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宁文化  教育

反映我国高校教学生活的最早一部专题影片在这里!

反映我国高校教学生活的最早一部专题影片在这里!

  交大创始人盛宣怀《愚斋存稿(初刊)》101卷(1939年),李大钊老师、南洋公学师范生白毓崑烈士纪念碑,杨嘉墀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999年),反映我国高校教学生活的最早一部专题影片……多件“镇馆之宝”随着上海交通大学新校史博物馆的开馆揭开面纱。

  4月8日,在上海交通大学125周年校庆之际,历经3年多精心打造,这座传承和弘扬上海交通大学百余载厚重历史和文化精神,融爱国主义教育与校史、校情教育于一体的新校史博物馆正式开馆,将在未来成为学校办学成就与文化传统的展示窗口、爱国荣校教育的生动课堂。

  新校史博物馆展陈面积2350平方米,通过校史纵览、群英毕集、今日校情、交大文化等四个部分全景式展现学校百余年来的文化传统、办学成果和社会贡献。

  全馆展示的档案、文物和珍贵文献近460件(套),照片1200余张,影音资料20余段,其中不少都是首次对外公开。馆内展示着多件“镇馆之宝”。新校史博物馆还设计了多处场景复原、动态模型、魔镜墙、互动屏、大型投影等全新展示方式,以符合新时代博物馆展示的发展趋势,满足年轻一代的观感需求。

  1939年思补楼刻本《愚斋存稿》(101卷),沉甸厚重,刻工精细,印制考究,是难得一见的善本。由盛氏后人选辑交通大学创始人盛宣怀自光绪二十二年(1896)至宣统三年(1911)期间形成的奏稿、电奏和电稿等珍贵文献,汇编而成。

  它不仅是研究盛宣怀实业、、外交、教育等活动的历史文献,也是研究交大创始时期的珍贵文献,内收办理南洋公学的奏折24份,被列为镇馆之宝之一。藏品由盛宣怀之孙盛毓凤先生捐献。

  毕业证书主人是交大杰出校友赵祖康,1922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中国公路建设的先驱人物,主持修建滇缅公路等。1949年任政府“末任”上海市长,把一个完整的上海交到了人民手中。证书由其子赵国通、赵国屏捐赠,是1921年交通大学定名成立后首批颁发的学生毕业证书,见证了交通大学在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这是1926年交大师生教学生活的无声电影纪录片,是目前所知反映我国高校教学生活的最早一部专题影片。

  影片取名《OUR COLLEGE LIFE》(《我们的大学》),时长10分49秒,全面记录了1926年学校电机、机械、铁路管理科的师长形象、课堂教学、实验实习、体育运动、生活膳食等场景。影片完美呈现了20世纪20年代交通大学工科教育的蓬勃发展和师生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1980年,钱学森大学时期的水力学老师金悫将一份保存了近50年的考卷通过校史研究人员陈贻芳捐给了上海交通大学。这份试卷的卷首时间为1933年6月,课程是水力学(Hydraulics)。这份考卷书写工整,整洁漂亮,连等号“=”都像是用直尺画的一样,中英文字写得秀丽端庄。

  这份试卷的考生就是钱学森,它的背后有着十分动人的故事情节。这次考试由金悫老师出题并主持,金悫在批阅考卷时,发现钱学森的试卷卷面整洁,解题一气呵成,6道题全部解答正确。只是最后一题公式推导中“Ns”漏写了一个“s”,被扣去4分,得96分。

  当时交大老师出考题时,总有一两道难度很大的题目,几乎没有学生能全部答对,而钱学森总能以他非凡的智慧和扎实基础,使难题迎刃而解,这令金悫老师颇为惊奇,而这份漏掉下标“s”的96分试卷也就成为老交大优良教学传统中“要求严”的典型反映。

  白毓崑,字雅雨,1899年入南洋公学师范院学习。离校后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曾任教天津的北洋法政学堂,李大钊是他的得意,教其地理、历史课程,是李大钊转向道路的引路人之一;后来李大钊对为断头流血的恩师非常崇敬,曾写文章哀悼致敬,也以身相许于事业。

  1913年,南洋公学同学会发起捐造了烈士纪念碑,同窗校友、弘一法师李叔同书写的烈士小传、赞文两篇碑文,分别镌刻于花岗石束腰的前后两面,激励着历代交大人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事业奋斗不息、奋不顾身。

  1937年底,日军进占交大徐汇校园后,这尊纪念碑的碑身被毁,仅剩底部的花岗石束腰和基座的一部分得以幸存。这座刻有碑文的底座,经百年来风吹雨晒,字迹稍显淡化,已移到新校史博物馆内保护性存放与展示。

  史霄雯烈士1945年考入交大化学系,一直是品学兼优的高材生,,曾任学生化学学会会长,为人正直热情,深受同学敬重。1948年春,他加入地下党领导的秘密外围组织——新主义青年联合会,担任宣传工作。在此期间,他就是用这台油印机,印制出来众多宣传材料,传播了新主义思想,启迪了民智。如《新主义论》《中国和中国党》等小册子,就是从这里上第一层油墨,在校内外得到更广泛传播。

  这张“西迁乘车证”,正是当年交通大学在新学期发给西迁学生录取通知书中附带的“礼物”。时至今日,能保存下来且信息丰富、品相完好者,已然不多,成为彰显“西迁精神”最为有力与标志性的实物之一。

  历届学籍档案如同交大的血脉和桥梁,承载着交大办学历史的变迁,也使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交大精神得以传承下去。

  杨嘉墀,1941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系,是我国著名航天科技专家和自动控制专家、自动检测学的奠基者,国家863高技术计划倡导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致力于中国自动化技术和航天技术的研究发展,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1999年荣获国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此奖章由杨嘉墀女儿杨西女士捐赠。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