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杂谈

魏晋风流付竹林

  绘图/王伟宾

  □卫绍生

  素有“天下之脊”美称的太行山,千峰竞秀,万壑沟连,是中国北部重要的东西地理分界线。公元3世纪中叶,三国曹魏政权风雨飘摇,同时,以司马昭为代表的司马氏集团迅速崛起,朝廷政局波谲云诡,风云变幻。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竹林名士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试图置身事外。他们在南太行一带寄意山水,纵情诗酒。由于经常聚集于山阳嵇公竹林的是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等七人,时人就以竹林七贤称之。

  ◎嵇公竹林何处寻

  根据多种资料记载,七贤所游之竹林不仅实际存在,而且是一个可以确定其具体位置的场所。竹林之游的主持者嵇康是曹操的孙女婿,他与长乐亭主结婚不久即升任中散大夫,随后迁到山阳(今河南修武县)居住。其居处有一片竹林,时人称为嵇公竹林。西晋文人郭缘生在其《述征记》中,曾经提到了嵇公竹林的具体位置,他说:“山阳城东北二十里,魏中散大夫嵇康园宅,今悉为田墟,而父老犹谓嵇公竹林,时有遗竹也。”这就是说,嵇公竹林在原山阳县城东北二十里的地方。

  北朝郦道元《水经注》在述及发源于南太行的长泉水时,提到了七贤祠和嵇公竹林。长泉水发源于南太行白鹿山,流向东南方十三里处,与重泉汇流后,继续朝东南方向流去,从七贤祠东边流过,七贤祠所在地,就是向秀《思旧赋》中所说的嵇康山阳旧居。七贤祠左右两边都是茂密的竹林,四季常青。

  根据郭缘生《述征记》和郦道元《水经注》对嵇公竹林地理方位以及风貌的记述,参考明清《修武县志》七贤祠、七贤乡的记载,大抵可以确定嵇康故居和嵇公竹林的准确位置。嵇康故居和嵇公竹林,位于山阳东北方距离古山阳城二十里的地方,在长泉水由东南流向折而东流的转弯处。借助至今尚存的山阳故城遗址作参照,找到嵇康故居和嵇公竹林遗址,不是难事。

  曹魏齐王曹芳正始至嘉平的数年间,陈留(今河南尉氏县)阮籍、阮咸叔侄,河内(今河南武陟县)山涛、向秀,沛国(今属安徽)刘伶,琅琊(今山东临沂)王戎等人,先后来到嵇康在山阳的寓所,经常在嵇公竹林谈玄论道,饮酒赋诗。兴之所至,他们或单独,或结伴,攀登南太行,探幽访胜,采集名药,南太行至今还留存有他们的一些遗迹,如阮籍啸台、嵇康淬剑池、刘伶醒酒台等。这些遗迹似乎还在娓娓叙说着竹林七贤在中原的逸闻趣事,令人仿佛看到了竹林七贤那清俊飘逸的身影。

  ◎七贤缘何游竹林

  以今行政区划而论,竹林七贤分别来自河南、安徽和山东三省。当时,除阮籍、嵇康外,其他五人皆无官职。七人年龄悬殊,既非故旧,亦非姻亲,可以说原本毫无关系。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走到一起,相聚于山阳,共为竹林之游,留下了那么多的逸闻趣事和诗文佳作呢?

  从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来看,竹林七贤游于嵇公竹林的主要原因,大概有这么几点。其一是魏晋之际诡谲的政治局势。《晋书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