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宁魅力  旅游

贵州旅游业发展动力机制的结构主义分析

贵州旅游业发展动力机制的结构主义分析

  在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动力机制结构中,其组成有结构性力量的影响和非结构性力量的影响。其中,结构性力 量是指源自政策法规、制度管理、工业发展、信息技术推动、现代化以及当下全球化与旅游一体化;非结构性力量是指来自社会精英、大众人员,个体和一些相关产业组织、基层旅游开发人员等。论文以此为基础,对推动贵州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动力要素进行了结构性分析。研究显示:国家政策和资金的积极支持、贵州内外交通的变迁、区域内部的流动人员和相关的团体,以及乡村旅游业的助力等,对贵州近年旅游业的飞速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政府“自上而下”的支持与民众“自下而上”的行为两股劲的一起使使贵州的自然景观与民族文化得以良性发展的关键。

  贵州旅游业起步较晚,发展程度上也长期处于全国的中下地位。自改革开放两年以后,才接迎来第一个旅游团体——港澳师生联运团。那一年,贵州接待游客1694人。如今四十年过去了,贵州旅游的变化可谓是巨大的。2015年,其省旅游业成为当地真正的支柱性产业。旅游规模从全国的第三集团进入到全国中游。自2016年起,贵州旅游开始井喷式发展。2017年贵州省接待游客人次占全国第二位,旅游收入挤进前三。据预测,2018年全省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9.67亿人次、939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32%以上,游客人次为1980年的57万倍。贵州近年根据实际情况,利用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有利时机,抓住旅游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集中力量加以重点解决,以推动整个旅游经济的全面发展,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旅游业的发展水平逐年提升,正一步步缩小和周边地区的差异。旅游业的发展在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群众的欢迎,并极力创造条件使它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而贵州典型的地质地貌、自然气候、民族文化资源都是推动这一发展方向的基础。

  本文以贵州旅游业发展动力机制的结构主义分析为题展开写作,在案列地旅游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之下其有着不小的意义。首先,这个主题的研究能给前人在这个领域所做的研究带来一些补充,对务实旅游界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基础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次,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一个区域旅游业发展动力的构成和来源,以及区分各种不同作用的动力因素,能够帮组旅游业主导部门,旅游开发者,旅游经营者做出针对性的相关策略,使人们在决策时分清主次,把握主要问题的主要方面,实现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开发。再次,文章多是对过去的或者已经发生的是进行一些概括总结,并没有多少创新之处,好多东西不过敷陈其事罢了,但是串古今,创未来,过去的已成为历史,以史为鉴,研史使人明智,只有充分的了解熟悉过去的事情,才能使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明确,才能站在以前的基础上,创造出未来更新的更高的历史记录。

  本研究分为结构主义分析和非解构主义分析两部分。首先对目标地的旅游业发展状况、区位条件以及旅游资源情况进行重新重新概括,浅谈该该地方的旅游基础和动力来源,然后与其相关的影响机制进行分类讲解,最后归纳出动力机制的两大类型,并得出其动力机制为结构性的自上而下的影响和非解构性的自下而上的影响。本文的研究重点是明确结构主义动力机制和非结构主义动力机制的动力构成和来源。

  在查阅了许多来以此相关的文章的基础上,发现讨论贵州旅游业发展动力机制的文章虽然不乏其数,但是基本都是作为其论文分析的一个段落或者一个小块,完全以此为主题的可谓很少,他们的研究内容可谓相当的丰富,观点也层出不穷,但用结构性和半结构性的视角来综合考量的尚未发现。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打算对此主题作一篇结构主义的文章,以此来对旅游业的发展动力进行一次相对综合性的结构性的总结分析。

