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宁文化  文化

袁老师评《大秦赋》电视剧,很犀利!

中国足协部门缩减

近日有关于中国足协部门缩减的话题受到了许多网友们的关注,大多数网友都想要知道中国足协部门缩减问题的具体情况,那么关于中国足协部门缩减的相关信息,小编也是在网上收集并整理的一些相关的信息,接下来就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下小编所收集到的与中国足协部门缩减问题相关的信息吧。

点击(前往)进行了解>>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足协部门缩减这个话题的相关信息了,希望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这些新闻大家能够感兴趣哦。

选摘自海边的西塞罗 作者:西塞罗

只要你还为大屠杀哀愤就不该为《大秦赋》叫好

真穿越回秦朝,你也不是那个“挥剑决浮云”的秦始皇,你就一长平坑底被埋的“赵卒”。

《大秦赋》就是一部被二月河老师灵魂附体的精神续作。在这部剧中,你不仅能看到编剧对于历史基本事实的极度扭曲,还能看到对“戏剧应反映真实人性”这一价值观的极度背离。

在《大秦赋》中看不到一个价值观正常的人物。这部剧集采用了典型的人物二元结构——真实的、性格合理的人物在剧中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两种极端人物:

一种是无限高大上的“大人物”,以张鲁一饰演的秦始皇为代表。这种人在剧中的突出特点就是动不动用诗一般的语言、用超宏大的视角,搞一些非常混蛋的发言,比如声称自己统一六国,杀人盈野盈城,是“为了天下的百姓不再受苦”。而被统一的六国百姓,因为都成了他的子民,虽然要被他侵略,被他看,但依然要为他的“大业”而“欢呼”……

而与之相对应的,该电视剧着力塑造了另一种重点人物则是“贱民”。六国百姓面对被秦人亡国灭种的危险,都一副奴颜婢膝的贱样,面对秦人砍向他们的屠刀,不仅甘之如饴,还跪求吞并。

比如,电视剧中有一个楚国老百姓,居然说出了“我不要当楚民,愿成秦人”的台词。“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种基础历史知识都不具备,都敢跑来当编剧,我真是佩服他的胆量。

真实的历史上,楚人可比这硬气多了,即便在迫不得已当了秦人之后,心心念念想着的也是复国。

秦始皇公元前210年蹬腿死掉,第二年,前“楚人”陈胜就喊了句“天下苦秦久矣”的口号。打出旗号“张楚”,号召同胞们都回来当楚人,一呼百应。公元前207年,暴秦就在六国百姓风起云涌的大起义中完蛋了。

楚国人要是都有这奇幻剧里的投秦觉悟,秦朝会死的这么脆生吗?

更搞笑的是,该剧的主旨居然是用一种推崇至极的口吻,去赞颂秦朝——这个在中国传统历史上已经盖棺定论为暴政的朝代。

你去翻翻中国的正统史书,几乎所有后世王朝在谈及秦朝的施政都离不开“暴”这个字,几乎没有正统史官和论者敢在官方叙述中给秦朝以《大秦赋》式的完全正面的评价。

两千年前,秦朝对六国百姓的屠杀罪行可谓怵目惊心。

公元前260年,秦军在长平击败赵军之后,坑杀了投降者四十余万人。

这些人到底是什么身份?《史记》以简单的“赵卒”一笔带过,也就是赵军俘虏。但事实上,根据后世的研究者们考证认为,如此骇人的数量其实存在着大量的交战地区上党的平民百姓——由于秦军对长平完成的是合围战,可能有大批的民众根本未来得及出逃,而直接被秦人以“赵卒”的名义进行了坑杀。

这里引用一下翦伯赞先生主编的《中外历史年表》对秦军斩首的统计数量,让大家看看的秦军的血腥屠戮有多恐怖:

公元前331年,秦败魏,斩首八万;

前312年,秦破楚师于丹阳,斩首八万;

前307年,破宜阳,斩首六万;

前301年,败楚于重丘,斩首二万;

前300年,攻楚取襄城,斩首三万;

前293年,大败韩魏联军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

前280年,攻赵,斩首二万;

前275年,破韩军,斩首四万;

前274年,击魏于华阳破之,斩首十五万;

前260年,大破赵军于长平,坑卒四十五万;

前256年,攻韩,斩首四万;

又攻赵,斩首九万;

前234年,攻赵平阳,斩首十万……

遍翻秦朝统一六国的历史史料叙述,最常见的词汇就是“斩首”、“斩”、“坑”、“屠”、“屠城”、“屠灭”等,看的人都起生理反应了。

东晋的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一书中,给秦朝侵略战争的杀人数量做过一个粗略计算。“计秦及山东六国,戎卒尚有五百余万,推民口数,当尚千余万。及秦兼诸侯,置三十六郡,其所杀伤三分居二。”

