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宁文化  教育

星云大师圆寂重温他的129句智慧格言|深长

星云大师圆寂重温他的129句智慧格言|深长

  2023年2月5日(正月十五日)下午,中国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安详圆寂,享耆寿97岁。

  星云大师俗名李国深,生逢乱世,1939年随母亲前往南京寻找在那里谋生却失去音讯的父亲,偶遇栖霞寺的知客僧,12岁便出了家,师父赐他法名“悟彻”,号“今觉”。

  而后来更为人知晓的法号“星云”,则是他1947年翻看《王云五大辞典》时有所感悟为自己更改的。

  当时书中有一幅壮阔的“星云图”,注释写着:宇宙未形成之前,无数云雾状的星体结合,又大、又古老、又无际。

  如今我们看到,这种对人生追求的无边探索,和对他人有所给予的深切关怀,成为了星云大师一生鉴定践行的信条。

  有人说:“星云大师是百年少见的坎坷僧、奋斗僧,十方艰险备尝,众苦咸集一身,却又能在满天乌云笼罩的困境里脱牢笼、出险关,凭仗半生修持功夫转苦为乐,以苦为解脱。”

  “对于死亡,我从小就有一个不在乎的想法,数十年的人生岁月,在死亡的边缘来回也走过多次,如:枪林弹雨中、监狱的蒙难、心脏的开刀,四、五十年的糖尿病,两次中风,骨头跌断,抽筋剥皮……这许多苦难,贫僧都不计较。”

  在世人看来,星云大师携在全球各地创建了近300多个道场、16所佛学院、20多个美术馆、30余个图书馆、5所大学、100多所中小学……

  加之星云大师一生笔耕不辍而版税丰厚,很多人觉得他该是非常富有,这也就成了他在遗嘱中所回应的第一个问题:

  “我一生,人家都以为我很有钱,事实上我以贫穷为职志。我童年家贫如洗,但我不感到我是贫苦的孩子,我心中觉得富有。

  到了老年,人家以为我很富有,拥有多少学校、文化、出版、基金会,但我却觉得自己空无一物,因为那都是十方大众的,不是我的。

  在世界上,我虽然建设了多少寺院,但我不想为自己建一房一舍,为自己添一桌一椅,我上无片瓦,下无寸土,佛教僧伽物品都是十方共有,哪里有个人的呢?但在我的内心可又觉得世界都是我的。”

  买幻灯片、投影仪、宣传车,成立中国第一支佛教歌咏队、第一个佛教文艺补习班、第一个佛教文艺社、第一个佛教念佛堂、第一个佛教读书会……越来越多优秀青年受到感化出家入道,星云的声名也传遍了中国。

  各地邀请星云讲经的人络绎不绝,他四处奔走还是“供不应求”,那是他第一次有了“培养专业化人才”的念头。

  于是他创办寿山佛学院,开始培养学生,没想到学生也一届届越来越多,直到寿山寺都难以容纳,星云开始感叹:“能有一座很大很大的道场就好了。”

  但钱凑齐了正准备签约时,依严感叹:“澄清湖是观光胜地,我们在这里建庙,真是沾光,游客一定会顺道前来参观。”

  1966年,一对越南华侨夫妇筹款,在高雄买了一处山坡,想建海事专科学校,但因与合伙人意见不和,项目夭折。于是夫妇俩想把这块地卖出去还债,但此地偏僻荒凉,到处兜售都无人承接。

  夫妇俩辗转找上星云,希望他援手买下,“还不了债,我夫妻俩只有一途。”星云见状,万般不忍,便说:“我筹了一笔钱,正准备买地,那就买你的吧!”

