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宁文化  文化

孙宏恩 || 诸葛亮与临猗天兴村的故事

格瑞特妖怪学院

近日有关于格瑞特妖怪学院的话题受到了许多网友们的关注,大多数网友都想要知道格瑞特妖怪学院问题的具体情况,那么关于格瑞特妖怪学院的相关信息,小编也是在网上收集并整理的一些相关的信息,接下来就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下小编所收集到的与格瑞特妖怪学院问题相关的信息吧。

点击(前往)进行了解>>

以上就是关于格瑞特妖怪学院这个话题的相关信息了,希望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这些新闻大家能够感兴趣哦。

孙宏恩,女,临猗孙吉人,60 后,现就职于运城市河东一中,业余爱好写作。诸葛亮文化研究会会员。

诸葛亮与天兴村的故事

□ 孙宏恩

一、信史考证

临猗县孙吉镇有一个美丽的村庄——天兴村,这个村子历史悠久,相传是三国时期先贤诸葛亮的出生地。

走近天兴村,映入眼帘的是高大的村门楼,醒目的朱红色对联镌刻在汉白玉的石门上:两千年信史孔明故里,八百口淳民康乐家园。

说起这“信史”,还有一段曲折的经历。旅美华人樊武舫先生在哈佛大学的一次学术交流中,听说日本东京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里藏有《荣河县志》。在爱国情怀、乡土情结的驱使下,他独自一人飞往日本,去看究竟。果然,一整套明嘉靖 17年版的《荣河县志》封存其中,那是在战乱时期,被侵华的日寇掠夺走的。樊先生多方奔走协商,想出巨资购回,却遭到了拒绝。无奈之下他悄悄用相机拍摄下了这套史志。这部《荣河县志》编纂于 1538年,上面清楚地记载着“诸葛亮生于天兴”,并有“天兴古称琅琊”的内容,不仅于此,在“祠志”、“陵墓”、“铺舍”等部分中都还有有关诸葛武侯庙、墓的系列记载。

其实,在明、清、民国、现当代各个时期多个版本的府志、县志,以及市志中,都载有这些内容,当然,还有数不清的文学类文章中,有类似“山人诸葛字孔明,生在天兴称卧龙”的文字记录。只是 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大名鼎鼎的孔尚任主持编纂《平阳府志》,在修订过程中,删削了天兴诸葛武侯墓的内容,至于删削的原因,只字未提。是否与当时的平阳知府山东诸城人刘棨有关,是否掺杂了长官意志,已不得而知了。后来到乾隆年间重新修订《蒲州府志》,无端删除了天兴诸葛武侯庙、墓,以及诸葛亮出生于天兴的全部信息,还给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认为天兴诸葛武侯庙类似二郎神、猗顿等的庙祀,不合规制,天兴诸葛武侯冢墓是迷惑自己,不录为好。史家轻轻一笔,一段史实被无情抹去,真相湮没于时间的长河中,成了说不清道不明的悬疑,尽管之后清光绪、民国的史家在修订《荣河县志》时,又驳了府志随意删削前人重要信息的错误做法,按旧载又都重新收录了。但,终究因记叙有断层,“诸葛亮出生于天兴村”这个载于明代地方史志的重要信息一直以来饱受质疑。

再说在地方上,由于黄河泛滥决堤、县城屡次搬迁、兵匪连年不断,天灾人祸频仍,地方史册失于水患、遭受兵燹,幸存下来的《荣河县志》目前没有早于明朝嘉靖17 年版本的了。

“诸葛亮生于天兴”,一定不是从明朝嘉靖年间才开始记录的,这要上溯到哪朝哪代哪年哪月,现在还没有明确的说法,这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情。

二、传说故事

先贤诸葛亮生于斯长于斯,在天兴一带留下了数不清的传奇故事。

小窑洞,孔明降生。

故事还要追溯到东汉末年,汉灵帝年间,天下大旱,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加上朝廷腐败,民不聊生,灾民纷纷揭竿而起。饥荒、战争重重的灾难把百姓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真是“天上神仙无计援”,满目都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象。

