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宁生活  男女

花山文化:“一统多彩”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符号

花山文化:“一统多彩”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符号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的作画时间在战国至东汉,于2016年7月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成为我国首个岩画类的世界文化遗产。花山文化就是以广西左江流域花山岩画历史文化遗产为线索,包含这些岩画及其分布区域的壮族人民的物质生产、精神生活和行为方式的复合文化体系。入选世界文化遗产,花山文化从壮侗民族共同的民间记忆上升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国家记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花山文化只有置于更宏大的历史文化关系体系中对其意义结构进行再解读,才能理解其作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文化符号的价值内涵。

  作为壮族历史的民间记忆,左江花山岩画上的图案风格和内容属性,显示了其为多民族或多族群文化融合的产物。

  首先,文化人类学研究表明,左江花山岩画的作画者——左江区域骆越人在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上沿袭了东南沿海的古代越人。岩画上众多人像的发式有“剪发”“椎髻”和“辫发”,与史籍记载的古代活跃在岭南的西瓯和骆越剪发文身习俗相似。左江花山岩画与福建汰内岩石刻在形象、正身人像腰佩武器、男女性征、艺术风格等方面都具有诸多显著的相同特征。由此可认为,花山岩画为春秋战国时期西迁到左江流域定居的古代越人所作。

  其次,花山岩画上的人物、器物图像反映的文化特征,与广西左右江—郁江流域、越南北部的铜鼓、兵器、羽人舞蹈、划船竞渡、葬俗、宗教仪式等存在惊人的相似性。尤其是铜鼓,与云南楚雄万家坝型铜鼓和晋宁石寨山早期铜鼓的鼓面纹饰特征相仿。学界据此推定左江流域的骆越应属西南地区濮僚系统民族,并进一步推断左江花山岩画亦是春秋战国之际向南和向东迁徙进入左江流域的西南濮人所作。

  最后,古代越人和西南濮人到来之前,左江流域自旧石器时代以来就已经有原始人群生息繁衍。左江流域原始文化的考古发现认为,贝丘、大石铲、岩洞葬的出现比古代越人和西南濮人进入此地要早至少1000年以上,这说明了左江流域先民与左江花山岩画之间的关系不可忽视。

  上述史实证明了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与古代越人、西南濮人和左江流域先民都有文化渊源,揭示了岩画作画者——左江骆越是“关系中的民族”这一历史事实。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上的图案,人像图案数量占全部图像的88.5%,图案形状绝大多数为蛙形,是目前为止中国乃至世界鲜见的在岩画上遗存的大型蛙形人像群。这表明了象征生命繁衍的蛙图腾崇拜是岩画文化的主题。

  仰韶文化考古发现,黄河中游地区出土画有蛙形图案的诸多器物,距今有2600—7800年,反映了生活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古羌人存在以蛙为崇拜对象的母神信仰。左江花山岩画蛙图腾象征生命繁衍的生殖崇拜,显然与仰韶文化中蛙图腾所象征的母神信仰密切关联。考古报告和田野调查材料证明,新石器时代,蛙图腾崇拜随着甘青地区的一支羌人,沿着藏彝走廊北部地区渐次向走廊南部地区(滇西和滇西北地区)推进。春秋时期向西南迁徙的濮人,吸收了羌人带来的蛙图腾崇拜文化要素。蛙图腾崇拜后来随着一部分西南濮人的南向东进到达左江一带,与来自东南沿海的古越人文化和当地原生土著文化相互吸收、融合,最终形成了具有壮族特色的花山文化。这一特色体现在壮族先民在铜鼓上铸有青蛙立雕,鼓和蛙不可分离,蛙神可以借助铜鼓这一法器增强通天的本领。

  花山文化中的蛙图腾崇拜,后来也以不同的形式和载体传入中原地区。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之《青蛙神》描写了关于江汉流域的蛙崇拜习俗。江汉流域保留至今的民俗信仰中的蛙神崇拜,属于对越巫文化的变相发展。南方的瓯骆、骆越在东汉时期融合成俚族和僚族,僚族在魏晋时期北上巴蜀,分化为“北獠”和“南獠”。北上入巴蜀的“北獠”受汉文化影响逐渐华夏化,而分布在今滇黔东部和东南部、广西南部及西南部、广东、海南及中南半岛北部地区的“南僚”,则渐次分化为水族、壮族以及中南半岛的越、老、泰、缅等国掸泰民族的先民。随着民族交往的不断加强,唐宋元明清时期,传统的汉文化体现了深厚的百越文化积淀,而南方百越文化也吸收了大量的汉文化元素。花山文化作为超越地域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产物,赋予了地域民族充分运用共有文化符号能动建构地域文化秩序的空间。

  习总指出:“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花山文化是中华文化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表现,是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的传统文化根基。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民族认同下,花山文化衍生的壮族蚂舞、师公舞、侬垌节、天琴制作技艺、抢花炮、铜鼓制作技艺、壮族山歌文化等二十六项非遗项目,成功入选了国家级、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花山文化的多样性如同广西各族群众喜爱的五色糯米饭,多种色彩彼此之间粘连相映,体现了“一统多彩”的特征。“一统多彩”表明了文化整体性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逻辑。“一统”是指在长期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地方社会的多样文化中始终存在着“一统性”文化力量,“多彩”是指地方社会的历史记忆借助共同认同的“一统性”文化话语,能动地复兴或重构多姿多彩的地方性文化,呈现出文化统一性寓于文化多样性之中的特征。文化统一性孕育并生成于历史上多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之中,文化统一性反过来既构建了地域文化秩序,又赋予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表现形式,彰显多样性文化的相互尊重与和谐共生的当代价值。花山文化的形成、衍化和当代演绎,无疑是一幅地域文化“一统多彩”的动态历史画卷。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表示男女的符号
  • 编辑:小东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