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宁魅力  特产

直播回顾 南宁市2021年主要农产品生产情况新闻发布会

直播回顾 南宁市2021年主要农产品生产情况新闻发布会

  南宁市政府新闻办于12月3日举行南宁市2021年主要农产品生产情况新闻发布会,邀请南宁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何史年;南宁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总农艺师欧桂兰;南宁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调研员吴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南宁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科长李敏主持。

  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南宁市主要农产品生产情况,今天我们非常高兴的邀请到南宁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何史年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总农艺师欧桂兰女士,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调研员吴诚先生。

  大家上午好!感谢参加今天的市政府例行新闻发布会,感谢记者朋友一直以来对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与支持。下面我就南宁市2021年主要农产品生产情况,向大家作简要通报。

  主要农产品稳产增收,关系民生、关系社会稳定,一直以来是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的决策部署,采取多项措施确保“米袋子”“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满足全市人民的生活需求。

  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全力推动农业经济稳增长各项工作,农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种植业方面:切实抓好粮食生产,粮食生产开局良好,早稻种植面积191.3万亩,产量75.15万吨,同比增长0.48%,完成自治区下达191万亩早稻面积任务的100.16%;目前,晚稻和秋玉米收获基本完成,我市开展的晚稻苗情监测显示今年晚稻苗情整体好于去年,从产量测定情况看,晚稻单产普遍略高于去年,我市实现粮食面积和产量保持平稳并略有增长的目标是有把握的。果蔬等经济作物生产总体平稳,稳中有增。蔬菜产量503.98万吨,同比增长3.81%;水果产量253万吨,同比增长17.2%。养殖业方面:畜禽、渔业生产稳步推进,特别是生猪产能得到较好恢复,肉类总产量51.99万吨,同比增长21.86%,其中猪肉产量27.38万吨,同比增长52.5%,禽肉22.34万吨,同比增长0.29%;水产品产量17.95万吨,同比增长4.83%。全市“菜篮子”产品量足质优。

  (一)狠抓粮食安全生产,落实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一是克服春旱影响,推进春耕生产。统筹安排人畜饮水和农业生产用水,科学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最大限度保障春季农业用水。市政府适时召开了全市春耕生产现场会,做出了具体的部署和要求。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种子、农药、化肥的违法违规行为,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筹措各级财政资金保障粮食生产,扶持建设优质大米全产业链项目、实施水稻种植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开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双季稻轮作项目和粮食高产示范创建等,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切实保障市民的“米袋子”安全充实。三是开展撂荒耕地摸底排查和复垦复耕工作。摸清了全市耕地撂荒底数,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制定了撂荒耕地处理办法和复垦复耕计划。

  (二)加快推进转型升级,促进生猪产能恢复。南宁市把生猪增产保供作为强一产促增长的重要抓手,纳入党委政府综合绩效考核和乡村振兴考核体系,逐级逐项分解落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实。一方面,加快生猪品种改良和供种能力提升,2019年以来新建改扩建的470家规模猪场中种猪场达到51个。拥有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4家、原种猪场5家、父母代种猪场6家。另一方面,出台激励政策。2021年安排市财政生猪全产业链项目资金2230万元,争取上级财政资金1.1亿元,支持种猪场、大型育肥猪场、洗消中心、屠宰加工厂和粪污利用设施建设等,打造生猪全产业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鼓励建设多层养殖圈舍,部分楼房猪场已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推广“专业化种猪场+专业化育肥猪场”等“多点式”养殖模式,生猪龙头企业采取兼并、注资入股、租赁、代养等合作方式,与全市近七成规模猪场签订了合作协议。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生猪出栏344.98万头,同比增长44.59%。生猪出栏量及屠宰量已基本恢复正常水平,产能加快释放,猪肉价格回归合理区间,保障了首府猪肉供给。

  (三)扩大蔬菜种植面积,确保蔬菜生产供应。蔬菜是人民群众生活必需品,蔬菜生产是农民增收的途径之一。我市严格落实“菜篮子”工程市长负责制,积极发挥蔬菜产业“短、平、快”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推进蔬菜规模化、标准化、区域化特色生产。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完成蔬菜(含食用菌)播种面积306.85万亩,同比增长8.18%。我市蔬菜供应除保证本市消费外,大部分销往区内外城市。同时,由于季节、地域限制等原因,还需从区内外调进部分蔬菜品种进行品种调剂,以满足市民品种多样化消费需求。10月份以来受灾害天气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市蔬菜价格有不同程度上涨,为确保蔬菜稳产供应,我市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加快推进秋冬菜生产,截至11月30日,全市秋冬菜完成种植175.63万亩,同比增加5.03万亩,增长2.95%。

