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考古记|当尘封两千多年的悬泉置大门被打开时
悬泉是戈壁大漠中露头的地下水聚汇而成的泉水,是东西120公里大道上唯一较大的水源地。在汉代悬泉置遗址未发现之前,悬泉最早见于唐代的文献记载。
1987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经过三次探查,在淤土中发现一枚写有“悬泉置以亭行”六个工整的隶书大字的完整的邮封简,汉代悬泉置遗址由此被发现。
“经过发掘我们打开了悬泉置已关闭了二千多年的大门,看到了毫无生气的馆舍、倒塌的房子、掉落的墙皮、破门烂窗、残简废纸……一切显得那样的败弊。”当时参与遗址发掘的考古工作人员何双全在文中写道,“它究竟是个什么单位?这里的人是怎样生活的呢?我们从他们丢弃在院外的垃圾场里找到了新气息……”
汉代悬泉置遗址
甘肃是全国最狭长的省份,东西长1800余公里,东接陕西,西连新疆,是古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其东部有多条通道,聚入河西地区后却形成了一条大道,于是便成为丝绸之路的黄金地段。在这条地段上,二千多年来,曾有多种人物穿越,各种事件发生。东汉人应劭《风俗通》说: “汉家因秦,大率十里一亭,亭,留也。盖行旅宿食之馆也。……汉改邮为置,置者,度其远近置之也。”《后汉书·西域传》记曰: “立屯田於膏腴之野,列邮置於要害之路。驰命走驿,不绝於时月。商胡贩客,日款於塞下。其后甘莫抵条支而历安息,临西海以望大秦,拒玉门、阳关者四万余里,靡不周尽焉。”这些记载描绘了丝绸之路的繁盛景象。时过境迁,当时的胜景无从知晓。谜惑之中,悬泉置遗址的发现,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证实了丝路的存在,展现了辉煌的历史,不可不敬仰矣。
悬泉的传说
悬泉是戈壁大漠中露头的地下水聚汇而成的泉水,是东西120公里大道上唯一较大的水源地,是大自然留给人们的生命泉,在此不知存在了多少年。但人们利用它却是很晚的事。
2006年夏天的悬泉
在汉代悬泉置遗址未发现之前,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资料,仅有唐代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图志》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唐代文书。唐以后不见经传,连悬泉这一地名也不见了,明清以后人们叫吊吊泉。从唐代文献记载看,唐代悬泉一名不但存在,而且继承了汉代的遗产,在这里设有地方政府悬泉乡,中央邮驿系统悬泉驿,保证着丝路的畅通。《元和郡县图志》卷四十记载: “陇右道沙州敦煌县,悬泉水,在县东一百三十里,出龙勒山腹,汉将李广利伐大宛还,士众渴乏,引佩刀刺山,飞泉湧出,即此也。水有灵,车马大至即出多,小至即出少。”敦煌文书《沙州都督府图经》(伯2005号)记曰: “悬泉水,在州东一百卅里,出于石崖腹中,其泉旁出细流,一里许即绝。人马多至水即多,人马少至水出即少。《西凉录·异物志》云:汉贰师将军李广利西伐大宛,回至此山,兵士众渴乏,广乃以掌拓山,仰天悲誓,以佩剑刺山,飞泉湧出,以济三军。人多皆足,人少不盈。侧出悬崖,故曰悬泉。”“悬泉驿,在州东一百卌五里,旧是山南空谷驿,唐永淳二年录奏奉勅移就山北悬泉谷置。”又《敦煌录》(斯5448号)载曰: “贰师泉,去沙州城东三程,汉时李广利行军渴乏,祝山神以剑劄山,因之水下,流向西数十里黄草泊。后有将渴甚,饮水泉侧而终,水遂不流,祇及平地。后来若人多即水多,若人少即水少,若群众大啖,水则猛下,至今如然。其贰师庙在路旁,久废。但有积石驼马,行人祈福之所,次东入瓜州界。”又S514号文书《唐大历四年沙州敦煌县悬泉乡宜禾里手实》。
从以上资料看,唐代的悬泉是非常热闹的地方,不但给泉水赋以神的力量,而且借它置乡建驿道,成为人气旺盛的圣地。而且又每每与西汉将军李广利相联系。那么这个地方在哪里?唐代遗址还在吗?李广利到过此地吗?汉代又有什么建制呢?
