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宁资讯  民生

南宁解放路的如烟往事

南宁解放路的如烟往事

  1934年元月,在上海出版的《良友》画报报道了广西南宁市德邻路(今解放路)落成典礼的庆祝场面,当时的军政要人和李宗仁(字德邻)的夫人郭德洁女士出席了剪彩仪式。来捧场的人自然不少,因为这条路用李宗仁的字来命名。对这样大红大紫的人物,谁不想来拍拍马屁呢!

  据《南宁百年图录》记载,德邻路分南北两段,南段即沙街至鸡行头,为1932年7月修建,12月完成,全长478.53米,宽21.33米,三合土路面。北段即鸡行头至镇北桥,为1933年3月修建,6月完成,全长222.50米,宽21.33米,沙砾路面。

  应该说,这是南宁市一条极为普通的街道,但当时广西第一号人物却选中它来冠上自己的名字,实在是出人意料之外。据当时的民间猜测,李宗仁之所以作出这样的选择,与南宁流行的一段顺口溜有关。这段顺口溜是这样的:

  说的都是南宁当时的一些地名和典型建筑。比如说一鹗楼坐落在沙街,在楼上用餐,可以观赏到邕江流水行船,别有一番情趣。据说李宗仁就是冲着这一鹗楼来的。因为李某人是广西的“第一”,这楼正好有个“一”字。这种穿凿附会的传说当然不可全信,但李宗仁看中一鹗楼的名气以及沙街日后的发展前景则是完全可能的。

  沙街虽然尚欠繁华,但此次因重新命名而将原来的鸡行头、镇北街连同沙街连在一起,其气势还是相当宏大的。从历史来说,街中有天宁寺(在今解放路兴宁区图书馆处)。自古以来,这里就有“先有天宁,后有南宁”的说法,意思是说,天宁寺的历史比南宁的历史还要久远。据史载,南宁的古城垣建在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即侬智高与狄青战败之后;而天宁寺则始建于唐朝,原名龙兴寺,明洪武年间改称天宁寺。从现状来看,街上有银行、洋纱商行、副食品商行,生意十分红火。尤其是大盛祥酱园、万利酱园、德兴行、广和祥、大德等等一批店铺,有规模、有信誉,或经营自己的产品,或代理外商的洋货,在南宁城均名声显赫。

  李宗仁选择此街来冠名,最为看中的,是10年(1921年)孙中山先生来到南宁时,曾在建于天宁寺旧址的南宁商会礼堂发表过讲演。如今礼堂仍在,先生的话音依然在耳边萦绕。作为一位家,他知道孙中山在南宁人心目中的分量。日后,人们来到这条德邻路徜徉,要说的话题就会有很多,关于商业的、关于远古历史的、关于三义的……

  21年(1932年)初,某夜。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等人在共和路原陆荣廷公馆处商讨成立乐群社之事。话题很轻松,信马由缰,便说到了宣传自我的话题。李宗仁提出了选择街道加以冠名的想法,得到了在座各位的赞同。说到高兴处,干脆离座,结伴上街徜徉。民生路、兴宁路太热闹,摩肩接踵,缺乏情趣;河边各街又过于冷清,路灯也不够亮。这一行军政要员转了一圈便来到沙街。这里很安静,店铺亮着灯,有市民走动,不紧不慢,很是休闲。不远处的两湖会馆、新会书院隐约传出演唱民间小调的声音,袅袅动听。李宗仁显得十分兴奋,竟摇头晃脑,唱起家乡的桂林渔鼓来。

  之后不久,便有南宁士绅提议将沙街进行修整,并将鸡行头、镇北街连接起来,形成一条新马路的建议,其中还提到希望新马路取名德邻路。市政有关部门立即形成了报告,呈到李宗仁等人处等候批准。据说李宗仁看到报告后,只是莞尔一笑,未作批示,即转与其他要员。22年(1933年),德邻路便在南宁赫然出现。

  “文化大”期间,解放路成了群众组织施行武斗的主要战场。在无情的炮火中,街道成了一片废墟。

  改革开放之后,新的店铺很快就建起来了,而老的也随之永远地消失了!这种消失,表面看是某些建筑物的衰败更新,而实质上,是一种历史积淀的消亡。

  德邻路也罢,解放路也罢,作为历史,都有着一段可以向后人陈说的故事。人们都相信,解放路的故事将会更加波澜起伏,富于传奇色彩,因为它伴随着时代前进,南宁人在不断地按照时代的要求去塑造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南宁解放路在哪里
  • 编辑:小东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