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男女

中式马拉松悲剧色彩消失 都市男女把比赛当秀场-都市男女高清版

“需要咒语”的运动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在城市生活的人,总喜欢以各种活动寻找不同于别人的自己,但又在寻找过程中通过发现和自己相似的别人,找到了心灵的归处。现代化都市生活的压力与日俱增,也让城市人群寻找各种方式为自己减压。于是乎,跑步成了一种生活态度。“你所跑的步和你看过的书不会你”、跑“全马”,几乎成了和“骑行”“徒步墨脱”“穿越乌孙”等现象级概念并行的词汇。马拉松因此在我国遍地开花,成了年轻、时尚、高端和流行的代名词,从一项专业的体育赛事逐步向着全动的方向扩展。

2016马拉松比赛图

说起来,马拉松这项运动源自于公元前490年9月12日发生在爱琴海边马拉松平原上,雅典抵抗波斯入侵的一场战役。在战斗胜利之后,受伤的士兵斐力庇第斯拼尽全力奔跑了26英里385码(折合42.195公里),从前线跑回到距离雅典东北30公里的马拉松,只为让雅典人民早一些知道获胜的好消息。消息传达之后,英雄力竭而亡,希罗多德《历史》中对这一事件有记载。

“难以避免,而可以选择。”(Painisinevitable.Sufferingisoptional.)根据村上春树的,每当他开始长跑时,脑海中就会反复出现这句话。这话其实源自若干年前《国际论坛报》报道过的某位运动员。事实上,其他长跑运动员们也多多少少都有着类似的经验:总有一句话或者一个,是支撑他们跑下去的动力。以至于村上春树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全程马拉松是如此苛酷的一种比赛,若不念诵咒语,便无法到最后。”

中式马拉松遍地开花

在中国,马拉松恐怕是一项门槛最低和最没有技术含量的运动:有就有比赛场地,迈腿就能参加比赛,不分年龄大小,不分高矮胖瘦。“重在参与”的奔跑过程吸引了无数跑友,多数人并不以拿到名次为最终目的,而是把参加马拉松并跑完“全马”作为难得的人生经历。总之,就在那里,距离就是那么长,张开嘴、放开腿,跑就是了。

平等马拉松也有“黑历史”

说到底,长跑的理由总有千万个,挑战马拉松的想法也有无数种:失恋、逃避压力、减肥、挑战等等不一而足,参加长跑的理由则只有一个:你不够格。而对于这一资格的认定,往往充满着时代的印记。

不同于时下国人参加马拉松时的欢欣鼓舞,在另一些人眼中,马拉松可谓是一项痛苦的运动。

大战胜利之后士兵的最终死亡,仿佛赋予了马拉松运动一种神秘的内涵和悲剧色彩,让它在历史底蕴上超越了许多运动项目:长久的伴随着宣告胜利的喜悦,的达成却意味着生命的终结。想必两千五百多年之前,斐力庇第斯在奔跑的过程中,也一样不断在内心深处念诵着咒语。“欢乐吧,我们胜利了”这句话,应该一直萦绕在他心头直到他发出最后一声呐喊。

但当你站上赛道,最终跑起来之后,不管是阿甘悟道式的苦修长跑,还是对奔跑于夕阳下那逝去青春的缅怀,有意义的只是身旁的风景、脚下的、正在奔跑的自己以及跑步时念诵的咒语。认真的长跑和徒步、登山等户外活动一样,或许只是通过各种和执著,在相对枯燥的一步步重复中,用等距步幅的丈量,追求人性的彰显和对每个人的公平对待,最终找到内心真实的自己。事实上,追求竞技,激发人的潜质,是运动的本源,也是马拉松的真正魅力所在,在这一点上,男女并无差别。

现代马拉松的魅力,一是因为简单,二是因为,第三则是因为平等。男女老幼济济一堂,专业选手和非专业选手同台竞技。于是在不少马拉松比赛现场,除了严阵以待的专业运动员,还有一些都市男女则把马拉松比赛当成了人生秀场。求爱者有之,征婚宣誓者有之,做广告、拉赞助者有之。奇装异服共面具假发,气球升腾伴彩带飞舞,生生把一项体育赛事办成了半个春晚。马拉松最初的庄重和悲剧色彩在此时早已消失无踪,反而成就了一台台都市大戏。

和当下全民参与、五花八门的马拉松活动盛极一时的壮观景象相比,在历史上曾经有那么一段时期,马拉松的门槛并没有那么低。追求公平竞争的体育运动,反而造就了最大的不平等。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毫无疑问,马拉松是一项高强度体能耐力型的比赛。要想跑出成绩,不仅要求运动员有较强的体力、耐力、心肺功能和骨骼肌系统,也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跑步技巧和策略,并且还要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国外的马拉松赛事职业化程度之高,游戏规则之完善,比赛场次之丰富,是近些年才在国内逐渐升温的城市马拉松比赛所不及的。即便如此,仅2016年上半年,在中国田径协会注册的马拉松赛事就已超过了200场。

通常而言,现代国家的法律是主张人人平等及男女形式平等的。但是,如此简单的道理为何在体育领域却实现得如此?这是个颇值得玩味的话题。事实上,男性与女性在生理结构等方面的确是存在差异的。如何实现男女平等和对女性的必要,从发端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女性主义开始,对男女平权和性别平等的法律探讨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和第二次妇女运动浪潮相对应,从最初对平等、、和解放的单纯强调,发展到性和性别的区分,再到当下承认只存在两性的二元模式,主张性别身份和特征的系列性和首先承认女性之“”的问题。在法律领域对男女平权的讨论,似乎也同样面临着从到重视的过程,却更为复杂多变。

后来,人们在1896年举行的现代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设立了马拉松长跑比赛项目,并把当年斐力庇第斯送信奔跑的全部里程42.195公里,作为赛跑的标准距离这也是全程马拉松赛事(FullMarathon)的由来。随着马拉松在之中普及度的上升,不少赛事还设立了半程马拉松(HalfMarathon)、四分马拉松(QuarterMarathon)、10公里、5公里比赛等。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起人顾拜旦,在奥运会参赛标准上有着严重的性别歧视,他认为女性根本就不应该参加奥运会。这种歧视到1928年才被打破。1972年的马拉松赛,首次正式允许女性参加,而直到1981年,国际奥委会会议才通过决议让女性赢得了在奥运会马拉松中竞争的,此时距离第一届马拉松长跑比赛已近百年。时至今日,除了全程马拉松,美国的跑步女性已在半程马拉松、10公里、5公里项目全面反超男性(数据来自RunningUSA.2015),有专家甚至断言,女性的身体结构更加适合马拉松比赛。这种种乱象不由得让人质疑,为何法律曾女性参与马拉松现象出现?

文/余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