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宁文化  影视

《花木兰》,你误解我们了!

知无涯者

近日有关于知无涯者的话题受到了许多网友们的关注,大多数网友都想要知道知无涯者问题的具体情况,那么关于知无涯者的相关信息,小编也是在网上收集并整理的一些相关的信息,接下来就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下小编所收集到的与知无涯者问题相关的信息吧。

点击(前往)进行了解>>

以上就是关于知无涯者这个话题的相关信息了,希望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这些新闻大家能够感兴趣哦。

《花木兰》终于国内定档9月11日,与此同时,影片也登陆海外流媒体平台。相信已经有部分观众已经看了影片,并给出了相关的评价。

毋庸置疑,这部影片在口碑上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但我们暂且不评价影片内容的好坏,而是来聊聊它的海报。

《花木兰》发布定档海报之时,观众一边因定档而窃喜,一边都在吐槽:太土了!

对于这部影片海报的吐槽,这已经不是第一回了。在影片宣传确定引进的时候,中国观众就已经被海报给“惊”呆了。

这两款海报从色调到排版,都非常老气,有陈年老剧的味道。

直接有人在网上吐槽,《花木兰》的海报可以比拟网络电影的海报,但事实上,不少网络电影早就已经“洗心革面”了。

比如今年的爆款《倩女幽魂:人间情》,整体设计就非常有质感。

那是《花木兰》的设计有问题吗?

当然也不是。我们可以看到《花木兰》的其他海报,虽然谈不上让人眼前一亮,但是各有巧思之处。

显而易见,这种情况是海外影视公司对中国观众存有的严重误解。

这种误读只存在《花木兰》吗?并不是,我们借着这部影片,再次聊聊海报,或者说,重点聊聊电影的主海报。

01

# 被误读的审美

什么是主海报?

一部电影从官宣到上映,往往可以发布10余张海报。而对于宣传方而言,最重要海报之一就是主海报,这类海报常常会作为展示海报,在各个购票平台作为展示使用,同时也在临上映前,被作为公交站牌、影院内的展示海报。

换句话说, 主海报是一部电影最重要的门面。相比之下,这类海报比较多看到的,就是群像海报。

在业内,大众都有一个概念,观众不一定会看每一条预告片,但是 海报会对观众的初步选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很显然,《花木兰》的海报,有可能会“劝退”不少观众。

诚然,有别于那些概念艺术海报,主海报的关键就是要把影片的卖点,简洁明了地告诉观众—— 它是什么类型影片、它有什么明星参与……

回到《花木兰》的海报上,观众确实能直接明白这是古装战争题材,它的演员涵盖了国内观众都熟悉的刘亦菲、巩俐、李连杰、甄子丹……

而它为了强调这群大咖,反而弱化了影片中戏份较重的演员,比如戏份较多的男主角安柚鑫就在海报上“查无此人”。

这种“为了卖脸”的情况并不只是发生在《花木兰》上,《信条》同样如此。

海报左下角的迈克尔·凯恩在电影里出现的时长甚至不足10分钟,但依旧被当做卖点,在海报上进行突出。

虽然不少观众可能会对这个名字陌生,但作为诺兰电影中的常客,这张脸也能很快让人联想起之前他曾出演《蝙蝠侠》系列中的管家阿福。

而相较于“快银”亚伦·泰勒-约翰逊,虽然戏份更重,观众也更熟悉他的名字。但是无法脸谱化的样子,同样没有出现在海报之上。

这种为了“卖脸”的海报,久而久之已经成为了外片的标配。

《复仇者联盟4》就是典型的范例,它尽可能把所有的超级英雄都放进这个图里面;《星球大战8》同样是想尽办法把各种角色都塞进其中。

这种海报有一种生怕漏掉一个角色,票房就差了几千万的感觉。

像上述提及的这些全球发行的大片,片商往往是会为不同海外地区匹配多张不同风格的主海报,来适应当地的市场。但从这些海报的结果来看, 或许他们对中国观众的审美有所误读。

