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宁文化  文化

盐城红色文化的内涵、特质和意义

盐城红色文化的内涵、特质和意义

  盐城,一座沿海开放的生态城市,正以其风姿绰约的独特身影和前所未有的跃进姿态进入我们视线,彰显其特殊魅力。一个城市的发展,是要以文化为支撑的。盐城是一个沿海中部城市,南北相间,兼容并蓄,文化多元,地域海盐文化、生态文化、海洋文化、非遗文化、移民文化等,形态各异,百花齐放。而在盐城地域文化中,红色文化则以其鲜明的时代立场、崇高的价值取向、丰厚的人文精神、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远的历史影响,成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形态,故为地域文化之魂。伴随着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脚步,红色文化始终浸润着这片热土,为城市注入永续发展的精神动力。

  红色文化是在战争年代,由中国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最根本的特征是红色,彰显的是中国党民群众所创造的这一重要前提。习总专门强调: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中国人的红结与生俱来,它流动在民族血脉里,遗传在民族基因中。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地选择、融化、重组、整合中外优秀文化思想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文化精神、文化形态和文化特质,它与中国党的历史一脉相承。红色文化蛰伏于近代,形成于五四以后,在新主义语境下孕育生发并成为主流,在社会主义和建设实践中凝结成形,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嬗变升华。它具有性和先进性相统一、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本土化与创新性相统一以及兼收并蓄和与时俱进相统一等一系列特征。

  当红色文化在一个特定的地域沉淀、积累、形成、发展的时候,就带有强烈的地域色彩,就有了以地名界定的红色标识。盐城红色文化即为其例。

  盐城红色文化的定义,广义概述是:在中国党领导下,盐城地域斗争的历史以及所凝结而成的一种独特精神,是物质与非物质的一种共生形态。它蕴涵了盐城人民在长期与建设中的伟大历史实践,及其创造和积累的丰富历史经验,承载着盐城人民在中国党领导下的史、奋斗史、英雄史,蕴含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精神、高尚的人格魅力,具有超越时空的强大吸引力和感召力。其中包括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红色历史故事、遗址、纪念场馆、历史文物、重要标志物等,也包括在其基础上升华凝练而成的地域精神。

  盐城红色文化是独特的地域文化,显现的是在盐城这方热土上历史的演进以及铺呈出的恢弘画面。早在第一次国内战争时期,一批在上海、南京等地的盐城籍进步青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加入了中国党。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受组织委派,回到家乡,传播思想,发展党的组织。正是他们的返乡,成为盐城地域红色文化之源;而这时,盐城人顾正红正离开家乡,南下上海谋生。就是在黄浦江畔中国党诞生的地方,他锻炼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并加入中国党。顾正红在反帝斗争中壮烈牺牲,却引领了著名的五卅反帝。顾正红是唯一写入中史正本中的盐城籍人。1927年,随着盐城第一个基层党组织的建立,境内活动星火燎原,风起云涌,形成盐城地域红色文化之潮;抗战时期,盐城成为中央发展华中战略的中心所在。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坚持抗战,重铸辉煌。中央华中局在盐城建立,领导整个华中敌后抗战。盐城中心地位由此确立。从此,新四军与盐城人民生死与共、同仇敌忾,他们以磨墨,蘸滔滔串场河水,挥笔写出气势恢弘的抗战篇章。抗战时期的历史是盐城地域红色文化之峰;解放战争时期,在境内建立的华中工作委员会,领导华中军民开展土地改革,坚持原地斗争,进行解放区建设,展开对敌。尤其是在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中,领导华中人民倾尽全力,支援前线,突显人民战争的雄厚伟力。这段历史也成了盐城地域红色文化之重。

