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宁文化  文化

王金中 | 访扁笔的发掘者夏廷献

饭粒网

近日有关于饭粒网的话题受到了许多网友们的关注,大多数网友都想要知道饭粒网问题的具体情况,那么关于饭粒网的相关信息,小编也是在网上收集并整理的一些相关的信息,接下来就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下小编所收集到的与饭粒网问题相关的信息吧。

点击(前往)进行了解>>

以上就是关于饭粒网这个话题的相关信息了,希望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这些新闻大家能够感兴趣哦。

《杂谈书法二十年》

内容简介

这是作者从1999年到2019年发表的书法评论文章汇编;是一部从普通读者角度辩证论述书法知识的“通俗读本”。全书观点鲜明,内容丰富,涉猎到书法的基本理论、毛笔形成、基本笔法、骨文来历、汉字特征、结字技巧、草书格局、章法营造、法帖分析、书法鉴赏、书法命运、先贤经验、自身体会等。提出了诸如“超长画”“超大字”“神布局”“使用‘黑体’”“接纳‘饰书’”“书法精神”“书作‘三品级’”等新概念和新观点;记录了向当代22位书法家请教学习、采访交流的情况。是作者20年间对中国书法艺术观察与思考的“文字足迹”。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访扁笔的发掘者──夏廷献

作者:王金中

按:夏廷献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著有《书道犹兵——中国书法艺术新探》一书以及《中国书法千字文》等大量书论文章。作为军人的他,以兵法切入书法,认为“战争是书法艺术之父”,在书法理论上独树一帜。经过多年潜心研究,他首次提出“扁刀形毛笔”(简称扁笔,下同)在毛笔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以及使用扁笔进行书法创作的优势和特点,对于进一步弘扬扁笔书法艺术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

一、扁笔具有独特的表现力

王金中(以下简称王):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学习篆书和隶书。在临帖的过程中,感觉起笔和收笔很难掌握。以篆书《石鼓文》为例,古人写出的方头和方尾,怎么也临不像。我也想过,如果说那是用刀刃在石头上刻出来的碑,而用毛笔不可能学像的话;那么,清代吴昌硕、吴熙载、邓石如、赵之谦的帖,可是用毛笔写出来的真迹,应该能够临像。然而,事与愿违,写起来总觉得难以得心应手。

夏廷献(以下简称夏):什么武器打什么仗。反过来说打什么仗用什么武器。篆、隶、草、行、楷五大书体,对于“武器”——毛笔笔锋形状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你临写《石鼓文》大概用的是传统的圆笔。所谓圆笔,就是流行了两千多年的圆锥形毛笔,它有“尖、圆、齐、健”的“四德” ,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发明(西方一直是用硬笔——从棍棒鹅翎到钢笔圆珠笔等)。从实践中看,圆笔比较适合写楷书、行书、草书,而用它写篆书和隶书也可以,但要下相当大的工夫。不仅要学会使用中锋,起笔和收笔都要注意藏锋。运笔过程中还要把握住前进节奏、提按幅度、用力大小,以便使笔画线条质量达到符合书体特性的效果,难度比较大,要形成自己的风格也比较难。

王:照你的说法,还有一种“方”笔吗?

夏:有。但准确地说,应该叫“扁”笔。大体是扁刀或曰扁刷形状。扁笔和圆笔相比,笔头短、平、粗、硬(“品德”是方、扁、齐、健)。由于没有专门生产扁笔的,所以扁笔不像圆笔那样,有一个统一的样式。在书法艺术的长期实践中,像剪掉尖的秃笔、烧去尖的短毛笔、用绳子或铁丝扎起来的笔,用绢布鬃毛做的排笔、用筷子削成扁头等,都可以视作扁笔家族或曰系列。扁笔系列适合写篆书、隶书、魏碑,也可以写宋体、黑体等美术字,当然也可以写楷书、行书、草书。

王:用扁笔写字能够得心应手吗?

夏:完全能够!比如你刚才说的,起笔和收笔,如果用圆笔去写,起笔要有意识地顿一下,收笔也要有意识地顿一下,这个“顿”甚至还要轻微地搓、扭,初学者很难掌握,而使用扁笔就可以不要这么多动作,直接下笔按下去稍顿一下前行就可以了,收笔也不用那么“麻烦”,其书写效果比圆笔好得多,初学者也容易掌握。再有就是行笔,要想把线条写得粗细一致,用圆笔就需要有练习多年的工夫,而用扁笔简单练一练,只要把握住线条走向,在平动中稍有提按和顿挫就能写出满意的效果。这无形中降低了学习书法艺术的门槛,对于普及篆书和隶书有极大的好处。不信你就试试看。

王:是吗?写出来的字效果怎么样?

