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社会热点

社会热点话题评论别让“热点问题”跑了

从受众心理来分析,人们对社会热点的选择性关注,也在客观上导致了热点的动态变化。人们天然地更关注那些与自己利益相关的话题,对新闻当事人的命运产生共情,而对于离自己较远的事件则没那么关注。

与过去相比,一些外力因素对的影响越来越强。比如,一些商业实力已经展现了左右的力量,各种炒作、策划、水军在制造热点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又比如,新的热点会转移的视线,这也能够直接决定议题的热度和能见度。

当然,相较于“各家自扫门前雪”,如果人们有很多的社会参与意识,并对他人的利益也有关注,更有助于形成改变社会、推进制度变革的合力。

热点像走马灯似的不断变换,很多人刚弄懂一个新闻热词,就发现别人已在茶余饭后交换新谈资。对于这种现象,有人太冷漠,不关心他人的利益。我对这种持保留态度,因为人们应该会选择关注哪些新闻热点。社会是由具体的个人组成的,每个人更多地关心自己的权益,有助于建设一个“好社会”。

很多情绪没能纾解,很多疑团没能解开,很多还没被正视,但场上已基本看不到相关讨论。

热点的更迭,是大众传媒领域很正常的现象。我们不可能苛求人们去关注所有的热点事件,也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深入介入某个话题引发的讨论。毕竟,热点的发酵、形成和衰变,都是遵循一定的规律。从“新闻性”这个维度审视,哪些话题能舆情、一个具体的话题能够火多久,也都有可循之规。

五月已近尾声,突然觉得有些沮丧。过去一个月中,发生了好几件大事:有些事以死亡为代价仅让某个网站换了一种赚广告费的方式、有些社会事件至今扑朔迷离、有些政策令人不满,也都还没有得到正面回复。

这些在本月内生成的热点,在各自火爆几天之后,无一例外了沉寂。如果再往前看,当被问及上个月、上上个月有什么热点,估计很多人都会脑中一片空白。因为“善忘”,“烂尾新闻”源源不断地出现。

尤其那些拥有更多社会资源、话语权的机构和个人,应该担负起更大的责任。比如,别轻易让热点话题“跑”了,记得追问“断头新闻”的后续,提高公共讨论的质量。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