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南宁文化  文化

王建中 | 南阳汉画,为何让鲁迅在生命最后一刻还惦记?

宫斗不如养崽崽

近日有关于宫斗不如养崽崽的话题受到了许多网友们的关注,大多数网友都想要知道宫斗不如养崽崽问题的具体情况,那么关于宫斗不如养崽崽的相关信息,小编也是在网上收集并整理的一些相关的信息,接下来就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下小编所收集到的与宫斗不如养崽崽问题相关的信息吧。

点击(前往)进行了解>>

以上就是关于宫斗不如养崽崽这个话题的相关信息了,希望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这些新闻大家能够感兴趣哦。

十年前,几位南阳籍同志相商,编著一本《鲁迅藏南阳汉画像纪程》,争取2016年出版,以此纪念鲁迅先生逝世80周年(1936—2016)。定夺后,他们要我告知北京原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中国汉画学会原会长冯其庸先生,河南省文物局原局长杨焕成同志,希望他们能为《鲁迅藏南阳汉画像纪程》一书提出一个框架意见并在杀青后分别写一篇序言。二人均表示同意,冯先生强调速度要快。

鲁迅像( 陶元庆绘于1926年)

由于种种原因,《鲁迅藏南阳汉画像纪程》没有如期完稿。此间,冯先生不幸辞世。以昔日《鲁迅藏南阳汉画像纪程》纪念鲁迅先生逝世80周年,变成了以今日《鲁迅藏南阳汉画像》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1881—2021)、逝世85周年(1936—2021),序言也被迫改由我撰写。虽说我已有研究鲁迅与南阳汉画像几十年的历史,出席过河南省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1881—1981)大会,并向大会提交了鲁迅与南阳汉画像的论文,2018年又获中国汉画学会颁发的“卓有成就的汉画研究专家奖”,但与冯先生相比还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他是研究会原会长,我是研究会原理事,仅此就可以看出不是一个档次。他提出的“汉画——没有敦煌的敦煌”,深刻地揭示了中国汉画像艺术的民族性、创造性,以及容天纳地的题材和内容。但现在的问题是冯先生已驾鹤西去,本人又推辞不掉,故只好勉为其难,即勉强做能力所不及的事了。

《鲁迅藏南阳汉画像》

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南阳汉画馆

王歌扬 翟京襄 胡玲玲 王建平

河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

ISBN 978-7-215- 12832-3

定价:79.00元

提起鲁迅(1881—1936),中外无人不知他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但很少有人将他与历史、美术联系起来。他自己也曾说过“我是毫不治史的,所以很生疏”。事实是他的历史知识很渊博,尤其是对两汉历史文化遗产——画像石刻情有独钟,且有许多独到见解之处。

鲁迅描绘的“汉故益州太守阴平都尉武阳令北府丞举孝廉高君字贯光”画像石祠(1924年)”

鲁迅对山东、江苏、甘肃、四川汉画像拓片的接触,大抵早于河南南阳。由于身体方面的原因,他曾于1935年5月14日致信台静农,表示搜集、付印汉画像事“拟暂作一结束”。两个多月后,即8月11日,他再次致信台静农,表示了重温旧好的强烈愿望,其转折点就是他发现了南阳,发现了南阳汉画像。

鲁迅对山东汉画像、南阳汉画像的钟爱,与他自幼爱好艺术、爱看戏、爱描画是分不开的。早在三味书屋读书时,他就能将古典小说中的绣像临摹成册。十三四岁时就到县城书店购回了《古今名人画谱》。另外,他还常到县城木雕作坊观看木雕作品和木刻印制的书画。除了搜集书画,他已开始关注浙江出土的六朝模印画像砖拓片。

在日本留学时,他弃医从文、从美术。他以为重视美术可以“改造国民精神”,起“济文字之穷”的教育作用。

鲁迅的人生中还有一段相当于今日在国家文物局工作的经历,那就是出任中华民国北京“临时革命政府”教育部主管文物、图书和美术工作的佥事一职。在这个职位上,他写了一篇《拟播布美术意见书》,并五次登上讲台宣讲美术教育的意义。此外,他还主持过我国最早的儿童绘画和工艺劳作展览会,筹备过文物展览,整理过故宫的文物、绘画和书法作品,参与研究过大学美术专业的教学计划以及国际美术交流活动,等等。

在北京期间,鲁迅还经常光顾琉璃厂,购买一些与历史有关的文物。如汉代陶俑、弩机、铜镜、石雕、纹饰砖、古碑帖等。以汉魏隋唐石刻墓志拓片为盛,据统计,约有5000张。经过初步整理,其手订拓片目录有《汉画象目录》《六朝造象目录》《唐造象目录》《侯堂专文杂集》等。还有手抄或影描拓片书籍,如《秦汉瓦当文字》《汉石存目》《直隶现存汉魏六朝目录》等。

鲁迅描绘的洛阳北邙土偶像(1924年)