也就是说,按照皇甫谧的测算,秦国吞并六国的战争,使得天下人口折损了三分之二。秦灭六国的历史,就是一场效率超过所有现代种族灭绝的大屠杀。

是的,这才是历史的真相,在“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宏大叙事背后,没有《大秦赋》里六国百姓把秦朝当做“灯塔国”来箪食壶浆,而只有六国军民被“虎狼之秦”屠戮的尸山血海。

这应该才是秦灭六国时代古代中国上演的真实图景:秦军东征西讨,但每到一地之前,当地的百姓就纷纷逃难,能走的都走了。整个战国末期,秦的地广人稀和山东六国的地狭人稠都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甚至有不少人公开声称,自己宁可“蹈东海而死”也不为秦人。

那些被侵略、受屠戮的六国民众日夜盼望着秦朝尽早完蛋。所以我们能够理解为何秦朝的最终结局会是“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什么“为了天下的百姓不再受战乱之苦,寡人决心开战。”之流的神逻辑,都是当今编剧替秦王想的。其荒唐搞笑程度,不亚于“击毙当事人以阻止其自杀。”

秦国当年发动对外战争的理由很耿直,就是单纯的想“广其土,拓其地”。至于土地上的“六国人民”,秦始皇根本没心思在乎,秦国军人们则觉得那是可以用来充军功的首级。

事实上,秦帝国崛起最值得反思的地方,是最终没有任何一个阶层,能够从这种崛起中真正得利。秦王朝在发动对六国的兼并战争之前,首先发动的,就是对自己国内所有阶层的掠夺性内战:反应商鞅思想的《商君书》中专有《弱民》一篇,其开篇就提出“民弱国强,国强民弱”的政治公式,强调“有道之国,务在弱民”的思想。

在商鞅的逻辑中,只有压抑民众的欲求、智能、意愿、权利,才能够强迫他们服从君主所制定的“法”,而只有所有民众都甘受奴役、服从法,国家才能强大。

所以商鞅苦口婆心的教育君主:“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以刑治民,则乐用;以赏战民,则轻死。故战事兵用曰强。民有私荣,则贱列卑官;富则轻赏。治民羞辱以刑,战则战。民畏死、事乱而战,故兵农怠而国弱。”

总而言之,商鞅这家伙的逻辑,就是要把民众约束的死死的,让他们最少限度的从国家的强盛中“分肥”,这样才能让他们“好管”。

正因如此,很多严肃史家在写到商鞅最终下场时,都抑制不住幸灾乐祸之情,说他是“作法自毙”。

说白了:活该啊!

基于这种阴毒至极的思想建立起来的权力体系,你当然不能指望老百姓能从秦帝国的强盛中获得什么好处。

至于贵族,在商鞅变法中他们一开始就被列为了被打倒的对象,整个中国贵族精神的没落,自商鞅变法始。

所以,在整个秦帝国中,最终从其扩张崛起中受益的,似乎只有皇帝一人。他在这场对内和对外同时发动的无限度的兼并游戏中大权独揽,享受了无上的尊荣。

然而,这个秦帝国最高统治者的人生真的就幸福吗?

他为了保障自己的权力,赐死了自己的“相父”,幽禁了自己的母后,扑杀了自己的弟弟,疏远了自己的儿子。在晚年躲在深宫中拒绝与人相见,并疯狂的惧怕死亡,为了追求长生不老药而相信低级骗术,最终死在这一迷途当中。

至于死后其儿子胡亥的故事,那更是一个知名的悲剧,这个本性其实并不太坏的年轻人上台之后迅速的沦入了癫狂,屠杀了自己兄长和几乎所有兄弟姐妹,然后在短暂的穷奢极欲当中以“二世而亡”为秦帝国画上了句号。

在秦二世的生命最后时刻,面对来逼宫的赵高,刀架在脖子上,秦二世这个倒霉孩子总算清醒点了。

他苦苦哀求:我不当皇帝了,当个王行不行?当诸侯行不行?当个大夫行不行?当个庶人行不行?

但得到的回答,都是不行。

他的生命,已经被之前的挥霍过度透支了。

是的,绝对的权力,不仅导致绝对的腐败,也通向权力持有者的自我毁灭。

所以秦帝国的崛起,是一场没有任何人群从中受益的宏大悲剧,六国的百姓与士族被屠杀,秦国臣子和民众被驾驭奴役,甚至看似至高无上的皇帝本人,也因绝对的权力而扭曲变态,走向毁灭。

这就是一场空前宏大的悲剧,也正因其创痛之巨,中华民族才在其后进行了自省与自新。

秦虽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但其立国思想内核中所散发出的那种毒性,让我们没有办法将其直接将其化用过来,作为我们民族的旗帜来使用。 在秦帝国尸体上建立的汉朝,选择用道家的“无为而治”和儒家的民本思想去消解秦朝法家制度中的毒性,用了几百年的时间,好不容易才勉强愈合了这道创伤。

我们的民族,用“汉”而非“秦”来自称,是有其深意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中国足协部门缩减
  • 编辑:小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