  首先是前人研究的专,主要是选取一个或者少数几个因素来重点分析。有此性质的文章在这里列举了少数的几个。如:杨世明,魏配轩.大数据背景下贵州旅游服务管理质量优化路径分析(2018),他的主要内容是讲在当前经济大发展、社会大转型的特殊时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成促进社会经济变革升级的有力推动。而大数据机遇的到来,为旅游业前进提供了新动力。总结提出了大数据对贵州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旅游创新驱动提供新思路。安新春.贵州智慧旅游发展与精准扶贫联动机制研究(2017)他基于对智慧旅游发展现状和精准扶贫政策的认知,研究了智慧旅游的理念和精准扶贫政策之间的条件联系、作用结构,并针对贵州旅游产业现实,提出了完善基础设施,重视人才,加强宣传,合理布局旅游产业链等主张。麻江艳.喀斯特文化与贵州旅游业分析(2017)他主要是从独特的地理环境方面来研究贵州旅游业的竞争力,喀斯特地貌是当地独特的地貌特征,很具山水欣赏效果。将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深度整合,能更好加强贵州旅游业的核心特色。李锦宏,王君.影响贵州旅游经济增长的供给因素研究——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2017),文章说,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当前,从接待力、资本、劳动力、信息服务几个板块来建构当地旅游业的指标系统。梁林晓.免票经济下遵义红色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2017),这篇文章提到了一个对我的论文很有用的观点,那就是景区门票的免费对旅游业的影响方面,并深入了解到,在一些特殊时间段和一些特别项目中,贵州的很多地方都是有免费政策的。

  其次,一些基于某些理论模式来分析的文章,他们的理论研究模型有很大的写作指导意义,同时因为该类文章的稀缺,也加深了我对写作该主题的决心。下面是一些此类文章的简介。王超,王志章.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包容性发展动力模式研究——以贵州省为例(2016),里面谈到,少数民族地方旅游发展依赖的是民族特色,随着地方的逐步开放,未来贵州民族地方也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合理等诸多矛盾,这些将会影响到当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这篇文章不仅在理论上很有借鉴意义,在观点上也多有见解。王茂强,王英,殷红梅,袁茏.乡村旅游业与农村部分产业协调互动的动力机制分析——以贵州为例(2012),该文章以贵州为例,基于协同论、系统论观点,把乡村旅游业与农村产业的内外关系动力机制进行研究,提出保证其良性协调运作的基础,创立水轮机理论模型。

  最后,决定以结构主义的视角来写作文章,并找了一些关于结构主义的论文来学习,这其中就有如下一些。杜声锋.什么是“结构主义”?(1988),这篇文章讲述了结构主义的兴起历史,在概念上刷新了我对结构主义的认识,六十年代,法国流行起了一波人文主义思想,因为掀起这个主义的哲学家们多是在“结构”或与结构相似的,后人叫他们结构主义。萧俊明.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一种文化思考(2001):详细的阐述的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理论认识,加深了我对结构主义的理解。刘宏芳,明庆忠,韩剑磊.结构主义视角下民族旅游村寨地方性建构动力机制解析——以石林大糯黑村为例(2018),该文是对本文写作贡献最大的一篇,论文原型启发就是来自于这里,因为此文把结构主义分析法和旅游业发展动力因素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不同的是他研究的案列地相对小,各种动力因子并不是那么复杂,而我的案列地对比他的要大得很多,各种力量影响错综复杂,这就需要我有一个充分的概括梳理,在错从复杂的势力中把握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贵州位于中国的西南部,东接湖南省,北邻重庆市、四川省,西连云南,南界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一个距离沿海港口和长久都较近的内陆省份,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12个(省、市)之一。全省境内东西长570公里,南北宽510公里,土地总面积17.61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8%。地势东高西低,西部海拔1500-2900米,中部只有1000米左右,北、东、南三边缘河谷地带在500米以下。境内山峦起伏,地形地貌复杂,期中溶岩地貌占全省总面积的61.9%,形成了众多的岩溶景观,除为数不多面积不大的山间盆地外,大多是连绵起伏的山地,使人曾以“如浪卷,似涛翻,如浪似涛贵州山”的句子来描述贵州山的磅礴气势。在这如浪似涛的大山中,最著名的要数大娄山、苗岭、乌蒙山和这横梗的四大山脉。属带温湿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雨、热同季,特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贵州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开发旅游的良好基础。另外,全省有49个民族,在全省4千多万的人口中少数民族占37.85%,民族自治地方占全省总面积的55.4%[1]。