鲁迅通过书信大量谈论汉画像(应是山东汉画像),大抵是1927年移居上海后之事。

1929年3月23日,鲁迅致信许寿裳,天暖以后,“拟往北京一行,以归省,且将北大所有而我所缺之《汉画》照来,再作后图”。研究发现他的这次北京拟行并未实现。之后,约有四五年,他在上海主要致力于木刻运动,也就是本书所说的“晚年则提倡版画”。

执戟门吏

鲁迅的木刻活动收获颇丰,有论述,有专著,举办过现代木刻讲习会,还组织过全国性的木刻联展。他提出的“倘参酌汉代的石刻画象,明清的书籍插图,并且留心民间赏玩的所谓‘年画’,和欧洲的新法融合起来,也许能够创出一种更好的版画”的理论,极大地推动了木刻运动的发展,其理论基础就是“唯汉代石刻”,其气魄“深沉雄大”。他用汉画指导版画,其心境何止“入木三分”。

鲁迅中年的“一石”(汉画像石)活动和晚年的一“木”(木刻)活动,曾因其“病魔缠身”一度产生过暂时停摆的想法。是南阳汉画像的魅力,重新叩开了他末年“极望”得一全份汉画像的大门。

据拙作《鲁迅与南阳汉画像石艺术》一文云,鲁迅涉及南阳汉画像的第一封信,是1935年8月11日致台静农的,信中说:

南阳画象,也许见过若干,但很难说,因为购于店头,多不明出处也,倘能得一全份,极望。

在以后4个月里,他连续发出7封信索取南阳汉画像拓片:即1935年11月15日、12月3日、12月21日致台静农书信;同年11月5日、11月18日、12月21日、12月29日致王冶秋书信。在王冶秋的南阳籍友人杨廷宾、王正朔、王正今的帮助下,至1936年8月14日,共搜得南阳汉画像拓片241幅。当他索得第五包拓片时,两肋膜已开始积水,正在吐血,被迫赴医院就诊。8月18日,鲁迅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致信王正朔。

正朔先生足下:

顷奉到八月十四日惠函,谨悉一切。其拓片一包,共六十七张,亦已于同日收到无误。桥基石刻,亦切望于水消之后拓出,迟固无妨也。

知关锦念,特此奉闻,并颂时绥不尽。

周玉材 顿首 八月十八日

寥寥数语,表达了他对南阳汉画像的殷切希望和满怀期待的心情。10月19日,鲁迅和我们永别了,致王正朔的信成了他论述南阳汉画像乃至整个石刻艺术的遗嘱篇。以“极望”得一全份汉画像开始,至“切望”水消之后拓出桥基汉画像告终,大致勾画出了末年的鲁迅殚精竭虑南阳汉画像的经历。

鲜为人知的是,为鲁迅搜集南阳汉画像拓片的王冶秋、杨廷宾、王正朔、王正今同志,在当时均为中共地下党员。

王冶秋(1909—1987),安徽霍邱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其兄王青士,是同何孟雄等一起被捕牺牲的烈士。王冶秋是霍邱暴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暴动失败后,他以教书为名继续从事党的地下斗争。“在此期间,他同鲁迅先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有很多书信来往,是鲁迅晚年的挚友之一”。北平解放后,王冶秋任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的文物部副部长。1954年起,先后任文化部文物局局长、国务院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局长。

杨廷宾(1910—2001),河南南阳市人,1926年经王冶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毕业于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回宛后,一度在其父亲杨鹤亭创办的女子中学任教。1937年赴延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北京中国美术馆副馆长。

王正朔(1909—1938),河南内乡县人。1927年考入北京中法大学附属西山中学,与王冶秋、杨廷宾为同窗好友。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秋参加察绥抗日同盟军。失败后返回南阳。1936年在许昌灞陵中学教书时结识中共北方局党员董汝琴(振寰)。1936年,任中共宛属工作整理委员会书记。1937年工委遭严重破坏,王正朔被迫转移到中共北方局。在北平,他将鲁迅寄给他的8月18日书信原件寄给了上海许广平。1938年,任山西新军暂编第一师三十六团三营教导员。同年12月14日牺牲于岢岚抗日前线。

王正今(王黎生,1910—1984),河南内乡县人。1932年入北平精业中学读书。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察哈尔抗日同盟军。1934年回到南阳,从事中共地下工作。1936年,任中共宛属工作整理委员会委员兼交通员。中共七大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山西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委员兼山西省委监委副书记。

上述4人,表面上在为鲁迅搜集南阳汉画像石拓片,做抢救濒临毁灭的历史文化遗产工作,但实际上做的是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翻身的大业。鲁迅先生能够在他生前不到9个月时间里收到241幅南阳汉画像,为此前10余年搜集汉画像总数(460余幅,主要为山东、江苏、甘肃、四川汉画像拓片。不含“购于店头”的南阳汉画像拓片15幅)的三分之一以上,与王冶秋、杨廷宾、王正朔、王正今4位同志对待鲁迅交代的事情,像对待地下革命斗争一样不辞劳苦乃至不怕流血牺牲是分不开的。

鲁迅搜集南阳汉画像的旨趣,即主要目的和意图,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指导20世纪30年代木刻运动;

