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宁魅力  生活

【南宁日报专版】青秀区:细微处办好民生大事 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南宁日报专版】青秀区:细微处办好民生大事 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10月18日南宁日报《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首府南宁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成就展》特刊刊发文章《青秀区:细微处办好民生大事 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以下是报道全文:

  “民生”二字,宏大而抽象,只有落到生活的细微处,方能触摸它的真实纹理和人本质地,感受由内而外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站在时间的节点驻足回望——党的以来,青秀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围绕教育、文化、居住环境等百姓需求,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加快补齐民生短板,缩小公共服务差距,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

  让美好生活触手可及,是愿景,更是行动。青秀区以高标准要求、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积蓄磅礴伟力,不断为新一轮更高质量的民生事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城区上下一心,上万名干部职工闻令而动,下沉到基层一线,勇当疫情防控急先锋,率先推出“智慧防疫”小程序,为全市、全区防疫工作作出青秀贡献。

  自疫情发生以来,青秀区党员干部24小时响应,众志成城、共同抗疫。在社区,他们包楼联户,织起生活物资配送保障网;在社辖区各入邕通道,他们不畏风吹日晒,坚守工作岗位;在辖区各隔离点,他们以“白加黑”在线工作状态,用真情守护隔离人员身心健康……不弃微末、不舍寸功,尽最大努力善待每一个人。

  ——就业总体平稳。青秀区结合人事人才、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劳动监察等中心工作,大力打造“暖心人社真情服务”党建品牌,同时探索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公共就业服务新模式,大力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各项就业专项活动,就业总量持续增长,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形式趋于多样化,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

  ——扶持更加精准。广大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生计。关键时刻,青秀区出台减负纾困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扶持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政策。从减税免租到用工稳岗,为市场主体送去“及时雨”。

  ——兜底更加有力。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脱贫攻坚期(2016—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030户3064人实现高质量脱贫,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聚焦动态监测帮扶、衔接资金项目建管、行业政策落实等重点,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建档立卡脱贫户全面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每月常态化开展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目前159户监测对象全部落实帮扶措施,实现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2469人,努力让脱贫人口端稳就业饭碗,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3013元,是2012年的1.86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565元,是2012年的2.47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由2012年的3.61:1缩小至2021年的2.71:1。居民收入提高、城乡差距缩小,成为美好生活明亮底色。

  “我70岁了,就想住进舒服的小区,过上舒心的生活。”长堽路鸳鸯里小区黄老伯的一番话,道出了城乡居民的共同心声。

  建政街道结合鸳鸯楼的历史由来,绘制了“有故事”的特色墙面,为鸳鸯里老旧小区注入了“文化活力”,使老旧小区焕发生机。李嘉玮 摄

  鸳鸯里小区有14栋住宅楼518户居民,是无物业开放式老旧小区,存在杂物乱堆、基础设施破旧等问题。在整改提升工作中,青秀区坚持治违治乱和群众发动“两先行”,采取片区整体规划打造,拆除违章建筑,铺设沥青道路约2200平方米,新增小汽车停车位20多个、电动自行车停车位200多个,安装充电桩112个,解决多项历史遗留问题。同时,建政街道巧妙利用楼栋墙体设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等公益广告,并结合鸳鸯楼的历史由来,绘制了“有故事”的特色墙面,为老旧小区注入了“文化活力”,使老旧小区焕发生机。有着38年历史的鸳鸯里小区实现了由脏乱差到洁净美的华丽“蝶变”,赢得居民点赞。

  经过改造的老旧小区,不仅道路平坦、车辆停放有序、小区绿化美化、健身设施完善,还让居民有了休闲娱乐场所,有效改善和提升了居民居住环境,居民参与小区管理的积极主动性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市动为小区治理出谋划策。现在黄老伯每天和邻居一起下棋、看书,还参加社区组织的老年巡逻队,老年生活越过越有滋味。

  民生之大,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就是千家万户的事。青秀区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努力在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上“做加法”,为进一步维护好老旧小区改造成果,全方位提升住宅小区管理模式,青秀区引进第三方的先进理念、技术,建立起“物管+社区+小区”的三方共治机制,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借助科技平台、智能设备,提升小区管理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让居民享受到更便利、更及时的服务。

  “口袋”鼓起来,“脑袋”也得富起来。在青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各类主题书房云集,群众在人文书房中安静阅读,电影书房内放映着电影……以书为友,以文化人,青秀区打造特色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让群众在书香四溢的环境中参加各项特色文明实践活动,号召群众身体力行,助推文明新风吹遍青秀。

  目前,青秀区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28个,实现城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全覆盖,着力构筑“全区覆盖、出户可及、群众便利”的文明实践阵地网络,让城乡群众生活更有品质。

  6月12日午后,青秀区刘圩镇中心学校用手机打开平台,继续学习城区“名师”的教学视频和心得。“在平台上学习,不但节省了时间和精力,还可以多次重复观看,不断巩固学习成果。”说。

  自2021年3月成立“学科名师工作坊”以来,青秀区从在职在岗正高级教师、广西特级教师、广西教学名师等优秀教师群体中遴选27位“名师”作为“坊主”,全城区教师通过平台可以随时学习“名师”的教学视频、笔记等,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学科名师工作坊”是青秀区构建城乡、校际深度合作的义务教育“同生共长、优质均衡”新格局的举措之一。工作坊通过“网络直播+现场展示”的模式分享优质课例,由“坊主”带领“坊员”开设一定数量的公开课、培训讲座或教学论坛(报告会、研讨会),实现城乡学校之间同一学科教师在线集体备课、课题在线研究、教学竞赛在线展示、质量检测在线评价。

  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从扩大教育资源供给到“每所都是好学校,处处都是好学区”……随着基础教育事业不断发展,青秀区居民对这一系列的变化有着深切感受。南宁市滨湖路小学教育集团和南宁市路小学教育集团挂牌成立,进一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布点扩面、连片带动;“青秀名师讲坛”教研品牌,通过“线上+线万人次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参与交流互动;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持续增加,今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4所新学校,新增学位8640个。

  青秀区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民之所盼作为政之所向,把民之所需作为政之所为,不断筑牢民生保障的坚实基础。

  在中国—东盟青少年艺术中心文化馆分馆举行钢琴音乐会等文化活动,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公共文化产品。记者孟振兴 摄

  文化盛开“惠民花”。连续8年以“创意”为主线,积极培育特色节庆文化品牌,推动城区创意文化产业发展,引导产业跨界融合,塑造全新青秀文化形象。持续在中国—东盟青少年艺术中心分馆、邕州书院分馆等8个分馆举办全民艺术共享课堂名家讲座、周末朗诵会、音乐沙龙、艺术培训等活动,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公共文化产品。截至目前,举办了410余场全民艺术共享课堂主题系列活动,直接惠及市民9万余人,加快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就近、便利、免费获取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

  卫生撑起“安全伞”。青秀区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集聚优势,将辖区内的基层医疗机构纳入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推进医联体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健康诊疗服务。

  社保织就“兜底网”。青秀区健全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将“人找政策”转变为“政策找人”;突出人性化管理,采取电话指导、手机APP操作等方式申办低保、特困、临时救助和落实生存认证,进一步规范社会救助动态管理,实现了救助申请“足不出户”。截至今年6月,青秀区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建模率均达96%以上,认证率达92%以上。

  改善民生没有休止符,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青秀区正倾力推进新变革,推动社会事业持续进步,相信在下一个五年,人们的脸上将绽放出更灿烂的笑容,更多暖流滋润人们的心中,生活一天更比一天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