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杂谈

当年的丹河流向何方?

  □韩达

  下伏头村之名,对我来说熟悉而又神秘。所谓熟悉,是我在少年时代,就曾从一位同学口中,听到过这个有点特别的村名。

  这个地处太行山南麓、丹河出山口的山村,四面环山,丹河绕大半个村而南去。房前屋后、茂林修竹、瓜棚豆架……其次是数年前在县里工作时的一位文友,非常自豪地告诉我,下伏头是他的故乡。

  那里背山依水,一年四季有吃不完的山果和捞不尽的鱼虾,有几部电视剧里的大部分名山秀水镜头都取自这里。

  而所谓神秘,是因为从少年时代就对这个充满了向往与期待的山村,却一直没有机会去一睹“芳容”。

  这次得以成行,得益于我那位文友。每每相聚,总会不约而同地说到去下伏头的话题。文友离开下伏头三十余年,时刻都在想着能为故乡做点什么。虽然没有能力为山村修桥铺路,但是邀约数名文友,为村里写点文字,这也算作为一个文人尽其所能了。

  四十年前,我曾在丹河上游的太行山深处当过两年的民工,那个水电站的工地与地处下游的下伏头村不到二十公里之隔。应该说,我曾经无数次见到过流经下伏头的河水。而身处下伏头的村民是否也见过我曾经看过的河水呢?当年的观水人青丝朱颜已改,我们曾经共同见过的河水又在何方?

  临近村前,我依然漫无边际地想着与这里相关的一切,乃至把此行的目的都置之脑后。缠绵心中不去的,惟昔年的旧事。明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却依旧不改沉湎怀古、遥忆的恶习。仿佛这样,可以追回那逝去的岁月,或抚慰我满腹的忧感。

  时光仍在飞逝,历史已经远去,丹河仍在,而人已不同,河水也已经断流。

  我的故乡,就在距此不到十公里的太行山脚下。昔年那门前终年不断的溪水、屋后四季常青的竹林、村外曾被我无数汗滴浇灌过的农田以及山洼里秋天流丹的柿林果园、那名扬四方的黑陶和四季恒温的窑洞……一直是留在我青少年时代的记忆。

  村支书带领我们依次看过村中百年的老宅、石砌的窑洞,千年的古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成的舞台戏楼、水磨坊、行船码头的遗址……带我们看过当年多处拍摄影视剧的取景之地。

  我们看到的几乎全是“曾经”“过去”“之前”。老去的古槐沧桑的树干上,深深浅浅的裂痕间都藏着下伏头村千百年来不为人知的故事。古槐之荫,曾泽被乡里,那枯朽的树枝还能绽放出生命的花朵吗?

  晕红色的晚霞映照在村西边的虎头山上,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仿佛再次把我带回到五十年前同学描绘的场景:丹河从发源到与沁河交汇处,全长162公里,唯有绕下伏头村边而过的几公里,是向北倒流的。在岸边抚柳挽花,于水中摸鱼逮虾,上树掏鸟窝,下树吃甜瓜……雨季来时,全村人在岸上捞上游被洪水冲下来的椽檩大梁、鸡鸭牛羊,春山的桃花,夏山的绿树,秋洼红果,冬日的白雪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