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宁文化  文化

夏廷献 | 母校南中的四种树

都去死吧

近日有关于都去死吧的话题受到了许多网友们的关注,大多数网友都想要知道都去死吧问题的具体情况,那么关于都去死吧的相关信息,小编也是在网上收集并整理的一些相关的信息,接下来就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下小编所收集到的与都去死吧问题相关的信息吧。

点击(前往)进行了解>>

以上就是关于都去死吧这个话题的相关信息了,希望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这些新闻大家能够感兴趣哦。

点击 “ 文化影响力 ”可以关注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吴秋水/摄)

母校南中的四种树

文 | 夏廷献

故乡月明,母校情深。

离开母校南中已经几十年了,值得回忆的事很多,我想说说母校(东关书院)的四种树。

为何要说四种树?因为这四种树的“影象”,几十年来一直在我的脑海里萦绕,“引导”着我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这四种树是:柏树,冬青,榆树,桐树。

网络照片 柏树

柏树位于大门到二门之间的人行道两旁,每一行都有十几棵,每一棵都有丈把高,沿着由低到高的地势排列成行,像两队头戴儒巾的学士,令人肃然起敬。

网络照片 冬青

冬青植在二门向北通往教学区之间的马路左侧,盘根错节地围了两个方形的“翡翠园”。园中绿草如茵,卵石铺径,倘佯其中,心旷神怡。

网络照片 榆树

两棵榆树,屹立在“翡翠园”中,每一棵都有两人合围粗,七八丈高,城外十几里都能看到它郁郁葱葱的树冠。喜鹊麻雀等鸟,常在枝头嬉戏。

桐树散见于校园内各处,“学以致用”教室前后的几棵,树干水桶般粗,枝叶特别繁茂,像几把硕大的遮阳伞。雨打树叶时,音乐般的好听。

校园内,除了“东大坑”周围野生的灌木外,人工栽种的“绿化树”,主要是以上四种。

这四种树,柏树苍劲,冬青翠绿,榆树高大,桐树粗壮,一看就知道树龄都在几十年以上。

这四种树,是哪一年种的呢?“书院时代”?“学堂时期”?不得而知。

这四种树,是哪位“先师”决定种的呢?无法知道。

已知的事实是:一年又一年,四种树和学子们一起成长,寒暑交替,春华秋实。

四种树的年轮长了三圈后,我出了“树荫”,走向了社会。但无论走到哪里,寒带、温带、热带,四种树的“影象”始终伴随着我,似乎已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有点不明白。

直到有一天,在西北某地看到古人类遗址中一个部落的“图腾柱”,我的心一下子豁亮了。原来我心中的四种树,就是母校的“图腾”啊!先师在众多的树种中选择了这四种树,就是想“以树喻人”,在学子心目中树起庄严神圣的标志。

图腾信仰,图腾崇拜,世界各地普遍存在。先民相信每个氏族都与某种植物、动物或其它自然物存在着亲属或其它特殊关系,从而把该物作为氏族的图腾,顶礼膜拜。这种“信仰”在近代仍很流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以树人为宗旨的“书院”,把“树”作为“图腾”是很自然的事。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先师,在决定院内植何种树为宜、在什么位置种植为宜时,一定有过认真地考虑。

柏树,常绿乔木,优良的观赏树。木质优良细致有芳香,可供建筑、造船、家具等用材。汉代的“御史府”列植柏树,故以“柏府”、“柏台”、“柏署”称之。御史府,是监察、执法、执掌符玺和重要文书典籍的地方,是文化人较为集中的所在。古诗云:“一自柏台为御史,二年辜负两京春”、“柏府深严,兰台清闷”、“今日联章处,犹疑上柏台”、“五湖游不厌,柏署迹如遗”等,描绘的就是以柏树为象征的“御史府”。在“学而优则仕”的时代,先师决定在大门内列植柏树,可能是受到“柏府”的启示,希冀弟子能够成为以文化知识“安身立命”的人。