  星云大师带着和义工,砌砖墙、锯木料、挑砂土……虽然辛苦无比,但大家同心协力,就这样一分一毫地建起了佛光山的一切。

  “我一生,人家都以为我创业艰难,事实上我觉得非常简易;因为集体创作,我只是众中之一,做时全力以赴,结果自然随缘。

  许多人以为我善于管理,事实上我只是懂得‘无为而治’。感谢大家互助合作,除了戒律与法制之外,我们都没有权力去管理别人。

  对于世间的一切,来了,并没有觉得欢喜,去了,也没有觉得可惜。总想,人生应该任性逍遥,随缘自在,能够与道相应、与法相契,就是最富有的人生。”

  开山建寺后,星云大师开始描绘他的壮阔蓝图,把佛光山作为实验之地——开创人间佛教、生教,并基于此提出了“四大信条”:

  “我一生,服膺于‘给’的哲学,总是给人赞叹、给人满愿;我立下佛光人工作信条: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

  “河北博物院曲阳石雕馆有一尊北齐佛造像,其佛首曾流失海外20年,7年前由星云大师捐赠得以完整。他一直在为两岸交流做出努力,这只是一个很小的片段,但对河北人来说,值得铭记。”

  ▲2013年1月7日,星云大师在博鳌禅寺举行两岸和平祈福,并为万佛塔玉佛开光。由南海网记者秦彦摄。

  “坚持创新,吸收青年力量,培养专业化人才,这是以产业化思维发展人家佛教啊,大俗大世,大公大德。”

  “对于人生的最后,我没有舍利子,各种繁文缛节一概全免,只要写上简单几个字,或是有心对我怀念者,可以唱诵‘人间音缘’的佛曲。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一般人总是把对自己不友好的人,当成是自己的敌人,其实人生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是我们自己。因为外面的敌人容易了解,容易防备,反而是自己不容易认识自己,不容易明白,不容易控制处理。我们对自己的贪欲往往禁止不了,脾气、嗔恨也化解不了,于是自己成为自己的敌人,处处招愆怨、惹灾祸,所以人生最大的敌人是我们自己。

  人生最大的毛病是自私:人是血肉之躯,身体上难免会有老、病、死。其实心理上的毛病更大,心理上的毛病是什么?是自私。人由于自私,不能扩大心量,不能进步成就,不能升华自己,所以一个人除了注意保健,使之无病无痛以外,还要把心理上自私的毛病治好。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无知: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没有钱,没有势,也不是没有地位,没有职业等等。最大的悲哀是无知、不明理,不能认清世间的,不能认清人我的关系,不能了知世界的一切因缘、因果,这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人生最大的错误是邪见:一般人犯了错误,如果是事情上的错误,还可以改正。最大的错误就是邪见,也就是思想上有了误解,认识上有了偏差。不但不知道自明自正,而且还自以为是,这是现代社会上很多人容易犯的毛病,线.

  人生最大的失败是骄慢:所谓“谦受益,满招损”,一个人如果自高自大、贡高我慢,不管走到哪里,都不会受欢迎,所以骄傲、傲慢是人生最大的失败。

  人生最大的烦恼是:有人说,世间充满忧悲苦恼,因为娑婆世界本来就是堪忍的世界,所以充满烦恼、痛苦。什么是最大的痛苦呢?有人说是饥饿,有人说是情爱,其实真正的烦恼痛苦是。譬如我们对于钱财、美色、饮食的,对于权力、名位的,凡是与我有关系的都希望拥有。因此丛生,当这些得不到满足时,就生起了烦恼。所以人生最大的烦恼是。

  人生最大的无明是怨尤:无明就是不明白、不明理。因为不明理,所以遇到不如意时就怨天尤人,上怨苍天不保佑,下尤世人不帮忙。对眷属、朋友、国家、社会都怨尤。甚至烦恼怨恨的时候,拿起家里的茶杯桌椅来摔,这就是人生最大的无明。他不怪自己,反而怨天尤人,怨眷属,怨朋友,拿桌椅、茶杯出气,线.

  人生最大的忧虑是生死:生死是人生的两件大事,也是最大的忧虑。生时争名夺利,尔虞我诈;一旦无常来临,又恐事业、爱情、财富都将转眼成空,所以不管生时死时,随时忧心忡忡,真是人生的大忧虑。

  人生最大的过失是侵犯:我们最大的过失,就是侵犯。侵犯人家的生命、财富,侵犯人家的名节,所谓杀盗邪淫,恶莫大焉。

  人生最大的困扰是是非:有人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是非让我们感到苦恼不已,但是所谓“是非朝朝有,不听自然无”,只要我们能够做到不听是非、不传是非,何必争来扰去,徒增苦恼!

