的战士去年10月5日才献过血,因献血间隔没满3个月同样不能再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南宁吸柳州的血
  • 编辑:小东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