  最近,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将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要了解党史、新中国史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会议、重要文献。这与解读红色文化高度契合,内涵一致。盐城历史璀璨夺目,可歌可泣,绵延悠长。梳理盐城红色历史,有八路军、新四军会师盐城,华中总指挥部移驻盐城,新四军军部在盐城重建,中央华中局在盐城成立等重大事件;有以、陈毅为代表的华中新四军主要,粟裕、黄克诚、赖传珠、张爱萍、洪学智为代表的军事指挥员,以及国际友人、文化大家和英模烈士等重要人物;有华中局会议、新四军军分会会议、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三师工作会议、华中土地会议等重要会议;而重要文献则有《我们在敌后干些什么?》《论党内斗争》《我党我军在华中三年来的工作总结及其今后工作任务》、陈毅《论军事建设》、黄克诚《目前军事建设中的部队工作》等若干篇章,卷帙浩繁,思想厚重。当然还有以新四军纪念馆、军部旧址泰山庙等为代表的纪念场馆,以及新四军盐城抗战而彰显的铁军精神。

  盐城红色文化内容丰富多元、分量厚重,已不仅仅是盐城地域的骄傲,很多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镶嵌在中国历史的丰碑上熠熠生辉,成为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

  盐城红色文化经过形成、发展、积淀、丰富、创新的文化演进过程,形成独有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质。

  一、特殊中心地位彰显厚重人文历史。抗战时期,盐城是中央发展华中战略的重要支点,是中原局提出的东进战略剑指方向。当年,陈毅、粟裕率新四军苏南部队过江,踏上风尘滚滚的北上征尘;黄克诚率八路军一部风疾雷动,挥师南下。纵横河汊间,阡陌田埂处,金戈铮铮,铁流滚滚。两支部队会师盐城,广袤的盐阜平原随之成为抗战的一方热土。在《我们在敌后干些什么?》的著名报告中提出要创造新的苏北,新的盐城。新的盐城则有非常丰富的内涵。曾经有一个通俗比喻:打鬼子要有枪,有了枪还要有个家。盐城就是这个家,是华中敌后抗战指挥中心和总的大后方。盐城备受瞩目,凸显华中敌后抗战的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地位。时有华北有个延安,华中有个盐城之誉。盐城地域影响力远及全国甚至世界。盐城人民沐浴其间,备受其益,一种积淀日深的民族情感随之释放,一种蓄积已久的抗战呼之欲出。这是盐城得天独厚的历史,盐城红色文化亦此显得光彩夺目,异常厚重。

  而构建盐城红色文化的重要人物,在中国史、文化史中影响之大、人物之众,是除延安之外其他地域无法比拟的。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有些地方一时成为的中心,有着中国党核心相对集中的特点;有些地方在特定历史时期成为文化城,有着众多文化人集聚的特色。但同一时期,众政军和文化人集中同一区域,似不多见。它所具备的前提是相对稳定的地域中心位置和极富影响力的地域特色。延安当推之首,盐城亦列其中。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盐城地域影响力与日俱增,很政军云集盐城,谋划华中抗战方略,领导一方建设。同时,大批文化人、知识青年从敌占区、国统区接踵而至,推动了抗战文化在盐城蔚然盛行。盐城人文荟萃,集一时之甚,亦垒积成红色文化的高峰。

  二、丰富多彩内容点染盐城红色文化。盐城红色文化的主要内容体现在抗战时期,涵盖党的建设、群众工作、军事斗争、政权建设、统一战线、文化教育、经济工作、隐蔽战线等一系列工作层面。而几乎每个方面都有精彩历史和红色故事。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点染着盐城红色文化,致盐城红色文化呈现出一种特殊张力和无限魅力。

