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南宁旅游

为学生减负的步伐坚定有力

  中小学生减负,是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中国家长一方面重视教育、希望孩子学习好,另一方面又希望孩子摆脱高强度的学习。在一系列减负政策的推动下,社会和家长对减负逐渐有了全面、正确的认识,对“减负并非没有负担,而是要让学生负担合理、适度”也逐渐达成共识。

  然而,在把校外培训机构初步纳入规范有序的轨道之后,中小学生减负仍然要走过不少坎儿。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学生减负正与中国教育改革的步伐一起,迎难而上。

  (一)

  支持声与质疑声并存,再次印证了减负这个“老大难”问题的复杂性。这场争论背后,实际是对家长、政府等各方在减负观念和目标上的纠偏:减负并非让学生没有负担,而是要让学生的负担保持在适度范围之内。

  2018年春,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以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为切口,新一轮学生减负拉开了序幕。

  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清理杯赛、规范校外线上培训机构、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如果将此轮减负放置到几十年减负举措的大背景下,不难看出,学生减负正逐步走向系统化。

  2018年底,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简称“减负30条”),这是第一个全面系统推进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的文件,明确了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家庭和政府各方的责任。

  2018年底到2019年,宁夏、重庆、甘肃、上海、云南等20余个省份陆续出台了地方的实施方案。上海从优化课程、提高质量、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科学评价考试、家庭社会协同等5个方面综合施策,给中小学生“松绑”;宁夏健全落实减负的工作机制,提出全面实施“互联网+教育”减负行动;浙江的“减负40条”把重点放在解决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和执行各项规范出现偏差等突出问题上。

  伴随地方减负实施方案的出台和落实,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少部分家长对减负提出质疑。实际上,这背后反映出大家对部分地区推行减负举措时“一刀切”做法的不理解。

  “家长希望孩子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这种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以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目标本质上是一致的。”在对家长的焦虑情绪给予回应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要对减负有全面、正确的认识。

  什么是该减去的负担?强化应试、机械刷题、超前超标培训等造成的不必要、不合理的过重负担,应该减。相反,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是学生应尽的学习义务。而认真学习、勤奋学习、刻苦学习,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应该鼓励。

  与此同时,要补足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实践等短板,并按照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坚持因材施教,提供选修课程、弹性作业和帮扶辅导,积极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保障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

  这实际上对各方的减负观念和目标进行了纠偏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