只要有一口气,就要活下去,毕竟天无绝人之路,幸存者背井离乡,以期在逃难中全活性命。在一路向西的难民群中,有一孕妇步履蹒跚,大约是快要分娩了。走过一段壕沟,路边有数孔小窑洞。这条路是汾阴古道,为方便客商、朝廷信使或是行走路人歇脚,沿路开挖的这些窑洞里还备有简单的生活用品。孕妇实在撑持不下去了,一家人就在路边的一眼窑洞里安顿下来,原本的书香世家,如今却流落至此。天亮时分,窑洞里传出了婴儿嘹亮的啼哭声,根据时辰,给孩子取名“亮” 。谁能料到,逃难途中诞生的这个婴儿,后来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就是为报三顾定三分,鞠躬尽瘁扶汉室的诸葛亮。

遇妖怪,意外得宝。

时间久了,一家人跟附近的人们渐渐熟识了,才开始务工、置办土地,生活渐渐安稳了。

由于家境贫寒,少年诸葛亮就给人打柴谋生。一天中午,忙碌的人们都收工了,薛公坡空旷无人,黄河在脚下汩汩流淌,如泣如诉。一阵风吹过,传来远处铁佛寺大殿高挑飞檐上的铜铃清脆悦耳的响声,此时少年诸葛亮还在打柴。

突然,一个又丑又老的胖女人来到他的身边,原来,那是住在半坡的蛤蟆精变的。就在那人烟稀少的地方,除了蛤蟆精,还有一个槐树精,两个妖怪多年来一直斗法,结果斗来斗去难分高下。蛤蟆精就想借助人的力量除掉槐树精,达到独霸一方的目的。但是大人们秉性旺,妖怪难以接近,它就选中了这个打柴的孩子。

蛤蟆精引诱诸葛亮去砍大槐树,诸葛亮虽然年纪小,却知道成材的大树有主人,是不能随便砍的,蛤蟆精又告诉他,用斧子在半坡那棵大槐树上左敲三下,右敲三下,就会有一个白胡子老头出来,他有三部天书,谁得到天书谁就会一生受用不尽。就撺掇诸葛亮向白胡子老头索要天书,这正合了喜欢读书的诸葛亮的心意,于是就奔大槐树去了。左右敲打之后,果然出来一个白胡子老头,老头拿出金银财宝请小孩不要伤了槐树,诸葛亮不要宝贝只要天书。槐树精明白了是蛤蟆精在使坏,索性破罐子破摔,一旦它把天书交出来,也就失去了所有的法力,它要报复蛤蟆精。于是告诉诸葛亮,即便得到天书,肉眼凡胎还是看不见,只有吃了红丹,才能读懂天书。又告诉诸葛亮取得红丹的办法:到对面半坡跺三下脚,如果出来一个蛤蟆,就用斧子击蛤蟆的脊背,蛤蟆的嘴里就会吐出红丹。

诸葛亮心里好奇,就照着槐树精的说法去做,跺脚之后果然有蛤蟆出现,抡起斧子去击打,果然蛤蟆口吐红丹,说时迟那时快,红丹落地,一半沾了土。诸葛亮吃了没有沾土的半颗丹药,两妖争斗,谁能想到少年诸葛亮坐收渔利。尽管后来他读懂了天书,终究也没有成仙,但借助半颗红丹和三部天书的法力,诸葛亮智识非凡,这是后话。

初试火,身系牢狱。

吃了半颗仙丹,日夜攻读天书,很快诸葛亮参悟了其中的部分奥妙,由于年少,不知内敛,小伙伴中间传开了诸葛亮会“使火”的消息。

一天,一群小伙伴来到南周垆,大家撺掇诸葛亮作法发“火”。诸葛亮将松香粉卷在枯树叶里点燃抛出去,并念天书上的咒语,一霎时火星四溅, 枯枝干叶哔哔剥剥的声响让孩子们欢呼雀跃。转眼,风助火势,火借风力,南周垆火情失控。有人喊诸葛亮快快收法,但是,诸葛亮也干着急,他只会念放火诀,没有学会灭火诀,眼睁睁地看着火势蔓延,烧了麦田,滚滚浓烟向西扑去,后来西面那个被烟熏了的村子就改名“烟村”了。诸葛亮也以放火的罪名,抓进了监牢。 附近一片瓦渣地,据说就是当年诸葛亮失火惹祸的地方。

施巧计,乘龙脱逃。

诸葛亮被关进了大狱,可把他的母亲章氏急坏了,除夕那天,母亲去探监,一见儿子就伤心落泪:“你的父兄们都奔波在外,何人为你出头呀?”诸葛亮一边安慰母亲,一边悄悄说 :“正月十五半夜以后,搅动院子里盛满清水的大缸,用擀面杖使劲搅,左三匝,右三匝,不停地搅,那时候我肯定就回来了。”母亲将信将疑地走了。

