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南宁文化  文化

江西赣州的城市排水系统,坚挺1000年,仍然不过时!

绿茵锋神

近日有关于绿茵锋神的话题受到了许多网友们的关注,大多数网友都想要知道绿茵锋神问题的具体情况,那么关于绿茵锋神的相关信息,小编也是在网上收集并整理的一些相关的信息,接下来就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下小编所收集到的与绿茵锋神问题相关的信息吧。

点击(前往)进行了解>>

以上就是关于绿茵锋神这个话题的相关信息了,希望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这些新闻大家能够感兴趣哦。

网图/内涝浸泡的城市

回顾链接:

“李白诚不吾欺!庐山瀑布确实如此!”

都江堰水利原理-演示视频

苏轼是治水英雄,难道是因为《水调歌头》吗?

这是中原的“都江堰”!宛西枭雄别廷芳水利杰作

司马迁曾背柴薪堵黄河决口,并创造“水利”一词

国危思良相,病笃思良医。一到洪水泛滥的季节,就让人想到江西赣州古老的城市排水系统,想到 修建此排水系统的刘彝。

近千年来,江西赣州老城区就没发生过内涝,在当下的洪水面前,据说也“没有一辆汽车泡水”。其中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赣州 赣州有福寿沟

历经近千年,全长12.6公里的福寿沟依然护佑着赣州的安宁。因此,当年亲自设计并带领那届人民修建福寿沟的知州刘彝受到群众的拥戴,他的铜像如今坐落在赣州城北的宋城公园。

图/刘彝塑像。刘彝(1017—1086) 字执中,福州(今福建省长乐县)人。刘若思之子。北宋著名水利专家。生于宋真宗天禧元年,卒于哲宗元祐元年,年七十岁。幼从胡瑗学。登庆历进士第,调高邮簿,移朐山令。凡所以惠民者,无不至;邑人纪其事,目曰治范。神宗(1068-1085)时,除都水丞。寻知虔州。俗尚巫鬼,不事医药。彝著正俗方以训,斥淫巫使易为医,俗遂变。加直史馆,知桂州。坐贬均州团练副使。元祐初(公元1086年)复以都水丞召还,病卒于道。彝著有七经中议170卷,明善集30卷,居阳集30卷,均《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刘彝,你可能不知道!但是你一定知道他的名言——“行千里路,读万卷书”。是的,就是他说的。他还在庆历年间进士及第,就是中了皇帝亲自的主持的殿试,应该比现在的省状元还要风光!他或许是因为是福建人,对水利工程非常感兴趣,所任官职地方都有一定作为,今天就说说福寿沟吧, 这套近千年前古人创设的地下排水系统,一个至今还在发挥作用的“活文物”。

福寿沟,约建于宋代中叶。据同治时期县志记载:“福寿二沟,昔人穿以疏城内之水,不知创自何代,或云郡守刘彝所作”。刘彝于北宋熙宁年间出任赣州知军,他根据城市规模、街道布局、地形特点,建成了福沟和寿沟,“寿沟受城北之水,东南之水则由福沟而出”,“纵横纡曲,条贯井然”,分别将水收集排放到贡江和章江。因为两沟走向形似古篆体“福寿”二字,故而得名。

福寿沟历史上也曾荒废过。清同治八年,采取民办公助的办法进行修复,共有6个出水口。1953年,赣州修下水道,修复了厚德路的原福寿沟,长767.6米。旧城区现有9个排水口,其中福寿沟水窗6个仍在使用。至今,总长约12.6千米的福寿沟仍是旧城区的主要排水干道。依靠福寿沟,赣州旧城区几乎每年都“雨而不涝”,这在全国众多古城中是罕见的。

赣州知军刘彝的政绩

北宋熙宁年间赣州知军刘彝上任后目睹洪涝灾害给城市广大老百姓带来的损失和痛苦,他经过反复的思考和实地踏勘,比较科学地提出了根据城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形特点,以州前大街(今文清路)为排水分界线,西北部以寿沟,东南部以福沟命名。