  区域内最具特色的旅游要素总的来说有三个,分别是独特的地理景观、多彩的民族风情和夏季凉爽的气候条件。首先,从地理景观来看,山地旅游是其基础,山洞旅游是其核心,而山水旅游是其灵魂。大娄山的事迹,乌蒙山的神秘传说,黔灵山的灵秀精奇等都可以算山的代表;山洞方面,最美的当属织金洞了,诸如双河洞、龙宫、同仁九龙洞之类的简直数不胜数,很多都还在发现与探索的路途中;而山水组合,正使这一切放佛有了灵魂。小七孔的清新娇爽、威宁草海的阔静苍茫、赤水河的黄果树瀑布群等都是极尽观赏之能事的。其次是多彩的民族风情,多元的民族保存了大量的服饰传统,神话传说,节庆活动,特色饮食,语言文字等。有了这些,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得以生存并火热,如千户苗寨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之列子。有学者认为乡村旅游的发展使得苗寨传统民间艺术从隐形的民俗生活走向了旅游产品和旅游景观,地方性知识特征是建构奇异文化空间的有效资源,被重塑为供人消费的旅游资源[2]。在气候条件方面,贵州全年平均气温为15摄氏度。从我的亲身体验来看,东部低海拔区在夏季温度和沿海差距不大,还是比较热的,但西部地区,即以贵阳为界,越往西越凉爽,著名的中国凉都六盘水就位于西部。在北半球的夏天,大多数的地区是酷暑难耐之时,黔西地区气温在十一二摄氏度是常有的事。贵州的旅游业界人士正是看到这个优势,每年夏天都对国内高温省份提供了“避暑优惠”旅游策略,成效颇好。

  贵州省市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至2017年贵州省旅游业延续“井喷式”增长。全省旅游总人数7.4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40.0%;旅游总收入7116.81亿元,增长41.6%。

  数据显示,2012-2017年贵州省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人数从2012年的2.14亿人次增长至2017年的7.44亿人次,增长了247.66%。六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8.3%。

  旅游收入方面,2017年贵州省旅游收入达7116.81亿元,同比增长41.6%。数据显示,2012-2017年贵州省旅游收入增速较快,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0.78%。

  结构主义是二十世纪下半叶最常用来分析语言、文化与社会研究的方法之一,是一种具有许多不同变化的概括研究方法。广泛来说,结构主义企图探索一个文化意义是透过什么样的相互关系(也就是结构)被表达出来[3]。结构主义起源于索绪尔和雅各布森的语言学著作,经过皮亚杰、维特更斯坦等人的发展,逐步成为分析人类文化的一种方,后来慢慢扩展到哲学和整个人文社会科学以及文学艺术领域[4]。皮亚杰认为,结构具有整体性、转换机制和自我调节功能[5]。结构主义在探索人类文化的基本结构以及思想文化更新的基本模式,在探索人类文化创建机制的同时关注不同时代推动各种思想文化发生变化的动力基础。且试图把各种文化现象当成可以理解的关系网络,从中找到一个相互联系的总体视角,统一理解和分析人类文化各方面及基本结构[6]。贵州旅游业发展动力机制的区域性建构,是在现代旅游化背景下以开放的地方观念来审视其旅游业区域性的生成,以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基础,关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股动力来源,本篇文章试图在系统视角下以内部和外部结构为关注点来梳理贵州旅游业区域性建构的动力机制。

  在区域性的形成过程中,非结构性动力以个体能动性为代表,政策推动则属于结构性力量[7]。贵州旅游业区域性建构的动因可以分为结构性动力与非结构性动力。其中,结构性动力包含国家的大政方针、地方政策法规、经济发展、信息化、现代化、全球化与旅游化浪潮;非结构性力量主要来源于个体或突出性的偶发事件、流行文化,如区域精英、外出回归人员和外来人员、民间组织、基层旅游业等。在结构性动力与非结构性动力作用下的地方性建构的动力机制如图所示:

  结构性动力分别受到国家政策,地方法规、社会环境变化、区域经济发展程度,以及全球化、旅游化的影响。为便于梳理,我将其具体分开论述,但在实际过程中,几种力量往往是错从复杂、相互交织、相互联系的;非结构性力量主要受到社会精英、回归和外来人员,民间组织和基层旅游单位的影响。结构性动力对贵州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是自上而下的,政府的政策引导旅游业发展的走向,社会区域发展程度则决定贵州与外界的通融。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升级,全球一体化、旅游化等要素从物质基础、宣传媒介、交通运输等多方面重构贵州,使当地旅游备受外界的影响并主动面向外界。非结构性力量来自个体,如各界相关的精英,广大民众,偶热性大事件以及知名人物往往积极参与于当地的建设开发之中。他们或掷其金出其力,或辅助与宣传,其在为社会贡献的同时,旅游发展取得的成果也给他们带来的很大的回报。除了人员外,部分偶发事件也助力了当地旅游资源的知名度。正是上述个体的、零散的、非可预测的力量,共同形成了一种自下而上的旅游发展动力。世界化和当代化的新发展,使充分扩散近百年的结构主义的主要理论思想被再次推上时代思想发展的舞台,非常突出的显现着结构主义的作用。结构主义可以从社会历史的总体的宏观角度,以跨人种和跨地区的人类文化一体的新视野,重新思考世间文化的基本框架和思想文化变化的基本方式[8]。