正月十五闹元宵,一部分狱卒去看热闹,回来以后议论纷纷,说的都是大街上舞龙灯的事儿。诸葛亮插话说:“你们看的龙是假的,我会耍真龙。”狱卒们也很好奇,想看看舞真龙,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给诸葛亮找来几捆干谷草,放出他在院子里缚扎草龙。

一会儿,一条栩栩如生的草龙就扎好了,诸葛亮念动咒语,龙在空中翩翩起舞,狱卒们手舞足蹈,都沉浸在观看舞龙的兴奋之中,时过半夜,诸葛亮骑上龙背,此时,他的母亲在院里开始搅动大缸里的水,龙驮着诸葛亮倏地朝东南高飞而去,留下狱卒们大呼“犯人跑了——”

诸葛亮的母亲一心盼儿子归来,因此搅得特别卖力,此时她忘记了“左三匝,右三匝”的叮咛,只是朝一个方向用力搅动,据说是一直朝外搅,把诸葛亮搅到了老远的地方。

眼看天亮了,还不见儿子的踪影,她也搅累了,感觉儿子在骗人,就把擀面杖往地上一扔,“啪”地一声,空中的飞龙因擀面杖落地也卧在了一个山岗上,后来那个地方就叫“卧龙岗”。

除了这些和诸葛亮有关的民间传说,天兴村还流传着“浪池斩妖”、“宗儿破塔”等关于诸葛亮的孙子诸葛京的故事。

三、民俗演绎

天兴村一带的老百姓,有许多生活习俗都与诸葛亮有关。

在人类对自然知之甚少的情况下,神成了人们的精神寄托。在诸葛亮出生的那孔窑洞与村庄之间,有一座巍峨的娘娘庙,里面供奉的是女娲娘娘。据说,娘娘很灵,求子得子,求财得财,求平安得平安,因此香火很旺,贡品不断。贡品主要是一种面食,酵母发面后,揉进花椒叶,擀成牛舌状的薄片,夹在核桃般大的石头中间烤制而成,吃起来薄脆干爽。诸葛亮的母亲在天兴窑洞诞育诸葛亮,起初就是靠吃庙里的贡品勉强续命的,后来天兴方圆几十里的女人们生了孩子后,忌食生冷、荤腥,只能吃“薄脆”,这个习俗就起源于诸葛亮的母亲。

生活中,小孩子摔倒了,幸好没有磕着碰着,老人们会说“诸葛亮保佑我娃”;不光小孩如此,就是大人们遇事化险为夷后,也会归功于诸葛亮;老年人经常提醒家人“给我做顶诸葛帽,老了(殁是时候)就戴诸葛帽”;尤其是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一和十月初一的天兴庙会,就称“诸葛庙会”,会上有“对台戏”,东西两座大戏台,东戏台更大些,巨额大匾上书“学盖三国”,戏台联堪称一绝,上下联各 16个合体字,其实各是一首七律,上联是八仙的故事,下联是长安八景,由此可以推测这戏台是唐代的建筑。在这里唱戏是有规矩的,什么热闹戏都能演,不管是奸贼害忠良,还是相公招姑娘,也不管是悲剧、喜剧,还是正剧都行,就是不能唱《黄鹤楼》,为啥?就因为这出戏对诸葛亮有微词。原来,周瑜将刘备囚于黄鹤楼,逼刘备交还荆州时,赵云跟随上了楼,可惜黄鹤楼不是长坂坡,英雄无用武之地,急得他抱怨诸葛亮 :“诸葛亮啊,诸葛亮!你害我君臣——”就是这么半句话,《黄鹤楼》这出好戏在天兴的舞台上就不能演了。

十月初一庙会,传说是给诸葛亮送寒衣的日子,天兴人有隆重的祭祖仪式,这自不必说。远至永济虞乡一带,也有把送寒衣与诸葛亮、天兴庙会联系起来的。人们在大门口烧纸送寒衣,用箩子捧着纸钱纸衣,烧罢纸,用箩子从灰上碾过,代表骡子车,望空祝祷:“拿上钱,坐上骡子车,上天兴会去,诸葛亮保佑咱全家”。

