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南宁文化  文化

90后:现在轮到我们来守护“全世界”了!

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恰是这场疫情,让年轻人一夜长大。眼下,病毒尚未告破,疫情依然严峻,但因有了这群已经长大的“宝宝”,人们愈发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男护士自告奋勇上前线:“这是体力活,我们不上谁上?”

深夜十点,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应急病房护士余逸飞,带着叠音的话语从手机那边传来,“医院的男护士少,这是个体力活,我们不上谁上?!”还在A4应急病房中工作的他借了部手机,完成了与记者的短暂通话。

▲工作中的余逸飞

应急病房的排班每天一更新,有时还会临时加班。那天,余逸飞的班头从凌晨零点排到了早上8点,稍微休息调整过后,下午4点,他再次穿戴整齐一头扎进隔离病房,这个班直到第二天零点才能结束。

在隔离病房工作真的一点都不轻松。穿上闷热的防护服,一天下来内衣都能被汗水浸透;每护理完一位患者就要洗手、用酒精消毒,一天十几、二十几次地反复洗手,余逸飞手上的皮肤有了深深的皱褶;每天长时间戴着的口罩、护目镜,在他脸上刻下了难以消退的红色压痕……

“偶尔会觉得累,但咬咬牙就过去了。”虽然抗疫工作艰苦,但这里的医护人员从未想过退缩。“在这里,病人给予的温暖不少。”余逸飞说。

每个患者得知出院,总会高兴地向前来护理的余逸飞道别,“谢谢你这么多天的照顾,真是费心了。”有时面对一些不遵医嘱的患者,同房的病友也会帮着医护说话,“你看看,他们多不容易,就别添麻烦了。”

“患者很理解我们、尊重我们的工作,懂得我们的辛苦。”余逸飞说,这比拿多少工资、得到多少表扬更能激励人心。

大学生“小老师”云陪护:让医护心无牵挂,子女心不孤单

你冲在一线,我守护后方。爸爸妈妈冲上抗疫一线,谁来陪伴孤单留守的“医二代”娃娃?上海高校的95后大学生们主动出击、各展所长,用爱心陪护与前线医护一同抗“疫”,守望春天的到来。

▲志愿者正在和医护子女连线视频辅导

“大年三十,我在新闻里看见一个四五岁的孩子,看着电视里正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抗疫一线的医生不断喊爸爸,顿时泪目。

团圆夜,无数白衣战士告别家人奔赴抗疫前线,去守护千万人的健康。这样的对比太强烈了,我想为他们做些什么。”因为这个动人心扉的瞬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学生刘舒仪成了一名为前方医护人员子女提供“云陪护”的小老师。

像她一样,许多想参与抗疫的大学生们,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