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宁文化  教育

冬残奥会:一次具有特殊意义的社会教育

冬残奥会:一次具有特殊意义的社会教育

  教育部日前发布的《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显示,2021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2288所,招收各种形式的特殊教育学生14.91万人,在校生91.98万人,共有特殊教育专任教师6.94万人。

  3月4日,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盛大开幕,47名视障孩子组成的管乐团奏响国际残奥委会会歌《未来赞美诗》,孩子们所在的“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扬帆管乐团”,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盲人管乐团。在开幕式热场环节,13名北京市盲人学校的孩子演唱了《乘着歌声的翅膀》和《让我们荡起双桨》两首歌曲,并在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时使用了中文和德文两种语言。

  孩子们优美的乐声、清澈的歌声、自信的微笑,让所有人领略到了音乐之美,更领略了人之美。可以想见,这些孩子会比普通孩子付出不知要高出多少倍的辛苦,才能达到如此程度。本届冬残奥会,中国队派出96名运动员参与全部六个大项的比赛,对从2002年才初征冬残奥会的中国队而言,发展速度之快,实在是勇毅不易。和参加冬残奥会的运动健儿们一样,参加冬残奥会开幕式的这些视障孩子,也是无比坚韧、令人敬佩的强者。

  这让笔者想起当年欣赏聋哑人舞蹈家邰丽华领衔的《千手观音》,那种美轮美奂、华彩四射的情景,让人感慨不已、激动不已。据说这个舞蹈首次大型演出亮相是在2004年雅典残奥会闭幕式上,一共八分钟左右的北京表演时间,它就占据了一大半,足见其非同寻常。

  在那次欣赏《千手观音》之前,笔者除了对身边个别残疾人的有限经验认知,对残疾人的状况缺乏足够的了解。当时笔者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办的《华夏时报》工作,虽然该报并不承担专门报道残疾人新闻的任务,但还是和残疾人事务有着各种关联,使得笔者在后来的工作中对相关议题有了颇多接触,对残疾人发展、残疾益等有了更多了解和体悟,开始更多关注与其相应的社会配备。

  后来笔者回到高校工作,也总是对关于残疾人的新闻停留注目,并在去国外访学和参加学术会议之时,关注国外残疾人的社会配备。十年前我去国外做访问学者时,在有的国家看到,公交车门口的踏垫可以自动收放,遇有坐着残疾人的轮椅时,则可将其放平至路肩,方便轮椅顺利上车。有的国家在超市、商场、饭店等公共场所的门口,最近的车位一定是残疾人车位,方便轮椅使用这些场所的无障碍坡道,如果普通车辆胆敢占用,将面临不菲的罚款。

  中国有8500万残疾人,是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回望中国这些年来,残疾人事业确实取得了长足进步,不仅是在顶层设计,还是在具体工作,以及在落地实行上都是如此。党的以来,将健全残疾益保障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面,从法律法规体系到社会保障体系,从社会福利制度到残疾益保障,都在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数据显示,至2021年5月,我国直接涉及残疾益保障的法律有80多部、行政法规50多部,以法律之手为残疾人高擎“保护之盾”。在政策上,则是扶贫、教育、就业、康复等齐头并进。

  毋庸讳言,在顶层设计不断加强、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具体措施不断落地之时,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在对待残疾人及其权利的理念上亟待提高。比如,一些人对残疾人的权益重视不够,最常见的例子就是盲道的各种障碍很难根治,有的人将自行车甚至汽车停放到盲道上。再如,对保障残疾人的权利缺乏足够的“耐心”,布置相关事项时觉得“麻烦”,觉得投入成本太高。实事求是地讲,这些年社会意识有了很大提高,嘲笑残疾人、以残疾作为取乐包袱的现象越来越少了,但关爱残疾人、保障残疾益仍有提高的空间。残疾人作为“隐形人”的比例越低,才能显示我们的社会文明越进步。

  本届冬残奥会上,残疾孩子的乐声和歌声,无声而优美的手语,残疾人运动员的精彩表现,让整个社会都见识到了别样精彩。从这个意义上说,冬残奥会既是一次普通意义层面的特殊教育,我们都因此在一个特殊时点特别关注到残疾人,也是一次特殊意义层面的社会教育,教会我们在工作与生活中应当如何善对残疾人。

