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宁文化  文化

拓展绿城文化新维度 构筑城市文化大格局——南宁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南宁市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不断守正创新,大力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聚焦文艺精品创作,提高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水平,夯实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发展,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实实在在提高,为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在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新征程中谱写首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强大文化支撑。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作品。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是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主要任务。

  曾几何时,南宁市的舞台艺术精品不多。南宁文艺界资深人士雷务甲回忆:“南宁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1996年底,我们创作的舞蹈诗《红土声光》,凸显了民族文化,并在广西有一定的影响力。可以说,这部作品吹响了南宁艺术精品向民族文化进军的冲锋号。”

  1999年,南宁锻造民族文化精品舞剧《妈勒访天边》,让全国、全世界了解到南宁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雷务甲认为,《妈勒访天边》的成功还有一个重要意义——为今后艺术精品创作打下良好的人才基础。

  进入新世纪,南宁市文艺创作能力、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水平不断提高,舞台艺术精品创作进入“快车道”,相继打造了民族歌舞秀《绣球飞》、舞剧《百鸟衣》,以及粤剧《海棠亭》、大型方言话剧《水街》、邕剧《三进士》等。

  去年,南宁市根据广西壮族最具代表性人物刘三姐的故事,首次以舞蹈形式创新演绎经典传说,打造了舞剧《刘三姐》。文艺工作者李紫君表示:“市委、市政府聚焦文艺精品创作,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唱过春歌唱秋歌,唱过茶歌唱酒歌,唱不尽满眼的好风景,好日子天天都放在歌里过”,这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最深切的感受。

  南宁市每年在农历三月三举行南宁市“壮族三月三 八桂嘉年华”活动;民歌湖大舞台在每个周末都有群众性文化活动,新会书院的“邕州神韵”地方戏曲周周演活动,两个群众文化阵地成为“永不落幕的百姓舞台”;广西文化艺术中心每周都有国内外精品剧目上演;一年一度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大地飞歌”和“绿城歌台”群众文化活动……绿城周周有“歌圩”,处处欢声笑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南宁资深文艺界人士冯杏元表示:“以前,南宁市民能选择的文化产品比较单一,看一场演出是了不得的事。当时演出大多在工人文化宫举行,现场人山人海。如今,南宁既有高雅艺术殿堂,也有群众性文化活动演出固定阵地,还有传统戏剧传承发展阵地,多元文化场所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实实在在地增强了。”市民秦女士表示:“好歌听不尽,精彩表演看不尽。生活在这里,很幸福。”

  文化像一座城市的血脉,它随着城市的发展、变迁而呼吸。把文化从无形变为有形,人们才能看得见、摸得着、记得牢。

  曾经,南宁公共文化设施相对薄弱。文博工作者蒲晓东介绍:“1992年,南宁市博物馆正式成立。馆舍蜗居在城市一角,只有馆名没有馆址。南宁市便充分利用新会书院、粤东会馆等古建筑举办各类陈列展览。”

  近年来,南宁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对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2011年1月,南宁孔庙迁建落成,为广西规模最大的孔庙;2016年1月,南宁博物馆正式开馆;2017—2018年,对民歌湖大舞台的硬件设施进行了两次升级改造;2018年12月,南宁市图书馆新馆正式开放,阅读空间越来越舒适,可提供的服务越来越丰富;2019年3月,位于南宁园博园内的顶蛳山遗址博物馆建成并免费向公众开放,公众可了解到万年前南宁及周边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文明。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