冬青,耐热耐寒,四季常青,既可观赏,又可供细木工用,叶入药后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多种功效,可治内外多种疾病,是一种“药用树”。民谚说,冬青浑身都是宝,治病消灾离不了。先师决定在教学区前以该树做“屏风”,是希望弟子学业有成后能够“济世为民”。

榆树,落叶乔木,喜阳光,扎根深,耐干冷,生长快,木材坚硬致密,可供建筑、车辆、农具、家具、器具等用材,是当地重要树种。树皮纤维可代麻用,根皮也可制糊料,叶煎汁可杀虫,嫩叶嫩果可食用。未生叶时,先生榆荚,形状似钱,色白成串,俗称榆钱。北宋文学家欧阳修诗云:“杯盘饧粥春风冷,池馆榆钱夜雨新”。先师决定在院内中心位置种上两棵榆树,是希望弟子寒窗苦读,潜心钻研,尽快成材。

网络照片 桐树

桐树,落叶乔木,适合庭院栽植。树皮纤维可造纸,种子炒熟可食用,也可榨油供制皂和润滑油,木材可制乐器和家具。唐代大诗人杜甫有句:“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还有诗人曰,桐花万里丹山路,新凤胜于老凤声。意思是桐树招凤,新凤胜于老凤——一代更比一代强。先师决定在教室前后植以桐树,肯定是希望学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办事尤其是办影响深远的事,总是有目的的。种树——不可能马上见成效的事,种什么?种哪里?一定是深思熟虑才决定的。这么一“分析”,就会得出一个结论:先师把这四种树作为学校的图腾,是从教书育人角度考虑的结果,是希望进过桃李之门的学子,都能够像这四种树一样,性情温良,形象挺拔,素质致密,可以济世,可制器具,可做栋梁,成为有用之材。

这种“分析”,可能有校友觉得是“牵强附会”。但我觉得只有这么“分析”,才能找到先师种这四种树的“动因”,才能解释得通为什么种了这四种树,而没有种其它的诸如柳树、楝树、秋树、构树、槐树、杨树、枣树、柿树、梨树、核桃树等等。

说到这里,想起了当年入校不久便听到的一件事:1958年“大炼钢铁”时,街道上的“高炉群”需要燃料,一些人动起了一中校园内大树的脑筋,他们知道一中师生非常爱树,就趁一个星期日拿着大锯冲进了校园,首选目标便是两棵大榆树。校长(我听说是郝墨轩先生)得知消息后,马上带领在校师生把两棵榆树围了起来。校长站在前面,冲着拿锯者说,不许你们胡来!拿锯者还想上前,校长挺胸迎着拿锯者,怒目而视说,除非你们把我锯了,否则休想动这两棵树!拿锯者见锯树无望,只好悻悻地走开了。

从这个“舍身护树”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德高望重的校长和先师的心是相通的,是把校园内的树,当作前辈留下的精神遗产——图腾来保护的。因为按照习俗,作为图腾的动物是不能宰杀的,作为图腾的植物是不能砍伐的。

好多年没有回母校了,不知道先师种下、后学保护的四种树还在不在。我知道母校曾经经历过连老师的人格都没有保证的“十年动乱”时期,四种从封建社会走来的“图腾树”遭到厄运是完全可能的。在那个没有文化的年代,没有人敢说“图腾”两个字的。

不管母校的这四种树如今是否健在,留在我——一个学子心中的“图腾”:意志坚毅的柏树,青春永驻的冬青,蓬勃向上的榆树,敦厚谦恭的桐树,是永远存在的。

2003年3月拟稿

小记:2018年11月6日下午回到“南中”看望,这“四种树”已经不存在了……唉!

【作者】夏廷献 ,南阳籍在京文化学者,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小河弯弯》、历史剧剧本《商圣范蠡》、长篇传记文学《范蠡》、长篇历史小说《圣雨树——破译吉普赛人在中国消失之谜》、工具书《公务人员成功手册》(三册)、书法理论专著《书道犹兵——中国书法艺术新探》《中国书法千字文》《中国书法二十论》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