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宁文化  教育

盘点2021年度教育热词:交叉学科集思未来与高校携手行动

盘点2021年度教育热词:交叉学科集思未来与高校携手行动

  2022年2月8日,教育部官网发布《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其中在“提升高等教育服务创新发展能力”一点提到:试点建设一批学科交叉中心。

  学科交叉融合是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特征,是新学科产生的重要源泉,是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有效路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

  2020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关于设置“交叉学科”门类、“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和“学”一级学科的通知》,交叉学科正式成为我国第14个学科门类。

  2021年1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交叉学科设置与管理办法(试行)》,首次明确对交叉学科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建立了交叉学科放管结合的设置机制和调整退出机制,明确了交叉学科学位授予和基本要求,构建了交叉学科的质量保证体系。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新兴交叉学科建设路径思考》一文指出,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催生新兴先进的技术,进一步驱动科技产业发展,为社会存在的系列问题带来多元视角和新的解决思路。

  交叉学科近几年成为了高教领域的热门名词,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提到的“试点建设一批学科交叉中心这一举措,可以说是顺势而为。强大的社会需求驱动学科交融,交叉学科应时而生、因需而建。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本职所在,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强化人才培养体系改革。高校从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出发,倒逼现有教育教学改革。因此,除了建立基于校企联合的新型交叉学科人才协同培养模式外,充分利用企业优势资源,校企合作共建课堂、共建项目,探索在地国际化教育被各大“双一流”高校采用。

  目前,集思未来所提倡的研究导向性项目制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与设计开发的配套课程和项目已进入多所“双一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课程,成为其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一部分。

  2021年5月,集思未来与兰州大学共建兰州大学-集思学院合成生物合研究中心。双方将在科教融合、合成生物学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譬如,集思未来每年为兰州大学生物专业学生提供不少于两个“海外名校导师科研项目”项目名额及全额奖学金等在内的多项合作,丰富兰州大学学子的学习体验,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就业发展机会。

  集思未来以优质海外团队的本土化去助力高校着力培养和造就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上初心不改。

  2021年,集思未来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导论等国内外教授共同授课的交叉学科课堂走进华南理工大学,双方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聚焦交叉学科课堂建设;集思未来的国际化研究导向型课程走进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南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集思未来的“临床医学综合课题:临床思维培养及学术论文写作方法探究”课程走进吉林大学;集思未来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合作“在地国际化交叉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课题 ”… 截止2022年,集思未来已与国内百所高校建立或达成合作关系,期待与更多高校沟通交流关于交叉学科及国际化人才培养主题。

  在过去,传统的高等教育课堂给学生灌输知识就好比“授人以鱼”,知识的运用能力缺乏可持续性,容易被局限于特定的环境,当环境发生转换,知识便失效;现在,高等教育有了国家大量的资源政策投入,有了集思未来这样具有丰沛资源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体系革新就是要“授人以渔”,让学生学会在不同的环境下“取食”。

  以交叉学科建设为基础,基于产学研融合,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手段的改革,探索多样化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未来,将有更多的“集思未来”与高校携手行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