  贵州旅游特色的保留和凸显以内生型的区域人民引领带动为关键,又因其独特的民族风情及政策条件、区位条件、时代背景等受到了多结构动力影响。整体看来,即受到来自国家、地方各级政策支持,也受到社会环境变迁洗礼。以下与具体代表性的动力要素分析为基础,进一步说明各动力要素对贵州旅游业建构的作用。

  上层建筑对地方产业的发展影响主要是制度上、战略上和资金几大块构成的。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的深入和完善,使各行各业都迎来了新的春天。在让一部分地区优先发展起来之后,国家又出台了先富带后富的战略,贵州作为广东一对一帮扶的对象,切切实实的受益匪浅;紧接着国家又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从资金,人才,技术等全方面给予了西部地区发展需要;还有后来的小康计划、精准扶贫都给地方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旅游业的兴衰和地方经济发展程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各种大战略背景下,贵州旅游业得到了结构性的升华。

  由于贵州有着特殊的地理条件、自然环境状况、复杂的地势地貌,使得他不适合学习其他经济优越省份狠抓工业经济的经验;但其旅游资源又颇具优势,所以合理利用旅游资源,推动其成为贵州省支柱产业,才将有助于促进其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9]。省政府近年来根据自身发展落后的状况,结合本区域的实际情况,重新审视了经济发展的出路,从战略上指出了发展大数据产业,旅游服务业,生态休闲业等新兴产业才是自己的优势所在,并借此实现弯道超车,取得了不小的进步。而政府对旅游业的支持可以说全方位、一条龙式的。分别从地方资源开发、行为约束和招揽吸引几大方面发出了强力有效的政策。

  首先,从区域资源开发来看,以打造“山地公园”为理念,以旅游扶贫为目的,推出了100个景区建设、乡村旅游建设、优化旅行社和酒店服务等几大板块的具体项目。批量化的打造出了一批颇具优势的旅游资源。如亮眼世界的平塘“天眼”、汇聚民族特色的苗族之都“千户苗寨”、首富支建的万达小镇,彰显大国力量的盘江大桥等,很多旅游景区空白的地方得以填补,和夕日老牌景区巧妙结合,实现了旅游线路从点到点到线到线的转变。其次,在做好地方开发的同时,地方人员行为规范文明与否也不容政府忽视。2017年10月1日起《贵州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实施,而本部法规的前身就是本区域各种行为规定的不系统条列,本次把诸如文明行为表彰制度,见义勇为制度,不文明行为举报、投诉、查处制度,旅游服务制度等综合为一体,系统化实施管理。对于本区域人民行为的约束作用更是锦上添花。最后,在资源初具规模,待客之道也日见成效的情况下,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吸引来外地人便成了关键,而省政府在这方面做的主要办法就是大发优惠政策。所谓“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这个“舍”是真的即合情合理又体贴人,比如从15年开始,每年的夏季凉爽的贵州都对东部酷热的12个省、区施行了高速路半价,景区半价或免费政策,以及旅游包机,旅游专列补贴等;而在冬季推出了“冬季康养大礼包”等活动,从12月1日至次年2月28日。期间,向对口帮扶贵州的城市所在省(包括上海、辽宁、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和港澳台居民免门票,对其余各省、区居民施行门票半价优惠。种种政策对当地旅游业的助力是非常大的,政府的作为不仅在短期内吸引来大量的游客,而且为长远的发展奠定的基础。在打造新兴旅游品牌和旅游老地方分享市场、促进区域消费方面立下了不朽功劳。

