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宁魅力  旅游

郭红:《中国历史地图集》清末广西省界探析

郭红:《中国历史地图集》清末广西省界探析

  摘要:从清嘉庆年间至清末,广西的省界少有变化,因此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八册所绘嘉庆二十五年(1820 年)广西地图是目前最为通用的了解这一段时间省界的工具。本文参考清末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地图及地方史料,对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中省界部分区段进行了核正,并指出多山、插花地、民族等复杂情况并存是造成对清末省界认识不清的主要原因。

  近年笔者有幸参加华林甫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史地图集”的编绘工作,承担了绘制宣统三年(1911 年)广西地图的任务,其中省界是一个必须呈现的地理信息。《中国历史地图集》(以下简称谭图)第八册所绘嘉庆二十五年(1820 年)广西地图是目前了解广西在清中后期地理变迁的基础资料,从嘉庆至宣统末 90 余年间广西省界并无大的变动,因此谭图对笔者确定宣统三年(1911 年)省界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在借助清末、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各类地图、地方史志、档案等资料对广西省界进行详细考订时,与谭图对照,发现其中几处可以讨论。

  清代广西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接界,其中云桂、贵桂界的一些省界虽也有插花地等问题,但部分区段受制于作为界河的红水江上游南盘江及巴盘河(今曹渡河),整体与今天省界差异较小,变化较大的是湘桂、粤桂省界。借助光绪年间广西、湖南、广东各省的舆图,不难发现虽然清末广西的省界在大部分地区已经有了较明确的划分,但是由于八十里大南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云开大山、六万大山等诸多山地及大量插花地的存在,民族人错分布,地处偏远等原因,部分区域省界的绘制并不清晰,所以在资料不确之段,各图中都会出现语焉不详的情况。以来,尤其是 20 世纪 50 年代广西省界存在着多次调整,少数区域的省界 2000 年后才得以确定,因此笔者在绘制宣统三年(1911 年)的省界时除参考谭图、清末史料之外,还需借用以后的史料进行逆推,并据此对谭图广西省界提出修改建议。

  谭图中此段那陈(今广西南宁市良庆区那陈镇)西北以八尺江为广东、广西两省界,以南则过那陈后折向东,过三官堡北。谭图无县界,此段除了是省界及廉州府与南宁府的府界外,也应是广东廉州府钦州(光绪十四年十二月升为直隶州)、灵山县与广西南宁府宣化县界。谭图中那陈属钦州,三官堡与那晓属宣化县(图 1)。

  光绪《广西舆地全图》中此段自那连塘墟(今南宁市邕宁区那莲)至乌兰(今南宁市良庆区乌兰)以八尺江为界,自乌兰以南,省界则离开八尺江主支,偏东南行,过那了(今邕宁区那了)、那团(今良庆区那团)、料香(今良庆区料香)、那铺(今良庆区那铺),至大塘墟(清末三官巡检司驻地,今南宁市良庆区大塘镇)附近折向东行(图 2、3)。与谭图此段桂粤两省界相比,光绪《广西舆地全图》乌兰以南已离开八尺江,而谭图在那陈才离开,由于两图省界与八尺江关系不一,导致大塘墟以北差异较大。查同治《广西全省地舆图说》宣化县图,其虽省界绘制比较粗略,但亦在八尺江东,光绪《广西舆地全图》与其同。

  1931 年参谋本部陆地测量总局《那陈墟》图 与武汉亚新地学社 1938 年《广西省明细地图》、1945 年广西省政府统计室《广西省全图》中的此段省界与光绪《广西舆地全图·宣化县图》相同,在今那陈镇以北向东远离八尺江,更靠近今南宁市良庆区与邕宁区区界南段(图 4)。1933 年《中华分省地图册·广东省图》中虽此段省界因对南部的插花地归属认识不同而稍显扭曲,但是在北段、中段与八尺江的相对位置与走向和前几幅图相同(图5)。