  人生最大的美德是慈悲:一个人最大的美德,不是长得很漂亮,也不是拥有很多的财富,很多的才能,人生最大的美德是慈悲。所以宁可没有才干、没有学问,但是不能没有慈悲,慈悲心才是线.

  人生最大的勇气是认错:人要有勇气,勇气不是跟人家打架、殴斗,也不是跟人家争执、计较,最大的勇气是自我认错。觉得我不应该说这一句话,我不应该做这一件事,我不应该妨碍你。能忏悔认错的人,才是最大的勇者

  人生最大的能源是信仰:我们常说要开发能源,能源不一定是指山中的矿产、海底的珍宝;也不一定是天然气、太阳能,人生最大的能源是我们的信仰。因为信仰里面,有财富、有功德、有宝藏

  人生最大的修养是宽容: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有修养的人。什么是最大的修养呢?就是宽容。所谓“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我们待人要宽厚、要包容,不管别人待你好与不好,都能谅解,都能包容,这才是人生最大的修养。

  人生最大的欢喜是法乐:一般人总是从外在的物欲感官上寻求快乐。譬如一句赞美的话,就欢喜半天,但是赞美的欢喜一下就过去了;希望得到金钱的欢喜,但是金钱如水流,霎时用尽;希望得到旅行的欢喜,但是千里万里眨眼过去,欢喜也会消失。唯有一种欢喜是永恒的,那就是法乐。法乐就是知识上、见解上、修行上、禅悦上的快乐,是能终身保有、永不逸失的。

  人生最大的希望是平安:财富、名位是大家所热衷追求的。但是如果求得了财富、名位,却失去了平安,这样的人生没有希望,没有意义。所以人生最大的希望是平安,所谓平安就是福。

  人生最大的发心是利众:我们经常听到佛劝人要发心。到底要发什么心呢?要发善心、好心,也就是利益大众。譬如我说一句话对大家有利益,我做一些事对大家有利益,我修桥铺路,只要能利益大众,我就会发心去做,这是最大的发心。

  世间最好的东西,是欢喜;世间最贵的善举,是结缘;世间最大的力量,是忍耐;世间最强的愿力,是甘愿。

  水之性,在由高而下,故宜因势利导,以为疏通之则;人之性,在有所获得,故当喜拾布施,以为结缘之方。

  布施可以种一收十,持戒可以三业清淨,忍辱可以自他得益,精进可以无事不成,禅定可以身心安住,智慧可以洞察秋毫。

  为人父母,要心甘情愿养育子女;为人师长,要心甘情愿作育英才;为人学生,要心甘情愿承受教诲;为人子女,要心甘情愿孝养父母。

  以力服人,时间短暂,功效浅;以德感人,时间久长,功效深。与其用力服人,不如用德感人;与其用力做事,不如用德做事。

  在心量方面,要能容纳不喜欢的人;在做人方面,须具备谦虚卑下的心;在事业方面,要有舍我其谁的愿力。

  有苦有乐的人生是充实的,有成有败的人生是合理的,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有生有死的人生是自然的。