  以大众媒体,网络和智能终端,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广泛普及在彻底的改变着贵州各处居民的文化接收与传播方式。文化转播“穿行”于人群和社会,文化自身的复杂性和文化传播的复杂性共同决定了文化传播的复杂性[10]。如今就算是在当地最偏远的地方,基本的网络通讯也是能够保证的了。而在城镇区域,信息设备和使用交往方式早已经是多元化,复杂化,尤其是智能设备让信息的接收和发送甚是便利。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外界信息的涌入,不断的刷新着落后地区的三观。外界的生活方式的破冰进入部分相对封闭的民族地方,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传统。虽然各区域间经济发展并不平衡,但人们的观念是差距不大的。信息化正使文化的独立性成为现实。同时媒体在对旅游品牌的宣传和塑造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当下,遍地开花,见缝插针的宣传使当地的特色不断的向外界传播和被感知;而大数据的应用更使旅游业在资源分配上得以优化、监管方面的以系统全面。从2015年开始,贵州省就采集了全省的旅行社、景区、车队、导游等旅业和相关人员的基本信息,并在信用信息平台上实际应用,建立企业“红”、“黑”榜公示制度和从业人员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完善全社会共同参与与旅游服务质量的大数据体系。厚积薄发、渐进式的和当下社会相同步,表现出了文化独立性和现代社会的自适应性。在现代化的大环境下,民族传承下来的文化只能通过一体化的方式才能不至消亡,才能凝聚生命力,以边缘性的形态存在,而为了保持意义所在,也得保留每种文化的特色,做到形式统一,内涵丰富多元,才能屹立于现代文化之林[11]。

  旅游客源地,交通媒介,旅游目的地三者才能组合成一个起码的旅游功能框架体制,而作为媒介的交通是联系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的基本纽带[12]。黔地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交通方式主要为:航空、铁路、公路。航空方面,在2009年前主要的机场是贵阳的龙堡洞和遵义的新舟两机场用量最大,龙堡洞机场是枢纽机场,新舟机场是支线机场,航线也主要是飞国内的。但是,尽管航空能极大的缩小地理距离,受益的 受益的也主要是机场所在城市的两大范围区,城市则享受不到这样的便利。公路方面,多山的以及地质复杂的地理条件决定了修建成本高,很长的历史来说盘山公路都是当地的标配。由于弯曲的盘山路的实际距离比地理空间距离远了很多,直接的后果便是地方主要的城市勉强可达,很多边区和山里交通并不方便。最后是铁路。在高铁时代到来前,拥有一定量与东部相连的火车线路,但耗时长,环境差使得东部地区进入贵州来游览时选择此种交通方式较少。

  如今,旅游产业既是我国经济中拥有突出竞争优势和生命力旺盛行业,也是对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有极大丰富力的产业。而交通业是进行旅游活动的重要保障,是旅游支持系统当中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13]。2009年后,贵州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入,首先是航空,更多的城市开始建设机场,除原有的两个外,目前已经通航的有:同仁、黎平、兴义、安顺、六盘水、毕节、荔波、黄平等机场,而目前正在建设或建成还未开通的有:德江、罗甸、都匀、盘县、天柱、威宁等。通过航空,各城市直接把自己同全国各大城市相连,在航空区位上打破了原有格局,更具可入性和集散性。第二是公路,由于隧道技术和高架桥技术的日益成熟,全面开始了省内高速建设,并率先在西部省份中完成了县县通高速的战略,2018年,贵州计划完成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1700亿元,建成高速公路600公里以上、普通国省道1100公里以上,实施农村公路7700公里、“组组通”公路5万公里,全省深度贫困地区30户以上村民组率先实现“组组通”公路目标,建成便民码头20座、渡改桥16座;目前,全国高速公里总里程排名前列的分别是广东8317公里、四川6846公里、河北6531公里、河南6523公里、湖南6418公里、内蒙古6342公里、湖北6252公里、江西5926公里、贵州5833公里。贵州排名全国第9。这就给旅游业带来了结构性的两大优势。一是内部集散更加顺畅,使得一大批有着优质旅游资源的基层地方崭露出来;二是与外省的高速网络很好的结合,带来了大量的自驾游客。最后,高铁的建成开通最大程度的把贵州的城市与全国的大城市网络连接在一起,真正实现了旅游交通区位的大转变。贵南、沪昆、渝黔等高铁线使来当地旅游的外地人不用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路上,同时省内的城际铁路又进一步加强了内部游客的疏散力。

