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宁文化  文化

4月刊·一带一路 文莱:强化英语教育 助力国家发展

4月刊·一带一路 文莱:强化英语教育 助力国家发展

  “一带一路”专栏由本报与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合作开设。本期聚焦文莱。文莱推行“马来语+英语”的双语教育政策,不断巩固和提升英语在其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强化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语的地位与作用,注重本土英语教师的培养与发展,积极接纳国际力量,致力于办好英语教育。其英语教育总体上取得了良好成果,在东南亚国家联盟各成员国中堪称典范。文莱重视英语教育的各项举措,不仅提高了国民的英语水平,而且还促进了该国的、经济发展,有效推动了国家的综合发展。文莱英语教育的成功经验和有效举措值得我们研究与学习。

  文莱,全称文莱达鲁萨兰国,位于东南亚加里曼丹岛北部,北濒南海,南邻马来西亚沙捞越州,以斯里巴加湾市为首都。文莱以标准马来语为官方语言和国语,以文莱马来语为日常通用语,是一个典型的多语国家。英语广泛应用于文莱的教育、传媒、商业等多个领域。

  自1984年摆脱英国保护国地位、取得完全独立以来,文莱一直推行“马来语+英语”的双语教育政策,并通过一系列措施不断巩固和提升英语在其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这些措施提高了文莱的国民英语水平,提升了文莱的教育质量,促进了文莱的、经济发展,对国家的综合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32年,教会人员在文莱开办了第一所英语学校。文莱的英语教育以此为开端逐步发展。20世纪中叶以来,由于石油开发和政府事务的需要,文莱对受过英语教育的人才需求越发强烈。越来越多的学校将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语,以英语为媒介语的教育体系得以完善发展。

  1984年实行独立以后,文莱开始推行“马来语+英语”的双语教育政策,确立马来语的国语地位,同时明确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应用于教学中,致力于实现两种语言在教育体系中的紧密结合。1985年,文莱教育部编制了一份适用于全国中小学教育的国家课程要求,明确表明马来语与英语在其教育体系中应享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并规定实行将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语的具体时间与科目,为落实双语教育政策提供了详尽指导。

  2009年1月,文莱教育部修订了上述国家课程要求,开始推行“面向21世纪的国家教育体系”。根据修订的课程要求,英语能力为学生关键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就业或深造的必备条件。为了适应课程要求对英语能力的定位,“面向21世纪的国家教育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英语教育要求,进一步提升了英语在文莱教育系统中的地位。

  目前,为切实提高国民英语能力,为国家发展积蓄更多力量,文莱政府仍坚持在全国加大双语教育的普及力度。

  在政策指导层面,英语在文莱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主要通过承担某些科目的教学媒介语得以彰显。文莱自1984年独立以来颁布并修订的各项教育指导政策具体规定了实行以英语为教学媒介语的具体时间与科目。从这些政策的前后沿袭中,可以清晰看到英语地位的不断强化。

  文莱政府1985年颁布的课程要求规定,在学前教育及小学教育的最初三年内,学校应当以标准马来语为教学媒介语;从小学教育的后三年开始,英语应逐渐担当起数学、科学、地理、英语等科目的教学媒介语角色。由此可见,自独立之初,文莱便有意识使用英语进行一些科目的教学工作。

  根据文莱2009年开始推行的“面向21世纪的国家教育体系”,英语被要求更早地引入学校教育中,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也越发重要。这反映出文莱官方在“从何时以何种程度开启英语教育”的问题上采取了“愈早愈好”的态度。根据“面向21世纪的国家教育体系”的规定,数学、科学以及英语三门科目都应当自小学一年级开始使用英语进行教学,而社会、信息沟通技术、音乐、戏剧等科目也应当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把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语。在中学阶段,除了体育、马来语等科目继续使用马来语教学之外,数学、科学、社会、商业、技术等科目都应当完全使用英语开展教学,而信息沟通技术、音乐、美术、贸易等科目则可以通过马来语或英语当中的任何一种或两种来进行教学。

  在高等教育层面,英语一直是文莱各所大学的重要教学语言。除与宗教及本国文化相关的课程之外,绝大多数教学活动都以英语为媒介开展。例如,文莱达鲁萨兰大学和文莱理工大学都是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以伊斯兰文化教育为主的沙里夫·阿里苏丹伊斯兰大学在将马来语和阿拉伯语作为主要教学语言的同时,仍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广泛使用于教学工作。