  (四)做好防灾减灾指导,确保农产品丰收。全市上下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意识,统筹抓好农业自然灾害防御和重大农业病虫害防控。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密切联系,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提早制定工作预案,把寒露风、霜冻、干旱作为防御重点,有效落实防控措施,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在春耕、夏收夏种过程中,组织技术团队深入生产一线,指导生产和防灾抗灾。同时,加强农业生产救灾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加快预算执行进度,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确保受灾农业及时恢复生产。

  (一)坚决稳定粮食生产。切实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紧抓粮食生产安全不放松。做好今年秋粮收获工作,力争粮食颗粒归仓,切实推动冬季马铃薯种植,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强化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治理,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粮食生产的基础。

  (二)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业。继续深入实施“铁桶计划”,重点推进生猪生产大县和生猪重点企业加快产能释放,确保全市全年生猪出栏达到430万头。抓好家禽重点县区和企业生产,密切关注邕宁、马山、上林、宾阳等县区的桑蚕生产,确保家禽和桑蚕生产保持稳定。大力发展设施渔业,持续发展稻渔综合种养。

  (三)全力保持果蔬良好增长势头。充分发挥我市冬季光温条件优势,利用冬闲田发展秋冬菜生产,继续抓好果蔬生产,重点抓好大宗水果、在地蔬菜管理防护和采销工作,力争全市全年蔬菜产量达到707万吨、水果产量达到450万吨。

  (四)强化农产品产销对接。加大农产品销售力度,大力推动点对点、线上线下产销对接,积极组织农业经营主体参加各类农业展(销)会,宣传推介我市农产品,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产品顺产顺销、价格稳定。

  (五)积极应对病虫害和自然灾害。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及时发布病虫害预报;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加强与气象部门沟通,及时开展农业气象预警,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服务,确保人员到位、技术到位、物资到位,确保秋冬季农业稳产增产,全年农业丰产丰收。

  南宁广播电视台记者:近期蔬菜价格上涨迅速,我市作为“南菜园”广西的重要基地,现在有什么应对措施吗?

  谢谢您的提问,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好,“菜篮子”产品是重要的民生商品,蔬菜价格变动与广大市民生活息息相关,10月份以来菜价波动受台风、暴雨、寒潮等多重灾害性天气影响,以及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暴涨推高运输成本,加上秋冬蔬菜生产换季,导致一段时间南宁市蔬菜市场供应出现偏紧、价格高位波动的现象。从物价部门反馈的信息看,总体上呈现外地调入蔬菜价格高于本地生产蔬菜、新上市蔬菜价格高于大量上市的蔬菜。

  为确保蔬菜生产供应,我局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发展秋冬菜,一是指导种植大户利用11月初下雨缓解旱情的有利时机,加大生产芥菜等生长期短的蔬菜品种种植面积。二是加强技术服务,指导菜农做好在田蔬菜管理,提高蔬菜产量。三是抓紧抢收成熟蔬菜上市,增加本地菜供应量。四是畅通信息发布渠道,引导菜农科学安排种植计划。

  截至11月30日,全市秋冬菜完成种植175.63万亩,同比增加5.03万亩。我市目前自有种植的蔬菜品种涵盖叶菜类、茄果类、瓜类、豆类、根菜类、水生类、薯芋类和其他种类,种类十分丰富,且均衡分布于12个县(市、区)。

  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将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毫不放松抓好蔬菜生产,切实保障今冬明春特别是元旦、春节期间的蔬菜供应。谢谢。

  南国早报记者:今年初,农业农村部印发《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管理办法(试行)》,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也组织开展了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创建活动,南宁市在推动水产养殖业绿色健康发展和生态养殖方面情况如何?