探访吊吊泉 寻找汉唐物
吊吊泉即唐代人称作的悬泉,也称贰师泉。因历史断档而易名。后人只知有个吊吊泉,又叫吊吊水。意思相同。位于敦煌市以东64公里南侧山谷中,此山实为祁连山山脉北部余脉,不与祁连山脉主脉相连,南侧为平坦的百里沙漠,北侧为广柔的戈壁,是戈壁与沙漠中间隆起的一道东西向山脉,东起瓜州县锁阳城镇西,西止莫高窟所在的大泉河东岸,地处石山与沙山的交界处。西边沙山即呜沙山,而东边的石山,全长百余公里,有三个名字,西段叫三危山、中段叫火焰山、东段叫截山。
火焰山山形高大陡峭,险仞直立,犹如刀斧劈裂之形,峡谷幽静深邃,南北可通。吊吊泉在火焰山北端沟口处。南高北低,依次有五个泉眼,常年有水流出,其中东侧山体半腰流水量最大,从上至下悬吊而下,形成小瀑布,聚汇在最下边的大泉中,周边水草茂盛,植被发达,红柳、胡杨挺拔,芦苇、罗布麻遍地,且常有小鸟光顾。远听有水声,近观有水泉,景色优美,实为荒漠小绿洲。说来神奇,此水人少水出少,人多水出多,无人水不涸。成为当地人眼中的神泉。经常有人到此游玩凭吊,也更是马牛骆驼必饮之水,人畜共享,天作之合。
悬泉置遗址周边风貌
1987年8月,开展全国文物第二次大普查,根据省文化厅安排,各县先开展调查,当时正值配合敦煌飞机场建设,省考古研究所进行考古发掘,县博物馆的同志抽出去调查。一星期后,荣恩奇、韩耀成等来说新发现一处遗址,但时代难定,相约同去察看。我问在什么地方,他们说在吊吊泉。第二天动身前往,第一次他们租用农民的拖拉机,这次启用了他们一般不用的北京吉普,一路兴冲冲奔驰在三危山下脚下,一个小时过去了,路越来越难走,无路可走了。下车步行,没走几步一条大沟挡住了去路,才发现走错了路,急忙返转,另找道路,又错了。第三次才找到了正途,但找到时已是下午5点多了。遗址在沟口西侧缓坡上,并没有在吊吊水山沟里。遗址地表因长期的风蚀和洪水的冲刷,显得凹凸不平、支离破碎,表面因含碱量较大而结成硬壳,围绕地表察看,有零星灰陶碎片露出,在洪水冲沟内有丝绸碎片留存。天色渐黑,带着采拾的遗物返回。仔细辨认,灰陶片有汉晋特征,怀疑应是汉晋遗址。
第二天再次前往,一大早乘着天凉出发,因是土路,64公里路北京机普也跑了两个小时,10点时分到了遗址。我们先去找吊吊泉,山沟内没有道路,汽车无法通行,只好徒步,沿着河床步行1小时找到泉水,洗脸纳凉,景色甚美,但无任何古代遗迹。接着穿越悬泉谷,顺山谷南去,出得山口,展现在眼前的是望不到边的沙漠。于是原路返回,一路不见有任何水迹,只有北谷口处才有水泉。正如前述景象。第一次领略了悬泉谷的美丽和悬泉水的甘甜。留连忘返,出谷到遗址时已是下午2点了,归途中与列队前去悬泉饮水的驼队打了个照面,也许是地处无人区的缘故,相见甚亲,互相瞅着错肩而去。骆驼无人看管,全靠自己接踵去享用甘泉。我们回到遗址上继续察看,捡到更多的陶片、丝织品、毛制品残片,还捡到了从木简上削下的保留有字迹的削衣残片。从这些遗物可断定这里是一处汉代遗址无疑。我们带着新发现的喜悦顺利返城。
又过了一个星期,已是8月下旬了,天气异常炎热,贼心不死,相约第三次探查,早上出发,带上干粮,在遗址上反复盘查,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西部边缘近冲沟的淤土中发现一枚完整的邮封简,擦去泥土,“悬泉置以亭行”六个工整的隶书大字展现在眼前。原来这里是汉代悬泉置的所在地。本来想找唐代悬泉驿,结果找到了汉代悬泉置,真是出乎意料。悬泉置就这样被发现了。将悬泉的历史推到了汉代,看来唐代人的传说可能有一定依据。历史有时就是这样的不可琢磨。