  光绪《广东舆地全图》中详细标出了八尺江以东、大塘墟以北属于钦州的聚落(图 6),在光绪《广西舆地全图》中这些聚落除那陈墟外均未标出。这一带在明代到时期插花地众多,1935 年广西《邕宁一览》(清代为宣化县,1912 年废,1913 年改南宁县,1914 年改邕宁县)载:“查三官区那陈乡境内,有广东钦县之那邦、庐仙、六竿、那赐、那坛、六吉、巴来、蕾福、六眼、那蓬、良四、那王、那东、咘农、那蕾、思庐、大湾等十七村……距离钦城约三百里,而那陈乡内十七村,龙深飞入邕宁腹地,钦县鞭长莫及。”a 因此,八尺江以东、那陈一带在清代是钦州插入宣化县之地,两省光绪年间地图均各只标了属于自己的聚落,《广东舆地全图》在《钦州总图》中清晰绘出了此块钦州西北境与钦州主体间存在着为南宁府宣化县阻断的情况(图 7)

  广东省陆地测量局 1936 年所绘这一带《那陈墟》《板城墟》《百济墟》等图反映了时期广西邕宁县与广东钦县因插花地而形成的复杂省界,亦即清末的省界形势。《那陈墟》图中所绘广东那陈墟西以八尺江与广西邕宁县为界,东以大元上坡(今良庆区上坡)至灵王岭(今良庆区灵王岭)与广西邕宁县为界。谭图在判断省界时即以那陈插花地的西界为标准。笔者认为以东界为标准更符合历史实际。

  1991 年出版的邕宁县《那陈乡志》详细记载了“邕宁县那陈乡”与“钦县那陈乡”一带在清末至 20 世纪 50 年代的插花地演变。既然那陈、南荣一带为广东插入广西的插花地,笔者认为宣统三年—(1991 年)此段省界应依光绪《广西舆地全图》及前所列 1931 年参谋本部陆地测量总局广西《那陈墟》图、1933 年所制《中华分省地图册·广东省》、1936 年武汉亚新地学社《广西明细地图》、1940 年军事委员会军令部第四厅《那马墟》图,绘制于那陈、南荣以东。

  此段宣统三年(1911 年)省界绘制的关键是对那陈一带插花地性质的认识。清末广东钦州、廉州府灵山县与广西南宁府宣化县交界处(即今南宁市良庆区、邕宁区与钦州市交界处八尺江以东的那陈、大塘、南晓、百济、新棠诸镇)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插花现象(图 8),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行政管理不便,成为匪患之地 b。1906 年钦州官员就曾奏请将那陈划入广西,以调整省界:“查得钦将那陈墟及附近思庐等十七村及九平墟九村等处四面皆宣境环绕,自应划归宣界,即那陈、蔡蕾等六村及绷塘一墟亦与宣地错杂,亦应划归宣化,俾全段无所间杂,于设防图治均有裨益。但求形势整齐,便于管辖。”但又要求“再三查勘”,务必使“两省官见相同”才可实施。1908 年广东方面又提出将钦州所属那陈划入宣化县,但都并未实现。到了 20 世纪 40 年代,虽然广西省政府大力消除省内插花地,却少有涉及省界附近的插花地调整,倒是广东方面积极筹划那陈调整。1935 年,广东省政府建议调整那陈,也有插花地改为两省共管的提议,但也未实现,直到1948年当地百姓仍然不同意。20 世纪 50 年始,广西与省界有关的大块插花地开始被陆续整理。1951 年 1 月,那陈与南荣一带飞地被划入广西邕宁;5月,广东钦廉专区划归广西代管,6月,包括南荣在内的一大块插花地被设为大塘区,又划入钦县;9 月,灵山县伸入南宁的那楼、新江及其以南地划归邕宁县;1955 年 7月,因钦州重归广东,大塘一带又划归广西邕宁县。至此,今钦州市与南宁市良庆区那陈镇、邕宁区百济乡一带的边界初步确定。

