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宁资讯  民生

南宁市陈东村挖出晚清碑刻或被丢弃文物部门称……

南宁市陈东村挖出晚清碑刻或被丢弃文物部门称……

  近日,有市民爆料称,在南宁市西乡塘区陈东村挖出通晚清碑刻,碑文有“贡生”“待诰封”等字样,如果被丢弃的话,很可惜。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去到现场,看到碑刻为陈东村居民祖先的墓碑,高度为1米左右,有墓主生平简介。文物部门称,这些石碑不具文物保护价值。目前已有高校对这些碑刻感兴趣,希望收录用于教学、研究用途。

  据悉,这些石碑每通厚度数厘米至十余厘米不等,有的已断裂或缺边。从碑文内容看,墓主很可能是古代有功名的人。碑刻的时间为乾隆五十年至光绪二十九年间,距今已有133年至237年。

  碑刻的墓志铭述说了墓主生平。其中一名陈姓墓主的墓志显示,他年少时就为考科举而学习诗文,读书的声音常在学校里响起,但屡次考试都没有被录取或推荐,后来因资历积累成为岁贡生,抱憾去世。

  研究学者称,“岁贡生”“庠士”是清代科举的功名名称,前者是地方每一二年或三五年向朝廷进贡的生员(即秀才),在晚清多凭资历获得;后者是秀才的别称。此外,“处士”一般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这些称呼,说明墓主是个读书人。

  据村民称,这些墓碑原来立在南宁市金沙湖附近的陈氏祖坟里。因高速路扩建须迁坟,墓碑便被挖出。墓主后代之一的陈亚弟说,目前他们正在寻找新的墓葬地。重新下葬时,一些完好的碑刻可能会重新立在新坟上,一些损害严重的石碑计划丢弃在竹林里,寄望墓主后代的事业和生活如竹子般节节高升。

  有碑刻文爱好者说,他们在陈东村还发现一些疑似晚清墓碑的石块被拿来垫花盆,一块刻有捐款名录的碑刻被用作踏脚的台阶,对这些没有被好好爱护起来的碑刻感到惋惜。

  11月1日,记者向南宁市文物局致电咨询,该局工作人员表示,晚清墓碑在广西不少见,许多人家里都有从祖坟上留下来的墓碑。如果墓主不是历史名人,或在历史上有较大贡献,绝大多数散落的晚清墓碑没有文物保护价值。这些碑刻是村中居民祖先的墓碑,墓主后代或村委可以想办法自行保护起来,作为了解祖先、教育后代、传承文化的实物载体。

  广西民族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胡小安认为,这些属清代文人及其配偶的墓碑,有历史研究价值。通过墓碑可以认识一个个家庭的情况,比如来历、家庭结构和婚姻关系、寿命、职官、教育情况等。其次,可以通过墓碑了解地方社会情况,如有些墓碑反映了地方基层组织名称,风水观念,墓主生前在地方的活动、权威等。再者,墓碑还可以反映出文字下乡与丧葬礼制的变化。

  他说,保护和整理这些碑刻,对于增强村落宗族凝聚力、传承文化都有很大的作用。可以进行民间文献的整理记录,如把碑文、碑样电子化,录入网络。可以联合文物保护机构、地方志编纂机构、高校、村委等共同实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