  龙要游到大海里应付猛浪,才能活动自如;狮要跑到山林里击败群兽,才能展现英姿;鸟要飞到虚空里接受挑战,才能学会翱翔;人要走到社会里承担考验,才能快速成长。

  倏忽因缘,点滴把握,则跟前一时,跨越千载;一时不异千载。千年暗室,一灯即明,则虽经千载,尽在一时;千载不异一时。

  只要耐烦有恒,时间的浪潮会将小人物推向时代的前端;只要脚踏实地,历史的巨手会将“小”因缘聚合成丰功伟业。

  做人要像一面镜子,时刻自我观照;做人要像一只皮箱,随时提放自如;做人要像一本簿子,不断记录功过;做人要像一枝蜡烛,永远照亮别人;做人要像一个时钟,分秒珍惜生命。

  一个良将,残兵败卒也能训练成勇士;一个明医,枯木朽石也能炮制成仙丹;一个名匠,破铜烂铁也能锻炼成精钢;一个巧妇,剩菜残羹也能烹煮成佳肴。

  成功的里面,包含了多少辛酸;名人的双肩,承受了多少压力;荣耀的背后,付出了多少代价;伟大的成就,奉献了多少牺牲。

  飞鸽千里传书,才有人豢养;骏马万里奔驰,才有人喜爱;海豚尽力演出,才有人喝彩;做人力争上游,才有人欣赏。

  春天,不是季节,而是内心;生命,不是躯体,而是心性;老人,不是年龄,而是心境;人生,不是岁月,而是永恒。

  真正的感情应该不是占有,而是一种奉献。但是,一般人却不容易做到,总是以一种嫉妒的心理来拥有感情,甚至于用一种永不满足的态度来争取感情。这种感情并不纯洁,真正的感情应该从奉献中获得,因为用奉献的态度获得的感情才是最崇高的感情。

  俗语常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一个人不要把感情用在少数人的身上,不要局限于自己所认为的“有缘”,应该扩大心胸,视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兄弟姊妹,学习观世音菩萨的“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什么人有困难,即施恩惠给谁,这就是菩萨的精神。

  聪明的人,凡事都往好处想,以欢喜的心想欢喜的事,自然成就欢喜的人生;愚痴的人,凡事都朝坏处想,愈想愈苦,终成烦恼的人生。世间事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间。我们的想法可以想出天堂,也可以想出地狱。

  “学会失去才能培养美德”,我能与他人和解才能富有同情心;“当然,自由是如此容易。”享受它,享受它。

  凡事都有利弊,只要你懂得平衡道路,以大的观点来看,死石死木也可以当药用;凡人皆有长短。只要他们知道如何利用人,他们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他们也可以成为钢铁。

  水的性质,由高到低,所以要适当引导情况,疏通规则;人的本性是后天习得的,所以当他喜欢收集金钱时,他认为他是受约束的。

  牙齿坚硬易碎,故圣人性情温和;刀刃锋利而锋利,所以圣人是高尚的;神龙难见,所以圣贤归谦;渤海是汪洋测不出来的,所以圣贤归深。

  赏可以种十种,持可以戒可以三净,忍可以辱可以受益于他,可以无为,冥想可以身心舒畅,智慧可以洞悉。

  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是快乐;世界上最昂贵的善行是婚姻;世界上最大的力量是耐心;世界上最强大的是自愿。

  你不可能同时拥有春花和秋月,不可能同时拥有硕果和繁花。你不可能所有的好处都是你的。你要学会权衡利弊,学会放弃一些什么,然后才可能得到些什么。你要学会接受命的残缺和悲哀,然后,心平气和。因为,这就是人生。

  以金相交,金耗则忘;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逝人伤;唯心相交,静行致远。

  有的人值得被人利用,故能成才;有的人堪受被人利用,故能成器;有的人不能被人利用,故难成功;有的人拒绝被人利用,故难成就!

  人生没有真正的绝望。树,在秋天放下了落叶,心很疼,可是整个冬天,它让心在平静中积蓄力量。春天一到,芳华依然。只要生命还握在手心,人生就没有绝望。一时的成败得失对于一生来说,不过来了一场小感冒。心若累了,让它休息,灵魂的修复是人生永不干枯的希望。

  现在中国人有个误区,以为挤垮了谁,超越了谁,就是比谁强,以这种逻辑在成长着。其实,一个真正的强者,不是摆平了多少人,而要看他能帮助多少人——能帮助别人,这是德,能帮到别人,这是能。有德、有能的才是强者。

  口袋没钱,心里没钱,轻松一辈子;口袋有钱,心里有钱,劳累一辈子;口袋没钱,心里有钱,痛苦一辈子;口袋有钱,心里没钱,快乐一辈子。

  人生当中,唯有信仰、满足、欢喜、惭愧、结缘、平安、健康、智慧等,才是真正的财富,才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踏实与充足。

  真人不露面,露面非真人。禅宗的丛林里,多少烧火的、挑水的、煮饭的苦行者,都是在工作中参究悟道,凡夫肉眼是无法识得线.

  第一富有的人是谁?《佛所行赞》卷五中说:“富而不知足,是亦为贫苦。虽贫而知足,是则第一富。”是贫?是富?在于我们懂不懂得知足,能不能够在当下的因缘中,寻出一片自在清淡的人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关于教育方面的名言
  • 编辑:小东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