夏:同圆笔相比,扁笔书写具有独特的表现力——“金石味”更浓。你知道,篆书有“玉筋”“铁线”之说,我曾经尝试过,用扁笔书写,“玉筋”“铁线”的效果简直可以与古帖相媲美。这是由于篆书(大篆小篆)基本笔画比较少,只有横竖弧圆四种。笔画线条基本上粗细一致。书写时,用比较规矩的短锋扁笔,容易做到笔力遒劲雄健,笔势奔放飞腾,在相对整齐划一的线条中,体现出书者的匠心和意趣。还有一种“飞白”──笔画丝丝露白。这种笔法相传是后汉文学家、书法家蔡邕见役人用扁扫帚蘸白土水刷墙受到启示,创“飞白”之书,成为书法风格的一大奇观。若是用圆笔书写,则要用焦墨,还要有意识地压低笔锋。用扁笔书写则不用去刻意追求,“飞白”的效果就跃然纸上。隶体字的内在规律要求多用方笔 ,若用圆笔书写 ,练不到“火候”,难以写出“方劲”。有的书者只好“描”出方形来,失去了字的神韵。若用扁笔,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隶书多取横扁之势,横画是隶体字的主要笔画,一字之中主笔横画的体势是折头大刀,扁笔可充分地将其展现出来。就是初学者,下笔即可以呈现“方”的效果,完成“折头大刀”的线条笔势。总之,扁笔可以充分表现书写者的个性和特点,可以写出与众不同的风格和气派。

二、历史上是先有扁笔,后有圆笔

王:在我国历史上有蒙恬造笔之说。我想,蒙恬造的笔大概是圆笔。那么扁笔是何时出现的,又是何人发明的?

夏:这就要说一说毛笔产生的历史。我们的先民为了在甲骨上记事的需要,在“发明”刻刀的同时,还“发明”了毛笔──就是把兽毛捆扎成小束,绑在小棍上。使用时,手捉小棍,用“小束”蘸上黑色或红色颜料在甲骨上书写。兽毛捆成的“小束”──笔头,基本上是“刷子”,没有主副锋之分。所谓写字,实际上就是“刷字”。

王:也就是说,原始的写字工具是刷子,无所谓“圆笔”与“扁笔”之分。

夏:对。随着社会发展,“刷子”形毛笔走上了两条不同的发展之路。一条是变“刷子”为笔锋尖圆如锥形的“长矛之路”── 蒙恬改良毛笔走的就是这条路(这种毛笔也称“管城”“管锥”“毛锥”);另一条是变“刷子”为笔锋扁方如刀形的“短刀之路”──李斯可能走的是这条路。我们把前者称作圆锥形毛笔(简称圆笔),后者可称作扁刀形毛笔(简称扁笔)。

王:你这个“两条道路”之说,很是新颖。仔细一想,还真有点道理。

夏:蒙恬改良成功的圆笔,由于适应了蓬勃兴起的草、行、楷等新字体书写的需要,很快占据了书写工具的“市场”。但刻刀并没有消失──直到现在,木刻,竹刻,石刻等仍在使用;扁笔不仅没有消失,而且由于具有刻刀的特点,写出的线条挺拔刚劲,富有力感和动势,因而一直被有识之士所使用。大约汉代之后,扁笔才“表面上”退出了“书坛”。由刷子“进化”成扁笔,从时间上看,起码早于“蒙恬圆笔”五百多年。因为有人考证出《石鼓文》是短锋扁笔书写的,是公元前716年的事。《石鼓文》是“大篆之末,小篆之始”,说明扁笔是书写篆书的“专用工具”。同时也说明扁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起码在篆书风行的时代,是毛笔的主体,是刚柔完美结合的书写工具。换句话说,扁笔是适应篆书的需要而产生的。也可以认为,扁笔催生或规范了篆书。据考证,小篆代表作《泰山刻石》、《会稽刻石》等碑文,都是李斯用扁笔写就,刻于石碑上的。这说明文字改革家李斯是扁笔的改良者或推崇者。

三、书法史上的篆书大家是扁笔成就的

王:记得我在初学写篆书和隶书的时候,指导老师专门告诉我们,绝对不能把毛笔剪平了去写,认为那不是书法。请问你的看法是什么?

