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宁资讯  民生

追寻南宁历史文化 会馆记忆

追寻南宁历史文化 会馆记忆

  会馆是明清时期发展起来的一种以地缘性或业缘性为特征的社会组织。明清时期,伴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口的大量流动,会馆应运而生。“会”是聚合的意思,“馆”则是供宾 客居住的房舍,合意为“聚会寄居场所”。

  南宁处邕江之畔,“扼左右江之咽喉,西邻云贵,北接湘鄂,南达交趾,东通粤闽”。因水陆交通便捷,明清时期,南宁也逐渐发展成为桂西南和云贵川地区的流通中心及主要物资集散地,商埠繁荣,城镇兴盛。南宁的会馆始于明,盛于清,市区内会馆林立,并形成独具标识的“会馆一条街”。

  新会书院位于南宁市解放路42号,坐北朝南,为广东新会人士集资兴建。始建于清乾隆初年,重修于道光二十三年。原有三殿两廊一阁,现存三殿两廊,青砖清水墙,经过修缮的新会书院已成为邕剧的文化展示点。

  一进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因拓宽道路曾往后移一丈,柁墩瓜柱均为浮雕花鸟和人物故事;二进及两廊作敞卷,檩梁之间作隔架科斗拱,出一斗三升;后进三面砌墙,梁上施柁墩瓜柱,后檐双步梁一端砌于墙上。布局紧凑,殿宇雄伟,高低错落,庄重古雅,具有江南古建筑轻巧秀丽的风格。新会书院为南宁市保存较好的古代建筑,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粤东会馆始建于清朝乾隆初年,是一所由广东旅邕商贾集资兴建的同乡会馆。位于南宁市西乡塘区壮志路22号,原建筑分前、中、后三进,两侧有通道、厢房、戏台等,道光年间重修。

  20世纪60年代后期,中、后两进及厢房被拆除,现存一进门楼及左右耳房。门楼坐北朝南,左右两侧配有厢房,门楼的结构形式是硬山阁桁,屋顶为小青瓦面,琉璃勾头、滴水贴边。青砖清水墙,正脊为双龙抢珠,梁下内外墙体上绘有精美壁画,檐廊立石檐柱4根,石檐柱至前墙之间架三步梁,梁架镌雕历史人物故事,工艺精湛。1982年公布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两湖会馆是清代建筑。同乡会馆。位于解放路38号和40号。因湖南、湖北旅邕商人集资于清乾隆年间兴建得名。

  抬梁式硬山顶砖木结构。坐东朝西。占地697.5平方米。由前、中、后进组成,均为面阔3间,进深3间。各进之间以天井相隔,面阔15.5米,进深45米。前、中进时期改建,具时期的建筑特征;后进主体构架保存完好,梁柱、封火山墙、雕刻花草图案等均体现两湖地区建筑特征。2001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会馆是清代建筑,位于石巷口12号。由安徽籍商人集资于清嘉庆年间兴建,作为商会及同乡聚会的活动场所。

  硬山式砖木结构。坐北朝南。占地近300平方米。二进一井南方民宅传统式样。分前、后两进,面阔18.8米,进深8.6米。前进的西侧为大门,东侧设两间耳房;后进中为大厅,两侧为耳房。利用天井采光、通风。防火墙及各种梁柱有皖南建筑的特征。现后进东侧墙壁上还完好保存多块捐资人姓名碑刻。2002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南宁的历史文化简介
  • 编辑:小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