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男女

好看的都市男女小说胡蝶、阮玲玉、周璇……名媛谁穿旗袍最好看?

旗袍能凸显窈窕身段,固然适合苗条清瘦的年轻女子;对于略略发福、小腹微隆的中年妇女,其简洁熨帖的线条,又反而能使人显瘦,且别有一番优裕圆润。保留了传统女装元素,又从西式裙装中获得灵感的旗袍,充满时尚意味,端庄、内敛而不失张扬,含蓄、古典又饱蘸,在彰显女人的身体曲线与适度保守驯良、呼吸西风与借鉴传统之间,找到了迷人的临界点,堪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东流行服饰文化交汇融合的神来之笔。

电影《花样年华》剧照

月份牌风靡的二三十年代,恰好也是旗袍最受青睐的时代,两股风潮奇妙交融,彼此烘托,旗袍与月份牌遂携手迈向鼎盛期。郑曼陀、杭穉英等名家的画作,尤其受欢迎。

早期的月份牌上,既有传统山水画、吉祥图案,也有戏曲故事、工笔仕女。随着西风东渐,市井繁华,日益现代、多元的城市生活,新潮的商品、服饰与休闲方式,成为月份牌的描绘主题;美貌时髦的都市女郎,更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人们因此干脆将月份牌称为“月份牌”。她们或为驾驶摩托、游泳、骑马、划船的妙龄女郎,或是携带幼子、漫步花园与闲坐客厅的,身着洋派的西装、短裤、晚礼服、泳装等。但更多的时候,美目流盼的月份牌美人,还是一袭旗袍裹身。

月份牌上的旗袍美人,既再现了旗袍(也包括女性发型、妆容)的流行风向,又引领了大众对旗袍的审美,还在无意间为后人记录了旗袍的流行轨迹。

早期旗袍确实缺乏明显的曲线,衣身、下摆都又宽又长。20年代后期,旗袍从起初的长及脚背、宽袍大袖,变得越来越有女性气息与时装意味,开始强调性别特征,与女子的身体曲线更为贴合。

至于胡蝶、阮玲玉、周旋等电影明星,林徽因、赵萝蕤、“合肥四姐妹”等知识名媛,乃至那个时代的女教师、女职员、女学生、女公务员等,都像著名电影《花样年华》所展现的,以丰姿绰约的中国旗袍,与她们各自的精气神韵,呈现为一道亮丽的东方风景。

旗袍在20年代末到30年代中期的衍变,基本上遵循着从保守拘谨向奔放、从中性风格到凸显的脉络:起初是下摆越来越短,最短缩至膝盖以上一寸。1931年又流行长旗袍,一度长到遮盖双脚,被称为“扫地旗袍”,之后裙摆又逐渐变短;袖口也缩小变短,从长袖变成短袖,再缩至肩下两寸,到1936年前后几乎是无袖旗袍了;领子曾经高耸及耳,此后越来越矮,还有过完全无领的旗袍;开衩则不断高攀,渐及膝部,1933年前后高到大腿,一度接近臀部,后来又慢慢降低,有时仅到小腿;腰身由宽松至越来越修身合体;面料日渐丰富,有厚有薄,甚至不乏轻柔透露的薄纱。

华洋杂处的上海,较早受到文明与服饰文化的熏染。早在清朝末年,个别前卫的上海女子已经开始穿上西式洋装,或带有西洋东洋元素的衣裳。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更是领风气之先,成为中国的时尚中心,最早的旗袍就问世于此。它既有20年代初期风行的长及小腿的旗袍马甲与喇叭袖文明新装的特性,又与当时新潮女子喜欢的西式连衣裙有相当高的重叠度。早期旗袍虽有中国传统袍服与清代旗装女袍的部分款式特征,但并非它们的简单翻版,它的缘起和风行,还浸润着西风东渐的养分。

早期的月份牌,在清代光绪年间已开始印刷发行。上世纪初期,随着大批欧美商品进入中国市场,精明的商家巧施妙方,推销产品:借用中国传统年画的吉祥风味和装饰功能,在喜庆欢悦的画面中植入广告,随商品赠送顾客。人们在新年时挂上配有月历节气的招贴画,实用又好看,十分喜欢。商家的产品、名号等,也就“润物细无声”,渐渐为人熟知。后来,这种月份牌招贴画不仅限于新年派送;不少国产的香烟、化妆品等品牌,也竞相用月份牌宣传产品。

国民1929年颁布的《服制条例》,确定以短衣长裙与长衣旗袍为女子礼服。“条例”对旗袍的面料、长度、颜色等,有详细,包括前襟右掩,长度在膝盖与脚踝之中,袖长过肘,面料用丝麻棉毛织品等。

着装喜欢标新立异的张爱玲,在《记》里为旧时女人缺乏时装而深深遗憾:“我们不大能够想象过去的世界,这么迂缓,安静,齐整”,“一代又一代的人穿着同样的衣服而不觉得厌烦”。因而,从前富贵人家六月里晒衣赏,若是“你在竹竿与竹竿之间走过,两边拦着绫罗绸缎的墙”,可以触摸织金的花绣,闻到樟脑的气味。

20年代初期,曾有一些新女性为着男女平等的,刻意穿着男式长袍。旗袍流行后,这股女扮男装的风尚消退。但是初期的旗袍,风格仍趋于中性。张爱玲的《记》写道:

月份牌美人的身畔,分别低调地陈列着阴丹士林布、香烟、花露水、婴儿代乳粉、可口可乐等各色商品,但画面凸显的,还是居中占据着大幅面积的女子。她们大多玉肌雪肤,丰腴华美,巧笑倩兮;虽然旗袍的衣、袖、领与开衩的长度、高度各有变化,镶边、纽扣、衬里与搭配等都不尽相同,但花色总体来说趋于明艳、富丽。加上她们喜兴、柔媚的表情,月份牌美人画的风格,十分甜腻软糯。

五族之后,全国妇女突然一致采用旗袍,倒不是为了于清朝,提倡运动,而是因为女子要模仿男子。在中国,自古以来女人的代名词是“三绺梳头,两截穿衣”……她们初受文化的熏陶,醉心于男女平权之说,可是四周的实际情形与理想相差太远了,羞愤之下,她们女性化的一切,恨不得将女人的根性斩尽杀绝。因此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的风格。

除了式样沉闷,旧式女装的繁复、臃肿,也刻意了女性的身材、体态之美。就像张爱玲所说,“削肩,细腰,平胸,薄而小的标准,在这一层层衣衫的重压下了”,“因为一个女人不该吸引过度的注意”,“奇装异服,自然那更是伤风败俗了”。

女子的下肢曾经被长裙长裤遮得很严实。旗袍流行之初,有过袍中穿长裤的搭配,后来则多配以。从30年代初开始,穿旗袍而裸露小腿的女子越来越多。凹凸有致的线条,配以高跟鞋,别有一番摇曳与妖娆。曾有老派绅士对身穿轻薄丝绸旗袍的摩登女郎相当不以为然,因为微风吹过,开衩之处,可以窥见玉腿莹然。他们制定统一尺寸、不得违反的。

1933年至1936年,广州、南昌、南京、福州、济南、北平等城市,陆续颁布过奇装异服的条例,要求妇女不得“裸足短裳”上街。有的城市对旗袍的尺寸等严格:长度须离脚背一寸,袖口最短应至肘关节,左右开衩不得过膝盖以上三寸。1935年的北平,还有风纪,将衣裳薄如蝉翼、裸腿不穿袜子的摩登女子,出戏院。

2015年12月13日,浙江嘉兴,乌镇枕水酒店,浙江传媒学院的大学生礼仪换上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青花瓷旗袍首次亮相。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志愿者的青花瓷旗袍曾经惊艳各方,大学生礼仪身穿青花瓷旗袍的照片在网络上一度热转。(本版图片/视觉中国供图)

30年代中期,旗袍的立领、右衽、开衩等特征和纤长细瘦的造型基本固定。它后来有过的诸多改良,是时装潮流中时髦女子不甘一成不变,随时在裁剪与搭配上的花样翻新。不仅旗袍与西式外套和毛衣、裘衣的搭配更为多姿多样,领部、袖子、下摆、衣襟等局部更是新意迭出,比如当年旗袍有过荷叶领、西式翻领、荷叶袖、开衩袖、美人肩(垫肩)、鱼尾摆、锯齿摆、双襟、长襟等各种别出心裁的款式。

------------------------------------------------------------------

导读

旗袍、女人与美,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从上海滩兴起的独具魅力的文化现象。旗袍既有中国传统袍服与清代旗装女袍的部分元素,又汲取了西风东渐的西式连衣裙等服饰养分。这一国粹时装,既能凸显女性曲线妙曼的灵动与柔美,又能展现东方女子的传统美感,包括端庄典雅、含蓄内敛的高贵气质。

1925年年底创刊的都市时尚类通俗文学《紫罗兰》,由著名鸳鸯蝴蝶派小说家周瘦鹃主编,特别策划了《紫罗兰旗袍特刊》。周瘦鹃的《我不反对旗袍》说:“上海妇女无论老的,少的,幼的,差不多十人中有七八人穿旗袍。”可知在20年代中期的上海,旗袍已经非常普及。

以后,尤其是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万象更新,服饰日趋活泼新颖,女人的衣服再也不能像从前那般,可以长期存放在箱底、必要时还跟珠宝一样很受欢迎地拿去变卖,“因为过了时就一文不值”。

月份牌尺幅大者超过一米,小的则不到一尺,推介的商品五花八门。通常,广告只占据月份牌的周边、角落等部位,并不影响画面效果。在、、、电视等媒介缺乏或稀少的时代,月份牌广告画成为近代最早、最有效的商业海报,渗透市民的日常生活。月份牌兴盛于当时中国最大都市上海,后来辐射至全国城乡,甚至流传到与东南亚,风行半个世纪。

在最近浙江乌镇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礼仪小姐们的一袭青花旗袍,又把中国旗袍这一东方时装中的“神来之笔”推到面前。本文则回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叙写这一国粹时装的风华历史。

经过“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洗礼,崇尚个性、求新求变的群体渐渐增多。社会日趋,妇女解放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她们曾经被压抑的爱美天性也顺势,构成一股兴奋、活跃的时尚力量,推动着服装式样的变幻多端,旗袍的款式也随之日新月异,还揉进了西式裙装的诸多元素。多少代束胸裹臂的中国妇女,终于层层剥笋一般,开始展露身姿之美。

无论如何,旗袍已成女人的常备服装。三四十年代的城市女性,人人衣柜里都不乏旗袍。大街小巷的裁缝,很多是侍弄旗袍的行家里手。能干的主妇,还能自己巧手缝制。上海的鸿翔时装店等,更以擅长打造高档旗袍而驰名。

20世纪上半叶中文化兴致勃勃的碰撞,十里洋场的摩登,海派服饰的新颖,都被月份牌广告尽情展示。电影明星胡蝶等身穿旗袍的倩影,也进入月份牌中。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