庚午至壬申 三年大发掘
1987年悬泉遗址被发现以后,原本计划就地原状保护,不做考古发掘,为此我与前任考古所长岳邦湖、副所长张学政、省博物馆长初仕宾,在文物处长钟圣祖带领下,到遗址上考察、商讨保护方案。但经1988、1989年近三年的保存情况看,令人担忧,一是经过两场大雨的浸蚀和沙尘暴的袭击,部分灰区被揭开,质底轻薄的文物被暴露。二是已发现有盗掘现象。迫于此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从1990年开始至1992年为止,连续进行了三个年度的抢救性发掘。
1990年10月,悬泉置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1990年10月2日进入工地,1991年1月底停工,为第一次发掘。考古所派出了我和周广济、田建、王辉、柴生芳、水涛、吴荭、魏文斌、马更生等9人组成的发掘队出征。遗址附近无居民,周围是光秃的石山和芒芒戈壁,无处扎营,只好租用4公里以外安敦公路上瓜州县公路局甜水井道班的房子,借用敦煌和瓜州县博物馆的桌板、床板,租用瓜州县招待所的被褥,借用敦煌莫高镇靖远村农民工的火炉,自购煤炭等生活用具,建成了简单的生活基地,由于条件所限,租用的6间房子,3间作为我们的宿舍和库房,3间作为民工住房和灶房,吃饭只好共同搭伙了。这里没电也没水源,更无通信设备。照明只好用蜡烛,用水只能租用四轮拖拉机去悬泉运水,紧要时去60公里外的瓜州县城邮电局打电话。每天伙食只有面、白菜、土豆。用水最为紧张,每拉一次水最多用两天,为了保证吃饭和饮水,洗脸、漱口只能免去,真是进入了二千多年前的悬泉置时代。
1990年10月,悬泉置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严冬的悬泉置异常寒冷,早上10点以前,下午4点以后必有大风来袭,所以最好的工作时段是上午10点至下午4点。鉴于此我们决定早上9点出发,顶风步行3公里里,10点到工地,下午4点又步行返回,每天如此,艰苦的环境,简约的生活,使得个个早出象人,晚归象鬼。尽管这样,大家的热情不减。没想一场大雪偷偷降临,开工第一天打开门一看,戈壁原野白色芒芒,在太阳照耀下顿显金黄,一行人犹如一条长长的神龙,摇摆着快速进入工地。由于遗址地处高地,来到顶点四周张望,天地一片,我们犹如盘古。天晴气爽,心情舒畅,按分工集体扫雪,不一会在白色大地上开出若大一片黑色的地方,把悬泉置请出在外,洗去覆面的尘霜。先从西边开始布置方位角5x5探方29个,并以编号。然后分工开展工作,水涛、吴荭、魏文斌负责测绘地形图,我和周广济、田建、王辉、柴生芳等每人负责一方开始试掘。这一区域为灰积区,距建筑遗址尚远。所以地层堆积较厚且复杂, 揭去地表厚5厘米硬壳后即是厚10厘米扰土,之下即是文化层。文化层堆积杂乱,仅从土质、土色难以区分,必须结合包含物判断,所以采取先划小层,后再并层的办法,仅量做到划层准确。经过两天的工作,掌握了堆积规律,弄清了基本层位关系。其特证是:1.首先堆积厚薄不均。2.相同的层位不一定在同一平面上,这是原堆积时先形成堆状后经再次平整的结果。3.不同的探方内地层是各不相同的。4.各层包含物不同,数量亦相异。各种物质倾杂,简牍、丝织品、漆木器、陶器、柴草、人畜粪便、各种骨骼等共存。5.柴棒、草桔、芦苇、沙土、小砾石互叠,土质、土色不明显,不能作为划层的依据。6.每层中包含的记年木简才是划分地层的唯一标尺。