夏:这是不了解书法史的一种误导。从书法史上看,篆书大家是扁笔成就的。首先是文字改革家李斯。李斯之后,圆笔成为主流,不少书者以为李斯篆书是用圆笔书写的,因此也用圆笔练习。上千年过去了,无人达到李斯的水平。直到唐朝的“笔虎”李阳冰,从分析李斯所撰的《峄山刻石》碑文丰匀、方圆的妙笔中,悟出篆书之道。每书篆体字时,用火将笔头的“尖锋”烧秃,使主锋变硬,和副锋相齐,几成刀形。写起来粗细圆匀,遒劲秀美,结字均衡对称,工整规范。从而变化开合,活泼飞动,如虎如龙,自成“铁线篆”风格。在篆书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同代人形容他的篆书若古钗倚物,力有万夫。特别指出他“字画起止处,皆微露锋锷”──这正是使用扁笔的结果。李阳冰自言:“斯翁之后,直至小生。曹喜蔡邕 (均为书法家)不足言也。”李阳冰的话虽然狂了一点,但却也道出了实情,道出了李阳冰悟出篆书用笔后的狂喜之情。可惜的是,后来习篆书者,没有从“笔虎”烧笔──改造笔锋形状中,悟出笔锋形状的圆尖或扁方对书法创作实践的重大影响,仍然忽视扁笔的作用,仍然用圆笔去书写篆书。又一千年过去了,无几人学篆有成就者,直到清代的邓石如,因好刻石,得到刀笔真谛,成为李阳冰之后篆体书法大家,所写的篆书《心经》被推崇为神品。对了,还有元代的书法家吾丘衍也是用扁笔写出“粗细匀停、整齐不二”篆书线条的。据说,吾丘衍曾经用过三种扁笔:“烧毫”(把笔尖烧秃)、“剪毫”( 把笔尖剪秃),用绢卷成“绢笔头”。有资料介绍,唐代之前,即使是圆笔,笔锋也相对比较短,和扁笔的功能相近,所以成就书法大家也较多。

王:这充分说明,书写工具──笔锋的圆扁要和字体美的规律相适应,符合规律者成功,不符合者,无论怎样努力,也难以实现字体内在美的要求。真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呀!

夏:你说得对。实际上,圆笔成为“正统”之后,扁笔一直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只要我们认真分析一下秦之后的墨宝法帖,就不难看到,有的墨宝,例如《居延汉简》中的“诏书”二字,若是用圆笔,无论如何也写不出那种刀刻斧凿般的方形线条(除非勾勒填墨制作),无论如何也达不到那种只有刀笔才能达到的古朴典雅水平。还有清代书法家金农的“漆书”——我认为是刷子形的扁笔书写的。遗憾的是书家们,有的看不到这一点;有的则不屑于这一点;有的用扁笔写出了好字,却羞于说是用扁笔书写的。似乎“扁笔书法”成了旁门左道。这不能不说是书法界的一件憾事。

王:我非常同意你的看法,我们应当给扁笔及其扁笔书法艺术以一定的历史地位。

夏:指出书法史上曾经有过扁笔阶段和扁笔一直“悄悄”存在的情况,不是贬低圆笔的作用,而是提倡圆扁都用。近代大书家康有为曾经说过:“盖方笔便于作正书,圆笔便于作行草。”康的原意指笔画线条的方圆。我以为,扁笔易出方形线条,从这个意义上说,扁笔便于作正书,圆笔便于作行草。我们了解两种笔形的特性之后,可根据字体的需要选择笔形,双管齐下,写出书法精品来。

四、扁笔及其书法亟需发掘和弘扬

王:扁笔及其书法艺术是先民为我们留下的一份宝贵财富,我认为也应该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我们应该怎样继承下去?

夏:书法在实用中发展。“实用”,不仅是字体的实用,也有一个书写工具的实用──这一点过去被忽视了,以至于很少有人想到用扁笔去写适合扁笔写的字体。两千多年来,圆笔虽然为书法艺术建立了奇功卓勋,然而它书写方笔困难的缺陷,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除篆书、隶书外,常用的宋体,黑体,用圆笔“一次性”很难写出。尤其是新魏碑体,圆笔很难写出它所要求的“方头”和“刀足”,不少人书写时,悄悄把圆笔锋尖剪齐,扎成扁笔来书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其自己剪扎制作,不如承认其扁笔的“合法性”, 由厂家生产出大小不同规格、“毛料”质量不同的扁笔来,供习书者选用。若能这样做,将是书法界和毛笔制造业的一件幸事。不瞒你说,十多年前我就开始改造圆锥形毛笔了,先是扎扁剪齐进行实验,在取得预想效果后,我又设计了大小不一的扁笔,找到故乡的一家毛笔作坊定做了一套,使用起来,感觉不错。开句玩笑话,扁笔是我的习书的“秘密武器”。