  1951 年 11 月出版的《两广明细新地图》广西钦廉专区部分,将专区与邕宁等县的界线),但此那陈与前文所言那陈并非同一聚落,因为图中那陈标在“太安”(今广西南宁市良庆区太安村)东侧,应在今南宁市邕宁区桥头村南(1931 年参谋本部陆地测量总局广西《那陈墟》图在太安东、桥头南也绘有另一个“那陈墟”)

  但是时期亦有少部分地图以八尺江为界,如 1940 年上海亚光地学社印行的《粤桂分县详图》。

  清代广西郁林直隶州与广东廉州府合浦县县界即两省省界的一段,也是郁林直隶州与廉州府的界线。据走向可以推断,谭图中西北与广东合浦县省界与今广西与浦北县(1952 年从合浦县分立浦北县)界大体一致,应是忽略了清代西北伸入浦北县境的官垌一域(图 10)

  今官垌镇属浦北县,南与永安镇为邻,但是清代及时期,其地大部分属。1993年《志》记载:“从清末至时期,行政区划虽有多次变更,但境域一直不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西省于 1953 年调整行政区划,把……官垌区的历山、龙池、江口、大岸、文峰、平石、官垌、文旺、坑旺、垌口、芳木等 11 个乡全部划给浦北县。经这次行政区划调整,境域比以前减少。”方志所言西北官垌区的隶属变化即指今浦北县境内官垌镇一带在清代和隶属,是省界上向北突出的一块。

  《广西历史地理通考》则记“1953 年 8 月,析出历山、垌口、官垌等地,划归浦北县管辖”,1994 年《浦北县志》所记与之同。c 道光《志》记安定堡下辖乡村有奎峰书室,该书室遗址位于今官垌镇文峰学校,说明清代确实管辖了官垌一带。光绪《广西舆地全图》《广东舆地全图》此处省界都绘制得比较粗略,未表现出官垌一带向北

  突出的情况,相关聚落也标之甚少(图 11、12)。光绪年间的绘图影响了部分地图,1936 年亚新地学社《广西明细地图》即在博白西北标出了永安(今永安镇)、九云岭(今九云颈),无其他官垌一带的地名。

  查 1931 年参谋本部陆地测量总局所绘《兴业县》、《小江墟》、1935 年军事委员会军令部陆地测量总局《寨墟》《福旺墟》图及 1940 年上海亚光地学社《粤桂分县详图》、1945 年广西省政府统计室制《广西省全图》、武汉亚新地学社 1951 年《两广明细新地图》,都绘制出了界在官垌一带向北突出的情况(图 13)。从这些图中,可以看出 1993 年《志》所记官垌镇村庄之地在时期属博白,与博白永安相连,但其东的六硍与平睦当时属广东合浦县,与官垌呈犬牙之势。笔者据上述资料绘制出了宣统三年(1911 年)这一带省界示意图(图 14)。

  此段省界所涉之地在今广西全州县东山瑶族乡境。谭图此段与今省界相同,为向出地块。清代及省界也向出,但比今界靠西。

  今全州县东山瑶族乡在清末为湖南零陵县、道州(1913 年改为道县)与广西全州(1912 年改全县)交界地。1998 年《全州县志》记 1951 年“湖南省道县所属的白岭乡,零陵县所属的豹子岭、辽冲、黄腊洞、上窗、皎盐岩、早禾冲,以及何家洞乡所辖的灵牌山、耗草坪、长垒、长冲等地划归全县。灌阳县的古木、斜水、雷公岩划归全县,属东山瑶族自治区管辖”,《广西历史地理通考》所记时间与县志不同,其载 1952 年 12 月“湖南省道县第四区的白岭、分水、六字界、坝头、石枧枰、官充坪等地,划归广西全县管辖;湖南零陵县湾夫乡、豹子岭和周家共 233 户瑶族,划归广西全县管辖”,1953 年 5 月“湖南道县析出白岭乡,正式划归广西省全县东山瑶族自治区管辖。湖南省零陵县析出豹子岭、疗冲、黄腊洞、上窗等地区,湾子乡的 3 个分会和皎盐岩、早和冲、下次桥、何家洞乡的第五分会和灵牌山、耗草坪、长垒、长冲、老堂等地区,划归广西省全县东山瑶族自治区管辖”,此段省界的调整确实从 1951 年就开始了,当年零陵县何家洞乡的部分瑶户已经开始划入全县,其余瑶户 1952、1953 年陆续划入。这些新划入的地方构成了今东山瑶族乡的东部。因此,清代广西在全州东山一带省界要比今省界靠西。