取得这些经验后,发掘工作顺利进行。到12月底,完成了29方的发掘,获得木简与5000余枚,其他各种文物千余件。收获甚丰。由于天气越来越冷,难以为继,在工地上过了个简单的1991元旦后,回填了部分遗迹,结束了第一次发掘。
1991年五月,天气渐暖,但悬泉正值风季,加之去年租用道班的房子因他们职工要用而不能续租,无奈只好在工地自建房舍。所里派出田建、柴生芳、厐述森三同志前往工地,一边搞基建,一边清理回填的遗迹,开始了第二次发掘。经一个多月的建设,在悬泉谷口盖起一座小型的简易小院,建立了生活基地。大大改善了去年的生活窘景。为加强发掘力量,调整重组了发掘队伍,包括我和柴生芳、闫渭清、吴礽骧、张俊民、蒲朝绂、马建华、毛瑞林、李永宁等。再次重新布探方,将灰区和遗址区全部覆盖统一布限象角探方,并分区:灰区为丨区,遗址区为丨丨区和丨丨丨区,北、东部边缘带为四、五区。主要任务是全面清理建筑遗址区域,清理出东、西、北三面坞墙体和坞墙内四周房子遗址。坞内遗址较散乱,早晚叠压打破关系很复杂,晚期活动对早期遗存影响甚大,晚期遗存上部距地表近,因受干扰部分保存较差,清理后保存晚期面貌,而早期遗址不再下挖。通过发掘弄清了建筑结构。同时完成了西部灰区的全面清理。获得木简7000余枚,麻纸400余片,其他各种文物2000余件。新发现众多墙壁题记。发掘工作持续至年底,完成了第二次发掘任务。
1992年5月,天暖时继续开工,基本上原班人马上阵,在复核上次资发掘资料的基础上,主要开展东坞墙外遗址和南坞墙外马厩遗址的全部揭露和清理。这两区域遗址结构相对简单,内含文物较少,但堆积物很厚,特别是马厩部分,堆积物厚达1.2米以上,且都是草灰和马粪堆积,工作难度不大,但异常费力费时。奋战半年,清理出了原貌,获取了完整资料,完成了第三次发掘。为了保护巳发掘的遗址,只好回填沙土,结束全部发掘。后来在遗址南部和东西两侧,依山体和冲沟边修筑了50年一遇的防洪堤坝,有效防止了山洪的冲刷。
癸酉至己卯 七年之整理
1992年发掘结束后,从1993年开始进入室内整理。由发掘工作量大,当时调动了所里各科室各专业的主要力量参与协同作战才完成了田野发掘工作。进入室内整理阶段后,因各科室各有不同的任务和各自的专业方向,原参加发掘的同志大都顾不上参加本次整理,整理任务全落在汉简研究室。当时本室人员较多,是研究汉简力量最强的时期,包括我在内,还有初仕宾、徐乐尧、薛英群、吴礽骧、任步云、张邦彦、李永良、张俊民、柴生芳等,但后来变化甚大,初、徐二位调回省博,薛参加居延发掘报告编写,吴、李二人在做敦煌马圈湾汉简的整理,任、张二老因年事已高,不能正常上班,只剩我和张俊民、柴生芳三人了,后来张德芳调来本室,另外请来张季容、闫秀莲、杜尉等作为后援。王元林、毛瑞林、戴春阳等不时前来协助,这样开始了全面整理工作。
悬泉置遗址出土的汉简