  感谢大家对水产工作的关注。南宁市是广西渔业重点市。2020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30万亩、水产品年产量22.49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28.6亿元。主养品种有草鱼、罗非鱼、斑点叉尾鮰、加州鲈、黄颡鱼等。2021年10月底,全市水产品产量17.95万吨,同比增4.83%。南宁市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推动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我市一直大力推动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2019年底,市直十个委办局联合出台了《南宁市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工作实施方案》。2021年,为通过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进一步带动全市水产养殖业绿色健康发展,南宁市上林县在自治区、南宁市的支持和指导下开始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县级示范区),并统筹资源先后打造了面积4228亩的“渔耕新韵”高值渔产业园核心示范区、以农业农村部主推的绿色养殖模式为基础的大丰、白圩循环水养殖示范区及以稻虾产业为基础的三里镇稻田综合种养核心示范区。其中,“渔耕新韵”高值渔产业园核心示范区内现有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家、自治区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4家,示范区内池塘标准化水平、技术装备水平及其组织化程度和管理水平都达到较高标准,养殖效益显著,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市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2021年10月,上林县顺利通过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县级示范区)专家组考核验收。

  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创建以来,上林县渔业行政管理、社会服务、质量监管、基础设施、健康养殖、品牌建设等各方面都得到进一步加强,渔业健康生态养殖模式不断涌现,渔业绿色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同时也带动了全市渔业绿色发展,良庆区大塘镇乔板小龙虾产业示范区、江南区苏圩镇桥头休闲渔业示范区、西乡塘区和安特色渔业示范区等一批以渔业为主导产业的县级农业核心示范园区不断改造升级;全市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1家,自治区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4家。谢谢。

  中新社记者: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冬可能会形成拉尼娜事件,请问我们南宁秋冬农业生产将如何应对极端天气带来的影响,进而确保元旦、春节的保障?

  感谢这位媒体记者的提问。南宁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秋冬季农业开发工作,把秋冬季农业开发工作作为充分利用我市温光资源及土地资源优势、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全市主要种植的作物有:秋冬菜(约200万亩)、晚玉米(约40万亩)、红薯(约20万亩)、马铃薯(约8万亩)、绿肥(约20万亩)。此外,还有部分豆类、油料、西甜瓜等。目前,我市秋冬季农业各项工作正有序开展。据农情统计,截止11月30日,我市已种秋冬菜面积175.63万亩,已种马铃薯6.05万亩,已种绿肥9.28万亩。秋冬菜和绿肥种植面积较去年同期略有增长。

  据气象部门预测,2021年将是“双拉尼娜年”,我市今冬气温异常波动较大,出现冰冻灾害、干旱少雨等不利于冬种生产的天气可能性较大,对秋冬种生产带来较大压力。对上述情况,我们对秋冬种工作进行了规划:一是积极应对“双拉尼娜年”气候变化。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与气象部门沟通,及时开展农业气象预警,做好灾前防范应对预案,加强作物管护;二是充分发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作物病虫害防控体系、气象抗灾减灾服务体系等服务体系作用。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服务,重点开展冬季防寒抗冻措施技术指导工作,组织农民及时抢收成熟作物,加固果树、设施大棚等农业生产设施,防风防冻。确保人员到位、技术到位、物资到位,使应对冬季极端天气的各项政策和措施进村入户。三是加强秋冬种农产品销售能力,建设和完善乡镇农产品交易中心和收购、分拣、预冷设施设备。积极引导、培育农产品销售电商组织和平台大力推动点对点、线上线下产销对接,积极组织农业经营主体参加各类农业展(销)会,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缓解秋冬种产品卖难问题。同时做好本地特色蔬菜品种的开发,抓好品牌蔬菜创建,形成独具特色的蔬菜品种优势,通过品牌化运作、产业化经营,形成优质优价机制,实现优质优价。谢谢。

  南宁日报记者:党的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印发了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方案,召开了中医药大会、中药材产业发展现场会和第九届全国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联盟交流大会,对中医药发展作出了全面系统部署。那么作为首府南宁,我市今后在中药材产业发展方面重点抓好哪些工作?

  感谢提问。为贯彻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有关中医药发展文件和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我市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特色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我市制定了《南宁市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从科学规划优势区域和品种,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繁育推广,实行以基地为核心的生产模式,依托终端药企发展订单生产,强化中药材质量安全、产业融合发展、特色品牌创建等六个方面重点抓中药材产业发展。并在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扶持引导,健全产业发展体系,扩大宣传推介等方面给予保障。力争到2025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5万亩;中药材销售总额达3.5亿元以上;建成广西定制药园、自治区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10个,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100个,种苗繁育基地10个;转型升级规模以上中药生产企业,全市中药材初加工能力提高到50%以上,实现中药材产业形态现代化、产业过程标准化、产业科技体系化、产业链条完整化、产业融合深度化。谢谢。

  感谢各位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们,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请会后与南宁市农业农村局联系沟通采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南宁主要农产品
  • 编辑:小东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