  光绪《广西舆地全图·全州图》中全州治东南标出“文家庄”(今全州县文甲庄村)、“田美”(今田美村),其外即为省界(图 15)。光绪《湖南全省舆地图说》零陵县图中西南角标出有九狮岭(今全州东山乡东九狮岭,与湖南接界)、黄腊洞(今全州东山瑶族乡黄腊洞),正是因为当时东山一带是两省交界的偏远瑶地,因此两省光绪年间地图中所标地物都较少,省界也非常顺直(图 16)。光绪年间诸湖南舆图在此处的地名及省界对时期地图影响巨大,也使得这个错误一直延续(图 17-19)

  今结合 1938 年军事委员会军令部第四厅所绘湖南《马子江》地图,推测清代省界走向应如图20 所示:

  此段指今通道侗族自治县黄土乡、坪坦乡一带湘桂两省的省界。谭图所绘省界与今同,作为聚落的双江(今湖南通道县政府驻地)离其南的湘桂省界尚远。谭图此段省界有误,清代及的省界更靠北,紧临双江(图 21)。

  同治《广西全省地舆图说》怀远县图中怀远县北部与绥宁县接界,在怀远境内标有黄土塘(今通道县黄土乡政府所在地)、都天(今通道县都天)、横岭塘(今通道县坪坦乡北的横岭村)等地,除了这几个地名外,光绪《广西舆地全图·怀远县图》在当时县境还标有平坦(今通道县坪坦乡)、半坡寨(今通道县坪坦乡西北的半坡村)等地名(图 22),因此黄土塘及其以南在清末应属广西。1914 年怀远县改名为三江县,《三江县志》也记县界“北至横岭乡黄土村,接湖南省绥宁县双江界”。1936 年武汉亚新地学社《广西明细地图》中在三江县境标有黄土、横岭两聚落,1944 年参谋本部陆地测量总局《长安堡》图中黄土塘及其南都天、横岭都标在三江县境内,1945 年广西省政府统计室制《广西省全图》亦将“黄土”标于三江县境。

  1951 年武汉亚新地学社《两广明细新地图》中在湖南通道县南标有“双江”,紧临省界,而在三江县境内标有聚落“横岭”,也说明当时双江以南黄土村等地属三江县(图 23)。《广西历史地理通考》记载:“1953 年 6 月,三江侗族自治区析出黄土、长坡、坪坦、岭南等乡,划归湖南省通道县管辖。”其具体时间应是 1953 年 5 月 27 日。当日,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中南行政委员会将三江侗族自治区析出黄土、长坡、坪坦、岭南等乡划入湖南省通道县,形成此段今省界。结合以上资料,推测宣统三年(1911 年)广西怀远县与湖南通道县间省界如图 24 所示。

  今大年河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西北折向北流,在平卯村西北纳平卯河,过大年乡,北流入三江县,汇入柳江。此处今贵州从江与融水省界在大年河主支以西,即今从江县西山镇、斗里乡以东,融水县大年乡、良寨乡以西。在谭图中,此段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 年)省界与今省界相同(图 25)。但清代至 1953 年间,此段省界与今界并不相同。

  光绪《广西舆地全图·怀远县图》中大年河与福禄江(今柳江)交汇处以南一段(今融水苗族自治县大年乡一带)以大年河为省界,向南(过今平卯河口)则省界在广哨(今融水苗族自治县广校屯)至良霜寨(今融水苗族自治县良双)西,但在平卯河与大年河主支之间,大年河主支自广哨西北才由贵州永从县进入怀远县境(图 26)。清末省界与今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和贵州永从镇界不同,当时省界更靠东。