整理分两步,先简牍后器物。简牍中有一万余枚是无字的素简,依材质和尺寸及出土单元分类统计即可。另一万余枚是有字的文字简,包括完整的和残断的。由于出土地层不同,保存状况亦不同,上层简很干燥,下层简则有一定的湿度,但简牍上均粘满脏物,纯土易除,用毛笔刷扫即去,但有些简上粘有碱土和沙粒,不易清除,一不小心连字迹也被带离,所以第一步先仔细清除脏物,使字迹显现。第二步缀合断简,同层位中有完整的简,也有折断后丢弃的,根据断茬将其粘缀使其完整。第三步分类,将同类简相对集中排序。第四步根据纪年简和特征进行时代排序。第五步按探方按层位逐一编号,将号码写在背面或侧面无字处。第六步做卡片,对每一枚简根据现状,先画出形状,然后注明类别、材质、尺寸、字体、字数、纪年、文书性质、保存状况、特征等,对每一枚简做出全面记录。第七步依原简做出释文。做释文前先确定体例,如文字的厘定、繁简体的转换、各种符号的确定等,最后做出初步释文稿,对疑难字最后集中讨论修订。反复修改后成终稿。这一过程历时四年。
悬泉置遗址出土的汉简
简牍整理告一段后,即转入其它器物的整理,亦是分步开展,第一步先清洗,第二步按出土单元分类编号,第三步修复部分器物,第四步做器物卡片,第五步建立统计数据表,第六步挑选典型标本,第七部绘器物图,第八步拍照,第九步确定发掘报告题目。这项整理费时两年,基本完成后于2000年在《文物》杂志第5期上发表了简报等资料。从2001年开始转入发掘报告的编写,目前待出版。
认知悬泉置
通过对全部资料的整理,使我们对悬泉置这一设在大漠戈壁上的单位有了基本认识,同时也可以看出自西汉武帝开拓河西、控制西域、经营丝绸之路的远大战略目标的实现历程和悬泉置所起的作用。
1.选址绝妙 地利用尽
遗址选定在山前扇形高台之上,背靠火焰山,面临西沙窝,有居高临下之感。东西两侧又避开山沟水口,巧妙引流,避免了山洪的袭击。东侧入谷直通悬泉水,有用水之便。坐西向东,高墙大院,减缓了西北寒流和酷暑热浪的入侵。北侧大道东西延伸畅通。方寸之间,用尽了地利,体现了汉代堪舆家的良苦用心。
2.建筑布局合理 结构严谨
悬泉置手绘草图
遗址占地面积25000余平方米,主体建筑由三部分组成:坞堡院落,呈50米见方的方形院子,墙体用长47厘米、宽37厘米、厚12厘米土砖平铺错缝砌筑,遗址仅存下部,根据汉简记载的信息,推测原高应在8米以上。四角有角楼,现存东北和西南两角楼基础,东南与西北两角楼因风雨山洪所致无存。院内依四周坞墙筑有房子,或单间、或套间、套房内有卫生间,高台粪槽穿墙伸出屋外,形制尚存。这些房子维修叠压关系复杂,晚期房子下有早期房址,发掘时清理保存晚期房子,下层早期未动。院内清理晚期房子27间。根据出土简牍资料推测,西墙一排房子为专用客舍,即简文所说的传舍。北墙两排房子为办公区和公务人员用房。东、南墙下为厨房和公用厕所。坞院中央为空地,应为公共活动区。马厩,在南坞墙外,依外墙而建,长45米,宽8米。厩内堆积很厚的粪便和灰土。东门外南北两侧又筑众多房子,似为警卫用房。即汉简中常见的“非常屋”。这些建筑从汉简纪年提供的资料看先后连续使用了205年(西汉武帝征和元年前92年至东汉安帝永初七年公元113年)。
3.关闭二千年 重启坞堡门
悬泉置遗址出土泥墙题记