  在此情形下,“夜郎”优质的旅游资源与东部丰富的旅游市场通过交通的旅游媒介得到了完美的结合,而通过高速,城际铁路增强内部通达度给很多地方的旅业带来了巨大机遇。旅游资本也沿着旅游交通的路径一步一步抵达。交通的变迁产生的这些作用,助力贵州旅游业的“井喷”。

  全球化体现为当今世界各地区的经济互动、文化互动、互动的加强。在如今“世界历史”大环境下,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早已彼此融合和交流,更是可以说早就在“短兵相接”了[14]。近年,贵州通过美国CNN、纽约时报、法国国家电视二台等媒体在全世界进一步打响“多彩贵州”品牌,讲好中国故事。有关单位与CNN、FOX就“多彩贵州”对外传播和旅游推介签署战略合作意向书,并先后组织开展了面向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等国的“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旅游文化推介;另外,在2016年初《纽约时报》将该省评选为2016年最值得去的52个旅游目的地之一。《纽约时报旅游网编辑》曾有这样描述“贵州有非常独特的风景,是一个让人惊奇的地方,是亚洲南部非常有代表性的中国地区,这就是其吸引我的地方。我不能确定是否能说这个地方包含着许多其他景区,但我可以确定说,这片区域都有着非常天然原始的自然风貌,这也是我一直想的,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山村,如果人们想逃离像北京上海一样的大城市的喧嚣,贵州就可以给他们一个这样的环境”[15]。各种宣传,使得不少海外旅游者持续造访。贵州代表着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也有着特色的乡村和民族村寨,保留了较好的民族传统和独特的地理景观,具有典型的研究价值。全球尺度下的贵州地方意义与魅力并未消减,反而更显独特珍贵,其自身的调整与适应也在同步进行。