  时期怀远县改三江县,《三江县志》记县界“西南至平卯乡广雄村,接贵州从江县”,广雄村即今广雄村(与广校屯相邻),在平卯西南,二村均在大年河主支以东;又记“平卯河,即大年河之右上源,出县西平卯乡洪水村诸山冲,合成小河,西流,出平卯,西入贵州从江县南境,西流,与左源汇合,称大年河”b,其所称“左源”即今大年河主支,也说明时三江与从江县县界(即省界)在大年河主支与平卯河汇合处东不远。1935 年参谋本部陆地测量总局所绘贵州省《古宜》图中将大年(今融水县大年村)、雅腊(今融水县牙腊)、林姑寨(今融水县林姑屯)、高汉寨(今融水县高汉上寨)、归思寨(今融水县归思)等均绘入贵州永从县,而这些村庄今俱属广西融水县。将大年河主支与平卯河及省界绘制最为清晰的当属 1945 年军事委员会军令部第四厅所绘《良寨》图,其中良寨属贵州永从(今良寨乡属融水县),永从县与三江县间的省界则绘在良寨以东的大年河主支与平卯河之间。此段界线与宣统时期应趋一致(如图 27 所示)。

  《广西历史地理通考》载:“1953 年 5 月 27 日……贵州省从江县析出大年、安里两个大乡,正式划归广西省大苗山苗族自治区管辖。”自此,省界西移至大年河主支以西,形成今界。

  光绪《广西舆地全图·宣化县图》绘“那桑墟”于县南与钦州交界处,即今钦州市钦北区大寺镇北的那桑村。依此图,清末这一带的省界要比今天的钦州市钦北区与南宁市良庆区的界线更靠南,今那桑村及其以北有部分地域当时属宣化县。谭图在这一带因钦廉今天属广西,所以省界没有古今对照,但是依据其图中所绘省界与渔洪江(在光绪《广东舆地全图》中标为大寺江,即今茅岭江支流大寺江,过今钦州市钦北区大寺镇)的相对位置,应是依据 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调整的县界,未将那桑一带绘入宣化县。

  查 1936 年广东省陆地测量局所绘《大寺墟》图,这一段省界与清末相同,自长墩岭(今名长登岭)往南过那桑村南,向东南经望海岭折向北,至岽眼附近与今界相同。光绪《广东舆地全图·钦州北图》所绘即是此界,同治《广西全省地舆图说·宣化县图》亦在县南界标出了望海岭与那枣桑墟(应即为那桑墟)。武汉亚新地学社 1951 年《两广明细新地图》中在省界北标有那间(图 28),即今钦北区大寺镇北的南间,与宣统时此段界限相比变化不大(见图 29),也说明当时仍是沿用清末界。

  从元代湖广行省的广西两江道宣慰司、广西行省至明代的广西布政司和清代的广西省,近代广西的地域范围逐步清晰。在清末,虽然广西因改土归流、插花地调整等因素使得省以下政区的边界变化较大,但是省界并无大的变迁,直到 20 世纪 50 年代初广西省界才开始有了较大的调整,主要表现为钦廉之地在粤桂间的摇摆,怀集县划归广东,设置大苗山苗族自治区时贵州广西大年河段,湖南道州、零陵部分村庄划归全县东山瑶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区与湖南通道县横岭一带的调整,湖南城步县的平定塘乡、蕨基坪划归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区等几处所引起的省界变化。这些调整都有历史渊源,其主因还是要向清代甚至更早追溯。

  在这些调整中,怀集县比较特殊,该县深入广东境,在明清时期大部分时间却是梧州府的飞地,时期其隶属又屡有变化,却仍隶广西。但是在管理、地形与交通地理上,该县如划归广东更为便宜,对此初年当地人感慨:“怀集地界八州县而广东居其七,独西北一隅重山复岭,孤悬于贺县信都,如赘疣然……本省鞭长莫及,邻省统辖无关。”1952 年,怀集县正式划归广东。在谭图广西图中,怀集县是除钦廉之地外最醒目的古今省界不一致之处。