再说天兴村的学校,校园文化一直都是围绕诸葛亮文化展开的,周边学校的标语由“三省吾身”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再到后来教育的三个面向,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更新。而天兴村学校始终都坚守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校训。在武侯庙址以东,有一大片地叫诸(葛)家地,诸家地旁有一条曲折道路,就叫诸家路 。

以前,村民家有嫁娶、升学的大事情,都喜欢去武侯庙卜卦,听说卦象很灵,现存有民国27年( 1938年)的诸葛亮卦签簿册。

这些史料、传说、习俗、遗址遗物,或是诸葛亮在天兴生长的旧踪遗痕,或是后世人们祭祀这位大贤留存的线索实物,不可无视。

四、溯流探源

盛世修史,自古而然。

近年来,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背景下,专家学者围绕“诸葛亮与天兴村的渊源”研究探索从未间断,多少有识之士皓首穷经,遍翻典籍,史海钩沉,渴望还原历史真相,明知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却依然坚守。如果不这样,让明朝那位像董狐一样秉笔直书的宋纲老先生情何以堪,还有他那“一字一句之间,意义谨严,文饰遒劲,务在淑人心,法当时,垂后世”的苦心,何处安放?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搜集整理、研究工作进展顺利,已由初露曙光到目前卓有成效了,成功得到海内外诸葛亮文化研究者的认可与赞赏。

山西社科院研究员马斗全十多年来不断发表文章,如《我们村的武侯庙会》等,他呼吁“天兴村和天兴武侯庙遗址与历史上的诸葛亮必有某种联系,有待历史学家和有关专家进行考察研究。”

运城市河东博物馆原馆长王泽庆2009年在《运城日报》发表文章,他把文献、遗迹、传说有机融合,提出《诸葛亮是河东人》的论断,在成都”三国与诸葛亮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发表了题为《励精图治的改革家诸葛亮》的演讲,扩大了天兴诸葛亮文化研究的影响。

另外,还有原运城市委对台办主任周崇义、芮城县蒲剧团团长梁昆俊、运城学院教授王贞民等热心诸葛亮文化研究的前辈,实地考察,发掘史料,挥笔疾书,为天兴诸葛亮文化博览园的兴建鼓与呼。特别是王贞民老师在“刬却君山”网刊上发表的《一代奇才诸葛亮》系列美文中,从学术的角度解读了“山东”和“琅琊”在历史上的变迁,让诸葛亮文化研究柳暗花明。

天兴村的老干部马自成、马效周、贾新院等人口述诸葛亮的故事,主编出版《诸葛亮与天兴村》一书,老骥伏枥,志向明确,就是要在有生之年为天兴村这个诸葛亮出生的地方正名,为重建诸葛武侯庙奔走呼告。

还有孙青贤、樊义刚、武建虎等人四处寻觅相关资料,目标一经锁定,就不惜重金求购,不断充实丰富一手史料。

经过多方努力,临猗县成立了诸葛亮文化研究会,由省人大代表严耀国担任会长,他带领孙吉一带的退休干部、有识之士,为发掘家乡的文化底蕴操劳奉献。研究会及时与全国诸葛亮文化研究协会取得联系,并达成共识: 天兴诸葛武侯庙乃是诸葛亮之孙诸葛京“内移河东”之后,为了振奋人心,凝聚力量,共同抵御外侮,诸葛京沿袭祖父遗风,脚踏实地,来之安之。也为方便祭祀,在祖父诸葛亮的出生地建庙,愿祖辈魂归故里,将诸葛亮衣冠遗物等葬到天兴寺底。天兴诸葛武侯庙就是诸葛家族的第一祖庙。这就是为什么全国各地武侯祠都称“祠”,唯有天兴称“诸葛武侯庙”的真正原因了。

全国诸葛亮文化研究协会会长郭清华在与临猗诸葛亮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孙青贤的研讨中,特别把诸葛京在天兴修墓一事,反复推敲探究,最后与他三十年的研究成功相印证,证实了这一史实。他计划号召各地诸葛亮文化研究学者专家在天兴举办全国性的诸葛亮文化研讨会。

如今,在河东大地临猗孙吉这块美丽的土地上,正传唱着诸葛亮与天兴村的神奇故事。

智圣诸葛亮,山西运城临猗人

“南阳三葛”指的谁?

诸葛亮舌战群儒,精彩!

宗谱有载!诸葛亮后人诸葛京“由南阳还河东”

喜欢就点在看哦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格瑞特妖怪学院
  • 编辑:小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