  在直接擘画下,盐城群众运动蔚然兴起,有着轰轰烈烈、大刀阔斧的鲜明特征。由新四军和地方政府组织的工作队在经过宣传发动群众后,迅速将群众组织起来,成立农救会、工救会、妇救会、青救会、学救会、教救会、灶救会等众多群众组织。继之则武装群众,组建自卫队。群众觉悟起来、组织起来,武装起来,积极投身抗战,由此筑牢巩固、发展根据地的根基。盐城群众运动特色鲜明,成绩显著,工作以点带面,由中心向四周扩散,已然成为经验。根据指示,盐阜区党委部长喻屏、宣传部长曹荻秋分别撰文,总结盐城群众运动经验。亦专门撰写《盐城农救工作的经验》文章,发表在《江淮日报》,并将此经验通过书信形式向苏中、淮海根据地介绍。新四军华中历史上最大的民生工程就始于盐城境内,即宋公堤建设。面对长期遭受海啸威胁的沿海群众,抗日政府决定修筑海堤,并以盐税作抵押,通过发行公债的方式创新而为。浩繁的工程拉开序幕,民工猛增到两万人,以致粮食脱节。黄克诚闻讯后,毅然决定将三师新购进的军粮无偿接济民工。宋公堤高3米、长90华里,已然一座历史丰碑矗立在老百姓心中。为民服务,改善民生,这就是党人的初心所在。

  1942年底,华中局与军部由阜宁停翅港向淮南根据地黄花塘转移时,陈毅长子出生不到一月。考虑到指挥机关长途跋涉,幼儿随行易暴露目标,陈毅决定将孩子托付给射阳参议长邹鲁山代为抚养。这便是陈毅托子的故事。这一托重如山,如果没有彼此的高度信任是不可思议的。新四军与盐阜区地主士绅、社会名流广交朋友,增进情感。于是便有了开明地主捐田征集青年参加新四军;有了地方实力派将自己保家护院的武装交给新四军;有了在日伪军扫荡时,地主参议员不顾危险掩护地方干部、文化人当年,七君子之一的邹韬奋千里迢迢来到盐阜区,有感于这方热土上合作抗战的浓烈氛围,他赞叹不已:新四军与士绅朋友密切配合,能与生死之际互相信托,与敌伪高压之下毫无背离,此乃统一战线年来从事运动只是隔靴搔痒,今天才在实际中看到了线;在强敌环伺中开出的一朵奇葩。

  三、新四军与根据地文化建设呈现一抹亮色。在盐城根据地建设中,文化建设别具特色,多彩靓丽。它从具体文化层面为盐城红色文化注入鲜活、丰富的文化因子。这得益于、陈毅等的文化视野和文化自信。他们在领导华中抗战的同时,又以极大热情在盐城发起抗战的新文化运动。这场发轫于盐城的新文化运动以其巨大声势、丰富内涵、多彩多姿、鲜明个性而形成独特魅力,并为全国瞩目。

  盐城根据地开辟伊始,鲁艺华中分院便宣告成立,分设文学、戏剧、音乐、美术4系,贺绿汀、何士德、孟波、章枚等文化大家领衔任教,积极培养抗战的文化艺术人才。鲁艺华中分院因此成为华中抗战的艺术摇篮。1941年4月,苏北文协在盐城成立,、陈毅到会分别作了《苏北文化协会的任务》与《关于文化运动的意见》报告,全面阐述了新文化运动的起因、内容、意义,引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并提出这不仅是抗战文化推行的眼前需要,而且已经是中国的文化改革的伟大任务之开始。显然,盐城已经成为全国抗战新文化运动的试验区。

  抗战的新文化运动,毫无疑问是一个全新的文化概念。它既是对传统历史文化的发展,也是对五四新文化的继承,而且更有时代所赋予的特殊内涵,即以抗战为主旋律的、科学、大众的新主义文化。