  我省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摇摆形式的,即以一年一度的时间尺度流动在城乡之间,一种是大雁形式迁移的,农时为农,工时为工,用农业相对空闲时外出,具有很强的季节性[16]。在外出务工人员对该地旅游业的贡献里,有两个因素很关键,一是人口的流动性;二是观念和资金。但有人疑问了,人口流动并非外出务工人员的专利,比如大学生也是有的,这个问题我们回到文章的主题,讨论的是近年贵州旅游业突起的动力因子,诸如学生等的流动性对旅游业的贡献是比较稳定的,所以并不把他列入考虑。那么以上两性质是怎样构成作用的呢?首先是流动性,在该省3530万人口中,外出务工人员达600万左右,且多为青壮年。由于他们是每家每户的劳动主力,所以其身份4比较特殊,称作“农民工”,不仅要照顾好家里还得出门营生。这就加剧了他们的流动程度,每年播种之季一来回,收货之季一来回,期间实际性的发生了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对旅游业的贡献是最直接最眼前的。其次是观念和资金,外出务工人员从大山深处到沿海发达地区的所见所闻给他们的思想变化带来的影响是空前的,现代化生活使那些久居乡野的人变得开放,能接受新事物。快节奏的生活锻炼了他们做事的行动能力,而地域之间差别的适应和涉略世面的开阔使他们变得包容,正所谓外面的社会才是最好的大学,这是其观念上的变化方面;其次务工能给他们带来资金,数年下来,本分的人也是会有为数不小的积蓄的,他们大多数不会选择一辈子在外漂泊务工,更多选择回乡创业,恰巧是政策上“旅游扶贫”的高调期间。在这批有想法,有资金,有能力的年轻人支持下,一批批服务行业如雨后春笋,农家乐优胜略汰,很多古老的民族村寨也注入了新的活力。回来的年轻人不再会觉得那些古村落、土房子是破旧,反而觉得那是宝贵的资源,然后或保护,或开发出来。外出务工人员以其新的观念和资金,助力了贵州乡村旅游的蓬勃兴起,为当地的整个旅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自媒体的兴起和发展,传统的旅游营销模式不可避免的受到自媒体的影响[17]。互联网具有大众化、全民化、方便快捷等特点,网络变成了社会工作交流的重要工具,尤其在世界经济日新月异大转型的今天,人们利用媒体来诉求经济价值愿望越来越强烈,手段越来越丰富[18]。而当80后90后成为社会主体时 ,他们与世界的沟通方式更多得从文字图片切换为视频,在高节奏、高视觉享受的今天,能用最短的时间给人们一个刺激点的东西赢得了大众的欢迎。信息化得以深入发展的,经济态势也在与时俱进,传统的网络营销模式已经不能再支撑当前经济前进的需求。融合了精准营销、情感营销、内容营销、整合营销为一身的社群营销方式正稳步流行。社群营销以其成本廉价、运作效率高的特点广受大众欢迎,被当前自媒体平台当做主流营销理念[19]。近年以抖音,微信,快手,西瓜视频等为代表的传媒软件得到了广泛普及。这些软件以其门槛低,操作简单,能满足多种使用群体价值追求的特点,迅速成为旅游宣传的重要平台,而使用这些软件的多是个体用户。从心理上看,他们的视图作品传播是无意识的或者比较单纯去的;从传播数量看,是巨量的,多元的,伴随着旅游低的各个细节,各种特色;从传播质量看,虽然由于跟风效应的影响,导致很多作品千篇一律,低俗之物泛滥不堪,模仿层出不穷,但这其中不乏优秀的,经得起大众眼睛检验的作品。阅览者的眼睛也是很具筛选能力的,平台会根据阅览量、点赞量来自动推荐作品,这样一来,低质量的东西自然会愈发冷淡,优质的则愈发容易进入大众的视野。真正实现了从“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到“坏事不出门,好事传千里”的转变。当下,全国城市化进程已经很深入,城市人口已经超过农村人口,而贵州比较传统的民族特色,清新的自然风光和神秘的山地奇险正好对路了那些久居繁华闹市而视觉相当疲劳的人。这些能让人眼目一新的旅游资源经过当地大众、旅游者、旅游开发者的取材,以短小的视频形式通过各种传媒软件进入全国各地人民的视野。很多人的旅游动机或许就是受一个小视频,一张图片激起的。从2005年起,短视频开始替代很多传统的阅读方式,现在不管是在社交平台还是在主流平台上,短视频都变成一个吸引观众很强的工具,而旅游其实是跟短视频结合最紧密的。近几年当地光在抖音上火起来的景点就有:梵净山、晴隆二十四拐、千户苗寨、小七孔、百里杜鹃、平塘天眼盘江大桥、赤水瀑布群等,还有很多网红店铺,网红街巷。这些网红景点在实际中,尤其是节假日之际,往往是“人满为欢”,游客“井喷式”到来,其综合旅游实力迅速的上升,为人们认识贵州,打造贵州旅游品牌立下了汗马功劳。

  自媒体的大量普及,无形中开启了一种全新的旅游营销模式,为旅游的监管和宣传带来了新局面,这其中,资源是基础,特色是核心,广大网民既是媒介又是主体。

  社会精英人物和重大相关事件对旅游业作用是非结构性的,他们是旅游业的强势助攻。这些动力要素所起的作用有文化传播,品牌打造,资金支持和增强关注度。社会名流对某地旅游发展的作用,一般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历史名人,而忘记了大众传媒社会名流的感召力和引领力。当下自媒体发展愈来愈快,作为一种日常化社交工具,媒体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而名人因为名人效应,以其特有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能够搏得很多人的关注,他们的言行,思想通过各种途径分享给粉丝,往往成了粉丝们争先效仿的对象[20]。2014年省政府特聘吴小平、唐国强、章金荣,于丹、陈伟鸿、陈平、曲欢、陈念萱、李秀媛、黄峰、尚马龙等11位具有社会影响,公信力,传播力的中外名人为“多彩贵州”旅游代言,担任贵州“旅游文化大使”,并聘请冯骥才为“贵州文化使者”。2015年万达董事长王建林接受记者专访时说贵州已到了十分适合投资的时期,并计划在贵多地投资600亿元,建设一万个文化旅游项目和10个万达广场。而在大事件方面也颇活动,仅2016年一年中在贵阳就举办了两个国际性大会,分别是生态文明园论坛和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系列活动。2017年安顺市更是获批国家城市湿地公园,2018年梵净山申遗成功。不管是精英们的名誉支持,资金支持,学术支持,还是大事件带来新的理念和更多的关注力,都为旅游业的开发和发展打出了重要一拳。