王:我建议你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改进设计,固定成型,申请专利,让扁笔走向市场,走向大众,走向我们这个新的世纪。这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夏:过奖了。再说扁笔书法。我们的古人在创造了扁笔的同时,也创造了扁笔书法艺术。这是我们今天弘扬这种传统文化的源头之水。要通过深入地研究,分辨清楚古往今来哪些碑帖是用圆笔写的,哪些碑帖又是用扁笔写的,最好能有一批实践者用扁笔去悉心临摹古人的作品,从中探索使用扁笔书写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大胆创作各种书体,通过出版字帖、举办书法展览、召开扁笔书法研讨会等多种形式,推广和普及扁笔书法艺术。

从明清时期一些使用扁笔创作的书法家的实践看,他们一般是先用圆笔书写,练到一定境界再用扁笔。这说明,扁笔书法并不排斥圆笔书法,而且还会相互促进、相互借鉴、相得益彰。圆笔书法和扁笔书法同时发展,才能为繁荣中华民族的传统书法艺术开出新路。

王:听你这么一说,引起了我对扁笔书法的兴趣。我想做第一批尝试者,练习用扁笔写字,为发掘和弘扬扁笔书法艺术做出一点贡献!

夏:太好了。我看了你用圆笔书写的《石鼓文》,用笔以及字形结构都不错。如果改用扁笔这个武器,相信会再上一个台阶。不要小看毛笔头的圆锥形和扁刀形,虽然都是毛笔,但适合的书体不同,写出来的风格也有所不同。正如都是碳分子因结构不同便形成煤炭和钻石。关于扁笔问题,十多年前,我就提出来了,并写进了公开出版的书法理论专著中,但没有引起关注。还是你这位儒将“慧眼识珠”,这也验证了我的一个观点“知兵将军更知书”。谢谢!

王:应该谢谢你呀,耽误了这么长时间。

夏:话逢知己千句少,我还没有说上一千句呢!有机会咱们再切磋。最后,我想送给同道一句话:想要写好字,先要选好笔。只有双管齐下,才能五体皆上。

(《海军文艺》刊登)

《中国书法千字文》金盾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

END

作者简介

夏廷献,河南省南阳市人。1944年出生于农家, 1964年入伍,1999年从海军装备部某局政委岗位退休(海军大校)。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幼时写大仿,与书法结缘。中学时,受到书法家王学睿老师直接影响,对汉隶魏碑产生兴趣。参军后为连队书画骨干。1970年后在各级机关主要从事“文字”工作,业余时间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汉字的“生命形态”。1999年出版了专著《书道犹兵——中国书法艺术新探》,提出了“战争是书法艺术之父”的观点,揭示了“兵法与书法”的历史渊源及其相互关系,探索了二者同理、同法、同势、同美的内在规律。行家认为是独树一帜的一家之言,为孙子兵法研究开拓了一个新领域,为书法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1999年之后,出版了《中国书法千字文》。在《书法导报》等专业报刊发表书法评论文章三十余万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长篇小说、纪实文学、戏剧脚本、游记文学、工具书等。

夏廷献《韩国游记》01:仁川人对麦克阿瑟怎么看

夏廷献《韩国游记》02:我在“三八线”感受到的战争气氛

夏廷献《韩国游记》03:参观“三八线”下的地道

夏廷献《韩国游记》04:“三八线”:韩朝比赛看谁的旗杆竖得高

夏廷献《韩国游记》05:“三八线”:韩国“自由村”民并不自由

夏廷献《韩国游记》06:“三八线”的一只马鹿差点引燃战火

夏廷献《韩国游记》07:乌头山巅看朝鲜

夏廷献《韩国游记》08:韩国爆棚的两部战争片

夏廷献《韩国游记》09:韩国女导游的快乐与忧伤

夏廷献 | 简评孙晓云著《书法有法》

夏廷献 | 母校南中的四种树

夏廷献:中国书法事业有“敌人”吗

夏廷献:“书法官”写错别字的五条原因

郑州金水河,郑国子产的丰碑?竟有十个历史第一

夏廷献:书作上错别字的“三块遮羞布”

狂草:书法人难以登顶的珠峰

二十一说 “南阳盆地文化”

遥在京华的追忆:他说,二月河有“四大”……

这张“吼狮图”,是丝绸之路源头在南阳的又一新证

他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主编《论语》,尊师重教,资助孔子周游列国

南阳楚长城:华夏民族性格的象征

范蠡与绍兴黄酒

夏廷献 | 范蠡是楚越两国物质文化交流的使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