  在职业技术教育层次,文莱技术教育学院负责为全国七所学校组成的学校联盟提供马来语和英语的双语课程教学。

  在实践层面上,文莱注重本土英语教师的培养,同时充分利用与英国的历史关系,积极接纳国际力量,通过国际交流、离岸学习等方式补充本土现行英语教育体系,努力办好本土英语教育。

  一方面,文莱积极培育更高水平的本土英语教师,以适应规模不断扩大的中小学英语教育。例如,自2009年起,文莱教育部将教师的学历门槛自学士提高到硕士,文莱达鲁萨兰大学随之制定了更为严格的教育硕士培养方案,提高了其教师训练计划的培训标准,以期切实提高本土教师的英语水平和教学能力。

  另一方面,自国家独立后实行双语教育政策以来,文莱的英语教育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英国教育发展信托(前英国教师中心)委派的教师。因此,文莱英语教育一直以英式英语为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其英语学习标准的一致性,亦有利于其学习成果评价。一些英国院校对文莱的院校英语课程给予了积极指导。例如,文莱达鲁萨兰大学的英语教学项目便获得了利兹大学和加的夫大学学院的指导与监督。

  此外,文莱大力支持学生参与国际交流与各类离岸教育项目,以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语言能力,补充其本土现行的英语教育体系。2011年,文莱达鲁萨兰大学启动了“下一代课程计划”,要求学生在大学三年级期间必须参加交换、实习或社区服务项目,以提升学生对国际环境的感知及适应能力。文莱政府同时提供了多样化的奖学金项目,鼓励本国公民赴海外学习。文莱推行离岸教育(或称跨国教育),与国外多所院校开展联合培养项目或建立国外院校的文莱分校,使文莱学生在文莱本土境内便可参与国际知名院校的教学项目。例如,文莱达鲁萨兰大学与中国浙江大学开展了工学学士联合培养项目,与韩国高丽大学开展了硕士联合培养项目,与美国斯蒂文斯理工学院开展了联合培养项目等。这些离岸教育项目的教学活动必须以英语进行,因此也是对文莱双语教育政策的有力补充,进一步强化了英语在文莱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文莱在推行双语教育政策、普及英语教育方面总体取得了不错成果,在其所处的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中堪属典范。

  文莱领土面积和人口规模不大,但通过普及英语教育,文莱得以融入区域国家联盟,加强了同英语国家的联系,提升了自身的国际地位。

  文莱强调英语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这与区域内经济发展大势相契合,有助于提高文莱在东盟内部的话语权,促进文莱对东盟各项事务的积极参与,提升文莱在东盟内部的地位。

  同时,作为英联邦成员国,文莱强化国民英语教育水平,有助于增进文莱与各英联邦国家的联系,从而帮助文莱在英联邦内部甚至是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

  文莱毗邻的南海海域蕴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石油、天然气相关产业是文莱的经济命脉。文莱的石油、天然气产业几乎完全受壳牌集团与文莱政府合资组建的文莱壳牌石油公司所控制。外国资本对文莱的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牵动作用。

  近年来,文莱开始试图摆脱单一经济束缚,积极吸引外资,大力发展油气下游产业、物流与通讯科技产业、伊斯兰金融及清真产业、旅游业等新兴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需要精通外语的人才。尤其是,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更具显著价值。

  因此,提高国民英语水平,有助于提高文莱的劳动力素质,促进文莱与其他国家在石油、天然气产业上的合作,有助于帮助文莱更好地吸引外资,促进其新兴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文莱经济的多元化健康发展。

  尽管文莱普及全民教育的历史并不长,但是在联合国2019年公布的人类发展指数报告中,文莱在全球约200个国家和地区之中排名第43位,而其排名如此靠前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其在教育方面取得的成果。

  过去十年间,文莱达鲁萨兰大学的国际伙伴学校数量增加了60%,形成了遍布六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合作网络,这反映出国际学术界对该校所获进步的肯定。近年来,文莱政府和文莱达鲁萨兰大学向其他一些东盟成员国提供英语语言培训项目,这表明文莱的英语教育成果已经取得了区域内其他国家的认可。

  由此可见,文莱的教育发展水平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而其中,英语教育的普及功不可没。文莱以提高公民英语能力为目的实施的一系列举措已经在教育领域取得了正面的回报。

  文莱自独立以来,积极推行双语教育政策,通过一系列政策不断提升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语的地位,寻求国内外多方合作,致力于办好本土英语教育,不仅提高了国家教育质量,提升了国民英语水平,而且促进了其、经济发展,对其国家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