  文章采用的是结构主义分析法和半结构体系,以贵州近年旅游业发展状况为背景进行归纳分析,尝试解析山区民族旅游地方性建构的动力机制,对近几年影响旅游发展的主要力量进行总结,以期为当下劣势地区旅游赶超提供一定借鉴和对未来当地旅游之路如何打梳理出一些参考要素。得出主要结论与启示如下:

  第一,贵州旅游地方性特点主要表现为高度自然的山地险奇景观和多样式的传统民族风情,两者从“一显一隐”两个呈现方式代表着地方性旅游资源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内涵。贵州旅游资源的突出地方性表现在其“山地”景观和民族民俗。“山地”上的“山水”、“山洞”源于自然,具有很强的观览性和体验性。作为少数民族代表的苗、彝、布依、侗等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语言文化、节庆活动、民族服饰、生产工艺、饮食习惯等。两者一起建构了地方性的核心特色。

  第二,旅游目的地地方性建构的结构性力量是指政府和社会环境中强大的宏观性的要素;而非结构性力量主要体现在以个体主观能动性和偶发事件,流行元素带来的动力因子。一般的结构性力量呈现为国家战略,地方政策、全球化、现代化;非结构性力量主要是民众支持,社会精英带动,相关大型会议宣传等,形成了贵州旅游地方性建构的基本框架。但在具体到实际开发与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因子影响力度与效果均会有差别,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第三,论文总结分析显示,结构性力量中的政府战略政策和交通改善,非结构性力量中的自媒体营销作用和外出人员的回归是旅游目的地得以开发和进步的关键因素。当地旅游业的“井喷”虽然受到内外文化冲击,全球化,社会精英和偶发事件的支持。但政府对景区的开发与管理及各种优惠政策和交通建设的“孤注一掷”为旅游产品的打造及目的地的可达性起到了关键作用;青壮年劳动力的回归和大众自媒体小视频的流行是旅游业生命得以增强和品牌得以打响的关键。政府“自上而下”结构性推动和民众“自下而上”的非结构性努力,两大力量的一起使是近年贵州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可以看出来,政府的重视和有力支持、大众的认可并积极践行以及地区特色带来的福利是地方性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

  第一,在进行地方性分析中我们要树立开放的地方观。目前,无论什么地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大浪潮下,即使再偏远的山区地方都难以避开外界的影响。每个地方都是变化与发展的,在考察区域内变化时,要正确区分部分变迁和异化。贵州民族旅游地方中旧传统的逐渐消失,新的利益观念的生长,是地方开发与开放交流的必然结果,也是地方发展旅游业的正确诉求。在诸多的少数民族地方虽有独特的天然景观与特色的民风民俗,但现代社会的痕迹也已经掺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化设施,物资等即方便人们生活又为游客提供便利,并不与旅游地的形象及游客的体验冲突,但要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过分的经济诉求会把刚打起来的旅游品牌搞砸。

  第二,明确一个区域旅游业进步的动力成分构成和来源,以及区分不同影响力的动力因子,能帮助开发经营者在决策时寻找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如怎样借力政府或外界资金、人才支持;改善基础设施,加快区域内各种要素流散畅通度;制造机会吸引外流人才回归,引导他们投身地方旅游开发;适当满足旅游从业者合理的经济诉求以便调动他们服务的积极性,为具备更优质的服务创造条件;把旅游业同当下的互联网社会更充分的结合,创新营销模式,打造特色品牌。

  [2] 吴晓.乡村旅游语境中民间艺术的在场与形变-基于湘西德夯苗寨的个案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10,26(1):189-194.

  [4] 张捷.结构主义与语言学研究对文艺批评的影响[J].张捷.结构主义与语言学研究对文艺批评的影响[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127-129.

  [5] 朱晓斌.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嬗变[J].外国教育研究.2007,27(4):1-5.

  [7] 刘丰祥,唐顺英,周尚意.地方性形成过程中结构性动力与非结构性动力的联系-以曲阜地方性塑造过程为列[J].地理与地理信息学,2015,31(6)120-124.

  [10] 唐晓峰.文化地理学释义:大学讲课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20-230.

  [11] 杨志明.全球化、现代化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存前景[J].思想战线] 白洋,艾麦提江·阿布都哈力克,邓峰.中国旅游交通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J].企业经济,2018(12):136-142.

  [16] 杨志明.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35-147.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贵州旅游业论文
  • 编辑:小东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