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宁生活  网事

似水流年中的童年往事

似水流年中的童年往事

  我们都长大了,童年似乎远了,儿童节也早已变成记忆中泛黄的片断,或者偶然翻开旧相册时,才依稀想起当年每逢儿童节时那个稚气的小小少年、小女孩快活的样子。

  今年的“六一”节又快到了,若不是那天看到小朋友快乐的打闹,“六一”这两个数字不会一下子让我感到如此亲切并渴望亲近。

  在这样一个举世的小朋友欢庆的节日里,你要给你的孩子怎么过呢?你打算送给他(她)一个怎样的童年记忆呢?藉此,也让我们暂时放怀,追忆一下似水流年中那一段段有趣而又难忘的童年往事……

  我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一个败落的商家,老家就在富润老街上。1941年4月的一天,日寇从绍兴来到老家土地上,一进富润就向当地土豪财主敲诈勒索。因达不到满意需求,以及老百姓的反抗,日寇兽性大发,实施“烧杀抢”的三光政策,乡亲们都遭受了毁灭性的灾难。

  日寇侵入老家那年,6岁的我对社会世事似懂非懂,但对家中重大事件,听父辈言传至今仍记忆犹新。祖父经商,父亲在外任职,祖母和母亲料理家务,叔父当助手。

  乡亲们眼见日寇的残暴,便纷纷逃离老家上山躲避,有的隐藏在猪舍的稻草丛里。祖母和母亲因病无力外逃,蜷缩在稻草丛中,差点被日寇的刺刀戳着。我跟随叔父逃到附近山上躲避,看到老家遭难,烟雾缭绕,火光冲天,心急如焚。直至日寇离去,大家才匆匆赶回各自的家,我也回到了家里,可见到的是残垣断壁,瓦砾成堆。家,家在哪里?我扑在母亲怀里痛哭不止……

  直至1949年,全国解放了。家乡进行土地改革,老家建起平房,祖父重操旧业经商,我们才算有了自己线年代的童年故事: 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

  1953年春,我正在嵊县二小(鹿山小学的前身)读5年级。一个星期日,班主任兼少先队辅导员王宇松老师带领我们去象鼻山野餐。吃完中饭,王老师让同学们围坐一圈,开展活动。后来王老师拿出一份《中国少年报》,要我读给大家听。读完报纸,王老师夸奖了我几句,后来又对我说:“最好你自己去订上一份报纸,经常读报有许多好处……”

  农村根本没电,只有县城里有,农村的晚上先是靠豆油灯照明,后来才有了煤油灯。我们去上晚自习时,基本上是每个人一盏自制的煤油灯。就是拿一个用完墨水的小玻璃瓶,找上一个可以与之相配的铁的盖子,在盖子中间弄出一个小洞。将一条破布从洞中间穿过,露出一点点头,利用虹吸的原理,由布条将盛放在墨水瓶中的煤油吸上来,一只小煤油灯便做成了。两节晚自习下来,我们每个人的鼻子下面,就会留下两条黑色的痕迹。那是煤油在燃烧时产生的黑烟形成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