02

# 真正的审美

过去有人会开玩笑说,一张好的海报值千万票房。

诚然,这种略带夸张的数字表述,更多是想说明一张优秀的电影海报能吸引观众消费。

但事实上,真正能引起观众买单的海报,仍旧是我们上文提及的主海报——多数为群像海报。

群像海报远不止是要完成“码人头”这个任务,同时要展现一个潜在的、且明确的方向感和空间感。同时,它要全方位向市场突出自己的主要定位。

比如《流浪地球》,它的群像海报同样是把所有人物堆砌上去,但是它从空间布局上做足了工夫,同时, 它把影片该有的精致、宏大、人情味都展现出来。

这张海报非常直接地给观众一个硬科幻的气质。

又或者比如《夺冠》的群像海报——

影像定格在女排队员们鱼跃、拦网、扣球等赛场拼搏的精彩瞬间,整个动作也完美的契合了运动员跳起拍球的整个运动弧度。

同时,设计师将主角居左安置,身着红色队服的女排姑娘们与右侧醒目的金色“夺冠”在画面中“和谐相处”, 这股溢出屏幕的热血沸腾实在难令观众不期待。

还有《秘密访客》的这张海报,虽然它只是定档海报,但它的群像表现,同样令人惊叹。

这张海报的效果很明显,突出了超强的卡司阵容,同时也表现出了影片的气质。海报上五个人围着一张长形的餐桌。

看似是一张餐桌,实际上是个四面体的矛盾空间,每个人物所处的角度、位置完全不同。

在这张海报上,唯有段奕宏是坐在桌子上的,已经暗示了他是闯入这个家庭的秘密访客。而荣梓杉是唯一一个全身出镜的人,且背对观众,似乎他是这五个人故事中的切入点。

这种通过排版,把群像海报的空间感无限放大的例子并不少见,《动物世界》同样如此。

设计师采用了埃舍尔的经典画作《上与下》的概念——无论向上向下都是无止境的楼梯,讲求用错觉图形来制造一个循环结,让角色置身其中。这个设计中,既能让不同角色身在其中,也完美的契合了电影本身的气质。

上述提及的四张海报,从商业性到艺术性,都进行了不同纬度的展示,以及它们最终传递出来的审美,都是近年来中国电影海报进步的标志。

03

# 审美的背后

中国电影海报有目前的状态,确实经历了长时间市场和观众的审美磨合。

早在千禧年,那时候不成熟的中国电影产业,并没有让业内人士意识到宣传营销的概念,只是单纯地停留在发行思维上。而电影海报,也只是一个简单的过场。

那时候海报的制作周期短、成本低,最常见的就是“片名+档期”的大字报,稍微量级大一点的影片,也就是在剧照基础上,放上一排主演的大头照。

张艺谋的《英雄》便是这种设计理念下的海报。

即便有导演有这个意识,开始对海报下足了功夫,但最终依旧没有获得认可。

顾长卫导演的《最爱》上映时,大家随处可见的海报,都是章子怡和郭富城大头照和结婚照上下组合完成的。

事实上,学摄影出身的顾长卫自己参与设计、更偏艺术性的“最后的晚餐”群像横款海报,并没有得到投资者的肯定。

但是,随着中国电影慢慢的崛起,正式进入百亿票房市场之后,行业越来越重视电影的宣传营销。随着市场上出现了几件成功的营销案例之后,大家也逐渐对营销思路进行了细化。

而电影海报这种能直接被观众记住的图片物料,更是被不断关注。此时,一张简单的主海报已然满足不了不断革新的宣传模式。

这种模式的探索下,业内对电影海报的审美越发讲究。

尤其是以黄海为代表的的海报设计师逐渐走上国际市场,更多的观众也逐渐发现,中国电影海报早也如同中国电影质量一样,从量到质,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而电影海报设计也正融入电影产业之中,它不再只是艺术的一面,同时具备了更深层的价值。

很多海报团队从影片策划就开始加入,并给出方案。与此同时,团队会参与到剧组的拍摄过程中,对提出的方案进行相应的拍摄,打破了过去通过剧照设计的刻板模式。

回到前文提到的那些海外电影的海报,可见,并不是片方没有好看的海报物料,而是选择了不适合的海报作为“特供”。

你们是时候该提高审美了,中国观众早已不同往日了。

恭喜

行风(9.4)

刺鱼的夏天(9.6)

获得《信条》电影周边

我家棉花上线(7.28)

获得《重启》主创签名照

请把地址留给小电君哦~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