经过发掘我们打开了悬泉置已关闭了二千多年的大门,看到了毫无生气的馆舍、倒塌的房子、掉落的墙皮、破门烂窗、残简废纸……一切显得那样的败弊,它究竟是个什么单位?这里的人是怎样生活的呢?我们从他们丢弃在院外的垃圾场里找到了新气息。院子西墙外是专门用来填埋垃圾的区域,考古学上称作灰区。从这里发现了众多“宝贝”,这些宝贝全面展现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如大量鸡、羊、马、牛骨骼,说明他们顿顿有肉吃,但又发现大麦、粟、糜颗粒,证明主食是粮食作物,桃、杏、李核又说明还有果蔬供应。大量漆木餐具如筷、勺、匕、耳杯等,证明用餐很讲究,而且有酒水。吃之有肉有饭有菜,饮之有酒。生活蛮幸福的。大量各种丝织品残片、皮革、毛制品衣服残件,看来不缺衣少穿。硕大的麻鞋和娇小的皮鞋,表明这里曾有脚穿28码的大个子和脚穿12码的小孩子。用坏的丝绸粉饼和两面刻有“忠情”二字的木饼,难道这里曾发生过爱情故事?大量麻纸的存在,难道是纸张代替木简的时代已经到来?众多的铁质农具,难道这里还雇佣有种田的农民工?铜箭镞又证明这里有驻军?铜五铢钱又说明富豪有用不完的钱扔进垃圾桶里?等等各种残破的东西与简牍文书相印证,活龙活现了当时的社会场景。
悬泉置遗址 漆耳杯
悬泉置遗址 悬泉置
4.悬泉置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
据简牍文书记载,该置机构有置、厨、厩、传舍四大机构,置为总管、设有啬夫、丞以及属吏掾、书佐等领导和秘书岗位。厨主管歺饮,设啬夫负责。厩主管马匹,设啬夫负责。传舍主管接待住宿安排,亦设啬夫。啬夫,职官名,月享百石待遇的小官员。 住置官员如简文载: ·三月吏员簿:长以下八十二人,其廿一人长,秩四百石。守阳关候一人、丞、秩二百石。见。丨丨90DX丅0215(3):29。仅官员就有80余人,除外还有各种劳务人员亦不在少数。如戍守士兵: 悬泉置神爵二年正月戍卒名籍丨90DX丅0309(3):54。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刑徒: 悬泉置阳朔元年见徒名籍丨丨90DXT0215(2):1。更有日常工作的士兵: 丁亥,卒八十人积,其四人养,一人囗、定作七十五人。丨丨90DXT0215(4):47。(注:养,做饭的大厨,定作,每天天固定劳动的人。)
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住置人员很复杂,估计常住人员可达二百人以上。
5.主要资产情况
作为驿站,其职责是传递邮件和接待来往人员,那么主要资产就是马匹和车辆。如简文:
右令史以下百二人,马百二匹,匹一斗五升。用粟十五石三斗。校候司马以用廿一石三斗。丨90DXT0214(1):48。
传马一匹,骝,乘,左剽,决两鼻,白背,齿九岁,高五尺八寸。中,名曰佳指,柱,驾。V92DXT1610(2):16。
传马一匹,赤骝,牡,左剽,齿八岁,高五尺八寸,驾,名曰铁柱。V92DX丅1610(2):17。
建始二年三月戊子朔庚寅,悬泉厩啬夫欣敢言之,谨移传马名籍一编,敢言之。V92DXT1610(2):20。
阳朔二年闰月壬申朔癸未,悬泉置啬夫尊敢言之,谨移传车、车亶辇簿一编,敢言之。丨90DXT0208(2):1。
以上简文是悬泉置专用马与车的登记账本。马有统一的编号,固定的名称,并注明身高、年龄、毛色,使用情况等。车辆亦有统一编号。按月形成文书向上级报告使用和保存状况,形成了一整套严格的管理制度。
6.职责与任务
据简文记载,职责与任务可分为邮件传递和接待人员两大类:
(1)邮件传递
上书二封:其一封长罗候、一封乌孙公主。甘露二年二月辛未日夕时,受平望译骑当富,悬泉译骑朱定付万年译骑。丨丨90DX丅0113(3):65
皇帝橐书一封,赐敦煌太守。元平元年十一月癸丑夜几少半时,悬泉驿骑传,受万年驿骑广宗,到夜少半时付平望驿骑。V92DXT1612(4):11
入东、军书一封,皂缯纬,完。平望候上王路四门。始建国二年九月戊子日早食时,万年亭驿骑张同受临泉亭长阳。丨丨90DXT0115(1):59
出:东书八封,板檄四、杨檄三。四封太守章。一封诣左冯翊、一封诣右扶风、一封诣河东太守府。一封诣酒泉府,一封敦煌长印诣鱼泽候。二封水长印诣东部水,一封杨建私印诣冥安。板檄四,太守章,一檄诣宜禾都尉,一檄诣益广候,一檄诣广校候,一檄诣屋兰候。一板檄敦煌长印,诣都史张卿。一杨檄郭尊印诣广至。杨檄,龙勒长印,诣都史张卿。九月丁亥日下餔时,临泉禁付石靡卒辟非。V92DXT1611(3):308
(2)接待人员
人员接待中,又有内外之别,即国内公务人员和外国使者等。
内宾:
神爵四年十一月癸未,丞相史李尊,送护神爵六年戍卒:河东、南阳、颍川、上党、东郡、济阴郡、魏郡、淮阳国诣敦煌郡。酒泉郡因迎罢
卒送致河东、南阳、颍川、东郡、魏郡、淮阳国、并督死卒传蔧,为驾一封轺传。御史大夫望之谓高陵,以次为驾,当舍传舍,如律令。丨90DXT0309(3):237
建平四年五月壬子,御史大夫中丞臣宪,承制诏侍御史曰:敦煌玉门都尉忠之官,为驾一乘,传载从者。御史大夫延(年)下长安承书,以次为驾,当舍传舍,如律令。六月丙戌西。丨90DXT0112(2):18
建始二年三月戊子朔乙巳,氐池长延寿移过所,遣传舍佐普就,为诏送徒民敦煌郡,乘轺车一乘、马一匹,当舍传舍,从者如律令。/掾长、令
史临、佐光。四月己亥过西。丨90DXT0210(1):63
河平元年八月戊辰朔壬午,敦煌太守贤、丞信谓过所县、道:遣广至司空啬夫尹猛,收流民东海、泰山,当舍传舍,从者如律令。八月庚寅过,东。丨丨90DXT0315(3):36
外宾:
出粟六升,以食守属高博送自来乌孙小昆弥使者再食,东。丨90DX丅0110(2):33
建平五年十一月庚申,遣卒史赵平,送自来大宛使者侯奉献,诣……丨丨90DX丅0114(4):57
黄龙元年六月壬申,使臣宏、给事中侍谒者臣荣,诏传屯吏甘使送康居诸国客,斥候盖典副羌,为驾一封轺传,三月辛未……丨丨90DXT0114(4):277
送精绝王诸国客凡四百七十人。丨丨90DXT0115(1):114
甘露三年十月辛亥,丞相属王彭,护乌孙公主及将军、贵人,从传车马,为驾二封轺传送诣部者道上。御史大夫万年下咸阳,以次为驾,当舍传舍如律令。V92DXT1412(3):100
以食守属孟敞送自来鄯善王副使者卢匿等再食,西。丨90DXT0116(2):15
客:大月氏、大宛、疏勒、于阗、莎车、渠勒、精绝、扜弥王使者十八人、贵人……丨90DXT0309(3):97
各有数,今使者王君,将于阗王以下千七十四人,五月丙戌发禄福度用,庚寅到渊泉。丨90DXT0309(3):134
从以上这些实录资料中,可知悬泉置责任重大,任务繁重。各种邮件要准时传送,不能有任何延误。所接待的过往客人亦不能有丝毫马虎,弄不好得罪了上司,有被处罚的危险。慢待了外国宾客,那就是国际影响,会得到朝廷的查办。悬泉置啬夫职位不高,但担负的却是国家使命,只有谨慎从事。严以律己,认真履责。由此可知丝路工作的艰辛与危险。