  以贺绿汀音乐作品《1942年前奏曲》、丘东平小说《茅山下》、阿英剧本《李闯王》、莫朴木刻《斗争在苏北敌后》等为代表的大量抗战文艺作品,均为在盐城原创,滋润着盐城这片丰盈的土地,红色文化亦显得根深叶茂。盐城抗战文化运动规模之大、成果之丰、影响之广,是仅次于延安而列其他根据地之首的。盐城的抗战文化创立了新型文化发展机制,表现出了全新的审美价值,开创了一代新风尚,并且丰富和发展了延安文化。在此过程中,一串灿若星辰的名字让我们为之赞叹并将永远牢记:邹韬奋、贺绿汀、阿英、范长江、钱俊瑞、李一氓、薛暮桥、孙冶方、骆耕漠、顾准、吕振羽、黄源、徐雪寒、艾寒松、赖少奇、扬帆、孟波、丘东平、许晴、许幸之、何士德、王阑西正是他们的融汇,盐城抗战文化才显得如此多娇,如此灿烂。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必须要坚定文化自信。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培固民族精神之根,熔铸理想信念之魂。建设、发展红色文化,深化拓展红色文化资政育人的功能,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和提升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和渠道。红色文化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传递一种文化信息,更重要的在于它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对教育全党、引导社会,激励人民具有重要作用。

  国家如此,城市亦然。盐城红色文化因其共性的文化形态和强烈的地域特征,对传承城市文化基因,凝聚城市精神,培育社会风尚,打造红色旅游,提升城市社会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盐城红色文化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开展党性教育的独特资源,对于教育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发扬优良传统、永葆本色等有着重要的作用。红色文化倡导的是崇高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通过建立起对于红色文化的历史感、敬畏感和尊崇意识,才能坚定四个自信,升华人生境界。盐城红色文化,彰显的是在中国党领导下,盐城人民奋斗、建设、改革、创新的历史,其中很多内容在中国史和中史中都是浓墨重彩的。感悟盐城红色文化,从中汲取精神养分,对盐城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一个重要路径。同时,也必将成为他们奋发有为、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盐城红色文化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其传播教育的受众面也应该包括社会大众以及中小学生。红色文化是德育的有效载体。对广大青少年既要注重知识灌溉,又要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方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盐城红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每一处遗迹、每一件珍贵文物、每一个红色故事、每一堂生动讲课都是鲜活的教材,都折射着先辈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情操的光芒。只有当青少年纯洁心灵受到红色文化、精神的持续熏陶,他们才能理解先辈们为之奋斗的事业,进而培育起勇于担当的使命和责任。

  其次,充分彰显盐城红色文化,是培育城市精神,传播正能量的重要抓手。城市是需要精神的,盐城精神的重要源头之一就是在历史时期所形成的精神,以及抗战时期新四军的铁军精神。这种精神包括坚决服从党的领导,坚定维护人民利益,攻坚克难责任担当,艰苦奋斗永葆本色,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等诸多内涵。这种精神内涵是城市的红色血脉,是盐城精神的根源。红色文化是传播正能量的有力支撑。随着物质生活的充裕,人们的精神追求亦在提升。红色文化由此被关注,受青睐,它唤醒了储藏在人们心底的美好记忆,成为大众发自内心的情感期盼和灵魂托付。红色文化中那些原汁原味的经典,超越时空,更增添了一份无法复制的本色魅力。通过将红色文化最深刻、最感人、最富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呈现在广大人民群众面前,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在群众中传播,必将传达出理想和信仰的正能量。

  再次,利用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是盐城红色文化的又一意义所在。发掘和利用红色文化独特的价值功能,对打造红色文化产业新品牌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文化产业在现代经济结构中已成为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而红色文化则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具有良好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其历史人物、红色故事可歌可泣,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既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又有利于把红色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成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盐城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热度方兴未艾,新、马、泰已成为盐城红色旅游品牌。红色热土承载着红色文化,行走在盐城的建军路、解放路这些镌刻着红色历史印记的大道上,触摸历史、感知历史,这种净化与熏陶完全是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盐城红色旅游必将成为城市新亮点。

  盐城红色文化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因此,必须重视对盐城红色文化的挖掘、研究、开发、宣传,将红色基因活化为可视、可听、可读的文化产品和精神食粮。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

  注:本文为刘小清著文《解读盐城红色文化》的上部分,现刊发于《新论》版面,下部内容将后续刊发,以飨读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文化的定义和特征
  • 编辑:小东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