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宁文化  文化

黄山诗词在徽文化的深厚土壤里继续开出新花

黄山诗词在徽文化的深厚土壤里继续开出新花

  诗词是国学的精华所在。它具有融情感之真、品德之善、艺术之美于一体的恒久价值。黄山作为徽文化的发祥地,古典诗词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徽州人坚持耕读传家,夙有“诗书自一村”之美替。9月28日,黄山市诗词学会在体味着浸润着民族文化基因的中华诗词下,沐浴着徽州传统古典诗词阳光雨露应运而生。

  当日,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十一届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党组、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郑欣淼、黄山市四大班子领导以及省诗词学会会长、安徽省太白楼诗词学会会长、黄山市诗词学会的60多名会员在屯溪徽商国际大酒店出席了黄山市诗词学会授牌仪式,并共同见证黄山市诗词学会成立这一文化盛景。

  黄山市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叶莉荣说:“徽州文化博大精深,我们经常提到徽商、徽剧、徽菜。休宁、徽派建筑、徽州三雕、新安画派、新安医学等等,其实徽州诗词更是徽州文化的精髓所在。徽州历史上人文荟萃,诗家辈出,以汪道昆为首的一批新安诗人,创立了新安诗派,接待王世贞率领的三吴、两浙文士一百余人,诗词唱和,声名远播,诚为文坛盛事。徽州诗人刊印的诗集更是广为流传,存世的多达上百种。”黄山市诗词学会的成立,填补了发展黄山诗词事业的空白,至此,安徽省16个地级市全部成立了诗词学会。

  据了解,黄山市诗词学会目前有会员60多人,黄山市内有诗词爱好者有1千多人。其中年龄最大的80多岁,最小的有20多岁。今年82岁的毕娟娟热爱诗词12年,她说:“愿黄山诗词在徽文化的深厚土壤里开出新花。”

  历史上徽州民间诗词比较兴盛,清代年间,当时仅有1百余户人家的歙县江村,就有78人会写诗填词。他们当中,有夫妻、有父子或兄弟姐妹,甚至还有祖孙辈成为民间诗词高手。如今,在徽州区呈坎古村,徽州诗人王彩霞一家也是一个非常很好的典型,丈夫、儿子都会写诗词,而且风格迥异,独领。而王彩霞本人2004年就曾出版诗集《墨痕迹》。她说:“诗词学会的成立,对于黄山市的诗词事业肯定是有推动作用的。因为现在写诗词的人还是不多,需要更多人加入到诗词的队伍当中来。”

  “黄山市诗词学会成立之日,也是创建“中华诗词之市启动之时”,这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文化软实力的体现,它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还可以提高市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为。我们有理由,有信心,也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创建‘中华诗词之乡’。黄山市诗词学会长会程极悦表示。

  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十一届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党组、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郑欣淼作《诗词遗产与发展创新》的专题讲座。

  揭牌仪式之后,郑欣淼作了《诗词遗产与发展创新》的专题讲座,就徽州文化与诗词、诗词的创新和发展阐述新鲜的观点。他说,这次是第四次来黄山,第一次是1991年,第二次是1999年,第三次是2010年。他认为,“黄山是个好地方。徽州文化是全国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这里的人有传统的耕读文化,崇学、崇教、崇儒。而诗词文化是一个地方的文化符号,城市符号,黄山诗词学会的成立,对于徽州文化的修复、构建和传播意义很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形容文化深厚的词
  • 编辑:小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