  清代两广省界呈犬牙之势的较大地块还有前文所考广西郁林州西北伸入广东廉州府合浦县境的一片,在谭图上未绘出。这一带在清代不为外界所关注,主因是地处偏远,又位于两条山脉(今六万山脉与勾头嶂)之间,东、北、西三面俱为广东合浦县界,仅南部与博白主体相通。

  桂林府全州在明清时期本身即是湖南与广西之间的犬牙之地,在谭图上,全州东南部向出的一小块引人注目,即今桂林市全州县东山瑶族乡、都庞岭北段。谭图中这一块清代嘉庆年间的省界与今省界一致,但经前文考证,其东部是 20 世纪 50 年代从湖南零陵、道县划入的,因此清代其向东并不如今天如此之突出。这一带山区界于两省、三个县级政区之间,交通不便,清代人口主要是瑶族,地方行政管理的触角尚未深入,因此湖南、广西两省的清末地图都未标出。

  谭图未标出的另一小块犬牙之地为清末怀远县东北伸入绥宁县黄土塘一带,今天这一处的省界更近于自然地理上通道县境向北流的坪坦河与广西三江县境向南流的林溪江两个流域的分界,而在清末,广西怀远县则占有了坪坦河上流。20 世纪 50 年代这一带从三江县划归湖南。

  清代广西插花地众多,对其的调整是广西行政区划中统县与县级政区边界变迁的主要表现方面之一,但是就省界而言,虽有涉及的议论,却未实施。20 世纪 50 年代初又是广西插花地调整的一个高峰,其中钦县与邕宁县那陈段的变化最为繁复。谭图中南宁府宣化县南部的八尺江段、那陈西侧的省界便与清代这一带粤桂两省的“插花飞地村落颇多”有关。绘图者在广西图中省界东侧标出那楼,在广东图中则标出那陈、九平墟,显然是考虑到清代那陈、九平墟一带有较多村庄属于钦州的事实,因此误把这一块较大飞地作为与廉州府主体相连的一部分,把省界定在了八尺江。前文所提及的光绪《广东舆地全图·钦州总图》中其中所绘那陈一带也明显有插花地特征,东有宣化县一狭长地带与广东灵山县及钦州主体间隔开,南有大塘墟、那晓墟、那桑墟等与钦州主体隔开。有意思的是,在由于插花地造成纠纷不断的情况下,1932 年两广省政府计划将那陈一带插花地改为邕宁县与钦县共管,当地在提出异议时还引用了光绪《广西舆地全图》,指出“前清光绪二十一年,编印广西省舆图、宣化县县图区域上,均载有那陈墟。又道光年间编修之《南宁府志》‘墟场’门类亦载有那陈墟”,认为这一带本就应归邕宁管辖。因此笔者认为谭图应以那陈一带的东侧为省界更符合史实。

  明代当地文献就提及“钦州疆域至广西宣化县界虽两百四十里,然宣化之地与钦州互相交错,自州经西未百里为宣化地者,永乐三乡之地广西宣化大较得三之一要,二百四十里非尽钦州地也”,这一带明清尤其是清末省界的复杂性表现除插花地之外,犬牙之势也很明显,清代那陈一带往东有一块灵山县向北深入南宁府宣化县、永淳县间的一块(今南宁市邕宁区百济、那楼、新江三镇一带),其东南则宣化县亦有伸入灵山县的地块(今钦州市钦北区新棠镇以西),南部则有宣化县伸入钦州的那桑一片,于是就造成了在地图上确定这一带省界之不易。灵山县向北犬牙入南宁府的这块幅员比较大,谭图基本绘出,后两块由于地域较小,在谭图上表现不明确。虽然时期广西、广东两省都想调整,却终未能实现,20 世纪 50 年代这一带政区疆界变化复杂,更增加了人们在追溯清代省界时的困难。