刘彝既从城市环保的角度,从城市地理位置,山形地势上因势利导,把城市排水系统规划设计成集城市污水、雨水排放、城市诸多池塘蓄水调节雨水流量、调节城市环境空气湿度、池塘停积淤泥、减少排水沟的淤积、池塘养鱼、淤泥作为有机肥料用来种菜的生态环保循环链系统;又从城市风水学的角度,把福寿二沟线路走向设计成古篆体之形,“纵横纡析,或伏或见”,作为赣州龟形城的龟背纹嵌在龟背上,充分地考虑了赣州城的永固,广大人民的福祗,寄托了他的美好愿望。

图/福寿沟内壁图(资料图片)

总结下刘彝的工程智慧

首先,巧借地势。福寿沟的一大特点,就是利用天然地形的高低之差,采用自然流向的办法,使城市的雨、污水排入江中和濠塘内,免去了今人使用抽水机的麻烦。

第二,巧借水势。是它的12个水窗(即排水口)。水窗的闸门借水力自动启闭,十分巧妙。原闸门均为木闸门,门轴装在上游方向。当江水低于下水道水位时,借下水道水力冲开闸门;江水高于下水道水位时,借江中水力关闭闸门,以防江水倒灌。

为了保证窗内沟道畅通且有足够的水压力(冲力),刘彝采取变断面,加大坡度的方法来加大水的水流速度,进入水窗的水增加流速2-3倍,水窗的坡度是4.25%,比正常下水道大4.1倍,这样就保证了水窗内的水保持强大的水压,既可以冲刷走水中的泥沙和杂物,又可以冲开外闸门,排入江中。

图/水窗

第三,全盘布局。福寿沟与城内三大池塘、几十口小塘连为一体,有调蓄、养鱼、溉圃和污水处理利用的综合效益,形成了一条生态环保循环链。福寿二沟线路与赣州老城内的三池(凤凰池、金鱼池、嘶马池)以及清水塘、荷包塘、花园塘等数十口池塘连通,俨然一个活的水系。遇暴雨,它可调节雨水流量,减轻下水道溢流;江水回灌时,这些池塘又成为天然的蓄水池。

第四:城墙庇护。福寿沟能发挥作用,离不开一个基础:赣州城保留了古城墙和古城水系。

民间传说认为,赣州是座龟形“浮城”,不管江水怎样涨,赣州城都能跟着浮起来。现存的赣州古城,的确是由唐末五代时风水学家杨筠松选址建造的“上水龟城”,城形如龟,可以减小洪水对城墙的冲击力。

图/赣州城墙

此外,建城时摒弃了当时流行的土城,改用砖石修砌城墙,并冶铁固基。道光时期府志记载:“州守孔宗翰因贡水直趋东北隅,城屡冲决,甃石当其啮,冶铁锢基,上峙八境台。”可知其法为: 用石甃砌基址,再用熔化的铁水浇在石缝间,使之凝固后,成为坚固的整体。

筑造符合力学原理的“浮城”、用铁水浇筑砖石城墙,这在古城防洪史上是个创举。赣州人还有防患于未然的意识,历代以来不断加高加固城墙,戒备洪水。明朝初年,城墙只有二丈四尺高,到明末增至三丈三尺。

除了赣州,我国尚有寿州、文安、潮州、荆州、台州等十多座古城至今仍起防洪作用,其建筑思路对今人很有启发。

(点击查看)

河南开封铁塔:抗拒大风18次强震37次洪水

北京故宫堪称最牛建筑!屹立600年抗拒10级地震

大墓挖出中华第一剑,冶铁技术震惊考古界

这项硬技术,使汉帝国吊打匈奴,气吞八荒…

无忧摄影网 http://www.xinzhiliao.com/bj/jianfei/2856.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