7.丝路新发现
“丝绸之路”一词是李希霍芬叫响的,司马迁与班固虽然没有发明这一词语,但在他们的著作中满篇都有丝路大事记,就丝路走向可知大概,但落地何处并不可得知,我省1974年发掘出土的居延新简中保存有一枚“里程简”,上面记载着如下文字:
长安至茂陵七十里,茂陵至茯置卅五里,茯置至好止七十五里,好止至义置七十五里;月氏至乌氏五十里,乌氏至泾阳五十里,泾阳至平林置六十里,平林置至高平八十里;媼围至居延置九十里,居延置至觻里九十里,觻里至偦次九十里,偦次至小张掖六十里;删丹至日勒八十七里,日勒至钧耆置五十里,钧耆置至屋兰五十里,屋兰至氐池五十里。74EPT59:582
这枚简无题目,因记载了很多地名和之间的距离,故叫做了里程简,又因出土于汉代长城遗址中,每每未与交通邮驿相联系。无独有偶,悬泉置遗址中也出土了同类简,名称叫做"驿置道里簿",简文载:
仓松去鸾鸟六十五里,鸾鸟去小张掖六十里,小张掖去姑臧六十七里,姑臧去显美七十五里;氐池去觻得五十四里,觻得去昭武六十二里府下,昭武去祁连置六十一里,祁连置去表是七十里;玉门去沙头九十九里,沙头去乾齐八十五里,乾齐去渊泉五十八里。右酒泉郡县置十一,六百九十四里。丨90DXT0214(1):130
这两枚简原来是交通驿道道里的汇编本,从书写格式看,是按照各郡所属县的次序来排列的,因是残册断简,并不能获得全貌,尽管如此,使我们明确得知汉代开劈的丝绸之路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将具体路线明告于天下,按图索驿,这条道即今: 陕西西安一咸阳一泾阳一甘肃宁县一泾川一平凉一宁夏固原一甘肃靖宁一静远一兰州皋兰一景泰一古浪一武威一永昌一山丹一张掖一临泽一高台一酒泉一嘉峪关一玉门一瓜州一敦煌。这条丝路走了二千年,现今仍是必经之路。加之悬泉置遗址的发现,使我们更认识到了具体经营的过程。所以悬泉置是丝路上的航灯,丝路考古的明星。
(本文作者为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酒店营销策划方案 http://www.xinzhiliao.com/sj/dongji/16817.html- 标签:广州香山公园
- 编辑:小东
- 相关文章
-
百年考古记|当尘封两千多年的悬泉置大门被打开时
悬泉是戈壁大漠中露头的地下水聚汇而成的泉水,是东西120公里大道上唯一较大的水源地。…
- 一周艺术人物|巴斯在绘画里“冒险”,漫画家白土三平辞世
- 体坛联播|梅西遭遇15年来最差开局,C罗创社媒点赞数纪录
- 看展览|找路:1970-1980年代的台湾摄影
- 北京环球度假区:因审慎考虑展开全员核酸检测,环境采样阴性
- 这座湖州小镇有10座废弃粮仓,艺术家在里面做了什么?
- 特朗普削减的美国国家纪念地,被拜登恢复了
- 我爱我家:前三季度营收89.46亿元,同比增32%
- 从文震孟文集,看到“一位奇人与两位帝师”
- 多地推进免费接种HPV疫苗:广东将面向全省14周岁以下女生
- 民政部:今年已完成13项县级以上行政区划调整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