  在清代中后期的广西省界中,比较大块的插花地还有庆远府南丹土州位于贵州荔波县的更岜(今荔波县翁昂乡更岜)、拉累(今荔波县翁昂乡拉内村)、巴罗(今荔波县翁昂乡北的巴乐村)一带,光绪《广西舆地全图·南丹土州图》中在这一带标出了 9 个聚落。1944 年,国民政府曾试图进行调整,“为内政部派员会同广西、贵州两省政府人员勘定桂属南丹与黔属荔波省界纠纷,将广西南丹县属瓯脱于贵州荔波县之翁昂乡划归荔波管辖,并以打狗河为界,将两县互插地段交换,核无不合,拟予照准”,但应并未实施。据《广西历史地理通考》,1950 年翁昂乡一带才划归荔波县。

  少数民族聚居也是清代广西省界与今省界不同的原因,此以怀远县大年河段苗族、全州东山瑶族居地的省界最为突出,这两段省界古今的不同在谭图上未标出。这两段今省界的形成均与 20 世纪50 年代初在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域所设的“自治区”有关。1952 年年底至 1953 年年初在今融水苗族自治县北设置大苗山苗族自治区,是为县级政区,属广西,使广西与贵州省界由大年河主支与平卯河之间改为主支西,以大年河主支西侧的山脉为界。此后无论这一带政区如何变动,省界未发生大的变化。20 世纪 50 年代初在全县设置东山瑶族自治区时,其东面及东南一些地域从湖南零陵县、道县划入。

  清末广西桂林府北部龙胜、兴安、全州与湖南宝庆府城步、新宁间(今湖南新宁县、城步苗族自治县与广西全州县、资源县、龙胜各族自治县)相邻的局部地区的省界时有争议,以来纷争不断,间有械斗,是这一带山峦崎岖、地处偏远、界线不明所决定的。时期广西与湖南也曾寻求解决省界的方法,但并未达成一致,部分地区省界至晚近才得以明确。

  在绘制清末广西省界时,方志不能提供较多的信息,地图是最好的参考。尽管广西与相邻省份从同治年间开始测绘制图时已经比较重视省界,如现存于国家图书馆的有同治、光绪《湖南广西合图》和光绪《广西全省与湖南联界图》,但较简略。从光绪年间为修会典各省绘制的地图可看出,当时虽清廷有详细规定,但就省界绘制而言,相邻省份并无商议,各自为政,而且各省在绘制内部政区图时,地图上地理要素的选取标准也有差别。《广西舆地全图》对中部土司及西北庆远府的插花地绘出较多,有关省界则只绘出了前文提及的南丹土州东北插入贵州荔波的一块,对更大地域的广东钦州插入广西宣化县那陈墟一带则未标出。在一些省界处理上,由于地处偏远,存在两省图都比较粗略的情况,全州东山、官垌一带都是典型。

  笔者绘制宣统三年(1911 年)广西图所参考的地图资料,以光绪《广西舆地全图》为基础。光绪《广西舆地全图》是现今容易找到、又比较翔实的清末广西测绘地图,虽然早在同治年间巡抚苏凤文组织绘制了《广西全省地舆图说》,但是光绪图在质量上远超同治图,且 19 世纪末广西政区亦有变动,因此光绪图的参考意义更大。就本文所关注的省界而言,嘉庆至清末变动不大,只是光绪图更为详细。

  光绪《广西舆地全图》在凡例中有记“邻省毗连疆界,处处俱经周履。凡犬牙相错之形均由实测、实量而得,如邻省之图亦皆如法测量,不至凿枘”,其细处的河流与聚落确可以为判断清代省界提供有效的信息,除前文所考述外,西南龙潭墟、横州六加墟、全州八十里山以北盐井塘、全州梅溪口北等古今不一致处都有相关的聚落、河流信息,但是由于“粤西之山,从杂叠起,高背皆迷,加以荒僻瘴疾,人迹难通”,加之其“详于水而略于山”的原则,导致部分偏远山地省界并未做到精细化,且省界处的聚落常有标识错位的现象,很难做为确定局部界线走向的依据,因此还必须参考其他地图。尤其是以军事目的所绘制的地图。时期民用的广西行政图多数在局部省界上亦不够精细,部分任沿袭了光绪时的界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广西南宁地图全图
  • 编辑:小东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