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宁生活  网事

文艺充电宝 戏剧里命运攸关的24小时

文艺充电宝 戏剧里命运攸关的24小时

  电影只需要简单地剪接画面,就可以瞬间并置任何时空,话剧则需要通过频繁或不频繁的转场(也会借助多媒体等手段),才能够不那么效率地「步入」下一个场景和下一个时间段。

  不过,在历史上,对于戏剧舞台上的时空,曾经出现过更严格的「规定」—— 那就是新古典主义戏剧的「三一律」。

  「三一律」这个理论,算是戏剧行里比较「出圈」的一个,在基础教育的文学范畴里有所涉及,相信你在学生时代曾经学习,或者至少听说过。

  首先,「三一律」是对戏剧剧本创作提出的要求。具体什么意思呢?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家布瓦洛是这么阐释它的:「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

  换句话说,「三一律」规定,剧本创作必须遵守时间、地点和行动的一致。一部剧本只允许写单一的故事情节,戏剧行动必须发生在一天之内和一个地点。

  「三一律」英译叫Classical Unities,unities的意思指「统一性 / 一致」,因此这个理论的核心就在于,戏剧的时间、地点和情节之间,必须保持一致。

  其实任何一个理论只要它是「古典主义」精神的产物,一般都会提倡规整、紧凑、对称、和谐、简约之类的价值,因为古典主义者是要比浪漫主义者更诉求于理性的。而浪漫主义往往就认为古典主义的追求属于充满束缚的「条条框框」,必须尽力打破。

  所谓「古典」不是指所有的「古代」作品。「三一律」是在17世纪成型的,而不到一个世纪以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剧作家之一——莎士比亚,也并不以这样的「金科玉律」来创作。

  在17世纪的戏剧作品中,比如说,莫里哀极富盛名的喜剧『伪君子』,是依照「三一律」的法则来写作的。情节完全围绕在答尔丢夫的伪善行径上,没有旁支,故事发生的时间在一昼夜之间,地点也没有超出富商奥尔恭的家。这部戏开门见山,然后迅速展开戏剧冲突,而结尾急转直下,整个结构紧凑严谨。

  在本土戏剧舞台上,如果说「三一律」也曾有过任何大放异彩的机会,那自然是中国话剧的扛鼎之作『雷雨』为它带来的。

  由于『雷雨』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极其戏剧化,说白了有那么点「狗血」,人们往往把那些错综复杂的恩怨情仇记了个清楚,而不甚关心如此强烈、震撼的戏剧效果是如何达成的。

  其实这里面就有「三一律」很大的功劳。『雷雨』的故事围绕着两个家庭中的八个人物展开,其中「历史恩怨」长达三十年,故事真正演绎的时间,只在三十年的终点——一天之内。(『雷雨』剧情发生的地点有两个——周公馆和鲁家。)

  在周家所有人物中间,埋伏的是各种秘而不宣、一点就炸的难言之隐,有了「三一律」的手法,仿佛火药被强行挤放进狭小的仓库,只要点燃引信,就能产生不可思议的爆发效果。

  『雷雨』的戏剧结构如同剧中天气,从潮湿闷热的白天,到电闪雷鸣的深夜,只展现来临前最后的压抑,与悲剧结局的震撼力。造成悲剧的「往事」和矛盾,并非一朝一夕所发生,而全部以对话的形式被「编排」进这一昼夜中……

  典型的如第二幕中繁漪与周萍带着情绪的对话,「夹带」了两人无法见光的关系的溯源与周萍私生身世的大量信息;同一幕中侍萍回到周家与周朴园的重逢,更是「三十年旧事大起底」。这些「前尘旧事」的突然的浮现和累加,把推进剧情到达的能量集中起来了,而不像事情发生的实际情况那样,散落在时间的长河里,无法造成「井喷」的戏剧效果。

  由此可见,「三一律」的合理之处并不在于它本身的法则是如何必行的「金科玉律」(事实上这一理论广受诟病,并被无数成功的戏剧作品从反面实力驳斥),而体现于,当它与某些特殊「有缘」的故事内容相遇到时,便有机会展现出「天作之合」的魅力。

  如果你已经对「浓缩就是精华」的三一律式戏剧产生了那么点儿兴趣,最近可不要错过齐齐哈尔市话剧团排演的这出新版『雷雨』:它在保留曹禺先生原著精华的基础上,将原本近4个小时的剧目浓缩成1小时50分钟,同时在人物诠释、剧情结构和舞台形式上进行创新,更符合当下观剧习惯,不但让当下的年轻观众更易于接受,也让老一代戏剧观众在重温经典的同时,发现原著作中穿越时代的情感与意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