(二)举办汉画像(拓片)展览;

(三)出版汉画像(拓片)选集;

(四)研究汉画像内容、分类,雕刻技法,诠释汉画像石墓的阶级属性;

(五)保护濒临毁灭的历史文化遗产,让“深沉雄大”的汉画像石刻从以“桥基”为代表的建筑材料中走出来,更好地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服务。

鲁迅在致王正朔的书信发出两个月又一天后,就不幸去世了;王正朔也没等到水消之后拓出桥基石刻就离开了南阳,两年后牺牲于山西抗日前线。虽然他们二人都没有看到南阳桥基石刻后来的命运,但随着1948年11月4日南阳的解放,我们可以告慰鲁迅先生和正朔烈士的是:“水消自有石出日”,南阳市魏公桥、七孔桥等都拆了,用汉画像石作为建筑材料的“蒙眛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这批珍贵的汉代遗物已先后进入“一迁二建”“二迁三建”“三迁四建”南阳汉画馆中,成为人们叹为观止的稀世珍品。

1985年,在南阳召开了“南阳汉画馆建馆五十周年、鲁迅搜集南阳汉画拓片五十周年纪念会暨汉代画像石学术讨论会”,鲁迅先生的儿子周海婴同志应邀出席。他和所有出席会议的领导、专家一起见证了南阳汉画像石的保护、研究和利用的丰硕成果,以此告慰了鲁迅先生的在天之灵。

今天,南阳汉画馆已成为规模最大、藏石最多(其中包括鲁迅藏南阳汉画像拓片150余块原石)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如果藏石方——南阳汉画馆,搜集拓片方——上海鲁迅纪念馆,收藏拓片方——北京鲁迅博物馆三家单位能够联起手来,举办“鲁迅藏南阳汉画像片(拓片)石(画像石)千秋展”,出版《片石千秋——鲁迅藏南阳汉画像选集》和《片石千秋——鲁迅藏南阳汉画像全集》,召开“鲁迅藏南阳汉画像片(拓片)石(画像石)千秋国际学术研讨会”,把鲁迅与上海、北京、南阳汉画像这篇历史文章做大、做实,把鲁迅与王冶秋、杨廷宾、王正朔、王正今这则革命故事讲深、讲透,南阳汉画像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这或许是鲁迅藏南阳汉画像的最终纪程。

目 录

第一章 鲁迅一生中的“一木一石”美术活动

第一节 自幼爱好艺术

第二节 中年“播布”美术

第三节 晚年提倡木刻

第四节 末年倾力搜集南阳汉画像

第二章 鲁迅搜得《南阳汉画象集》

第一节 周建人为其兄购得《南阳汉画象集》

第二节 两汉南阳郡概貌

第三节 南阳汉代画像石墓的兴衰

第四节 南阳汉代画像石题材内容

第五节 南阳汉代画像石墓的损毁

第三章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南阳汉画热

第一节 董作宾、杨章甫始发现南阳汉画像

第二节 张嘉谋首获南阳汉画像石40余块

第三节 关百益编纂《南阳汉画象集》

第四节 孙文青不期而遇南阳汉画像石墓

第五节 罗震创建南阳汉画馆

第四章 鲁迅搜集南阳汉画像拓片始末

第一节 鲁迅·台静农·南阳汉画像

第二节 鲁迅·王冶秋·南阳汉画像

第三节 鲁迅·杨廷宾·南阳汉画像

第四节 鲁迅·王正今·南阳汉画像

第五节 鲁迅·王正朔·南阳汉画像

第五章 鲁迅藏南阳汉画像三解

第一节 鲁迅藏南阳汉画像出处

第二节 鲁迅藏南阳汉画像考释

第三节 鲁迅藏南阳汉画像艺术

第六章 鲁迅藏南阳汉画像志趣

第一节 研究历史,承继历史文化遗产

第二节 促进木刻艺术进步

第三节 推动新文化运动发展

第七章 鲁迅遗愿与当代南阳汉画像石

第一节 桥基石刻的水落石出

第二节 今非昔比的南阳汉画馆

第三节 鲁迅藏南阳汉画像佚石拓片

第八章 鲁迅藏山东等地汉画像

第一节 鲁迅对山东等地汉画像的搜集

第二节 鲁迅藏山东等地汉画像存佚举要

第三节 鲁迅对山东等地汉画像的初探

第四节 鲁迅藏山东等地汉画像与南阳汉画像之比较

第九章 鲁迅藏南阳汉画像的明天

第一节 鲁迅藏南阳汉画像纪念工程

第二节 鲁迅藏南阳汉画像展览工程

第三节 鲁迅藏南阳汉画像出版工程

第四节 鲁迅藏南阳汉画像研究工程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画像石碑刻拓片展”(日本,1973年3月)

附录二 鲁迅藏南阳汉画像拓片(存石部分)

附录三 鲁迅藏南阳汉画像拓片(佚石部分)

参考文献

后 记

恋之欲室剧情 http://www.xinzhiliao.com/bj/jianfei/21501.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宫斗不如养崽崽
  • 编辑:小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