  2018年,我国残疾人运动员在平昌实现冬残奥会金牌“零的突破”;2022年,期待我国残疾人运动员在北京冬残奥会上有更精彩的表现,给国人更多惊喜。

  教育部日前发布的《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显示,2021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2288所,招收各种形式的特殊教育学生14.91万人,在校生91.98万人,共有特殊教育专任教师6.94万人。

  3月4日,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盛大开幕,47名视障孩子组成的管乐团奏响国际残奥委会会歌《未来赞美诗》,孩子们所在的“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扬帆管乐团”,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盲人管乐团。在开幕式热场环节,13名北京市盲人学校的孩子演唱了《乘着歌声的翅膀》和《让我们荡起双桨》两首歌曲,并在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时使用了中文和德文两种语言。

  孩子们优美的乐声、清澈的歌声、自信的微笑,让所有人领略到了音乐之美,更领略了人之美。可以想见,这些孩子会比普通孩子付出不知要高出多少倍的辛苦,才能达到如此程度。本届冬残奥会,中国队派出96名运动员参与全部六个大项的比赛,对从2002年才初征冬残奥会的中国队而言,发展速度之快,实在是勇毅不易。和参加冬残奥会的运动健儿们一样,参加冬残奥会开幕式的这些视障孩子,也是无比坚韧、令人敬佩的强者。

  这让笔者想起当年欣赏聋哑人舞蹈家邰丽华领衔的《千手观音》,那种美轮美奂、华彩四射的情景,让人感慨不已、激动不已。据说这个舞蹈首次大型演出亮相是在2004年雅典残奥会闭幕式上,一共八分钟左右的北京表演时间,它就占据了一大半,足见其非同寻常。

  在那次欣赏《千手观音》之前,笔者除了对身边个别残疾人的有限经验认知,对残疾人的状况缺乏足够的了解。当时笔者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办的《华夏时报》工作,虽然该报并不承担专门报道残疾人新闻的任务,但还是和残疾人事务有着各种关联,使得笔者在后来的工作中对相关议题有了颇多接触,对残疾人发展、残疾益等有了更多了解和体悟,开始更多关注与其相应的社会配备。

  后来笔者回到高校工作,也总是对关于残疾人的新闻停留注目,并在去国外访学和参加学术会议之时,关注国外残疾人的社会配备。十年前我去国外做访问学者时,在有的国家看到,公交车门口的踏垫可以自动收放,遇有坐着残疾人的轮椅时,则可将其放平至路肩,方便轮椅顺利上车。有的国家在超市、商场、饭店等公共场所的门口,最近的车位一定是残疾人车位,方便轮椅使用这些场所的无障碍坡道,如果普通车辆胆敢占用,将面临不菲的罚款。

  中国有8500万残疾人,是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回望中国这些年来,残疾人事业确实取得了长足进步,不仅是在顶层设计,还是在具体工作,以及在落地实行上都是如此。党的以来,将健全残疾益保障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面,从法律法规体系到社会保障体系,从社会福利制度到残疾益保障,都在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数据显示,至2021年5月,我国直接涉及残疾益保障的法律有80多部、行政法规50多部,以法律之手为残疾人高擎“保护之盾”。在政策上,则是扶贫、教育、就业、康复等齐头并进。

  毋庸讳言,在顶层设计不断加强、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具体措施不断落地之时,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在对待残疾人及其权利的理念上亟待提高。比如,一些人对残疾人的权益重视不够,最常见的例子就是盲道的各种障碍很难根治,有的人将自行车甚至汽车停放到盲道上。再如,对保障残疾人的权利缺乏足够的“耐心”,布置相关事项时觉得“麻烦”,觉得投入成本太高。实事求是地讲,这些年社会意识有了很大提高,嘲笑残疾人、以残疾作为取乐包袱的现象越来越少了,但关爱残疾人、保障残疾益仍有提高的空间。残疾人作为“隐形人”的比例越低,才能显示我们的社会文明越进步。

  本届冬残奥会上,残疾孩子的乐声和歌声,无声而优美的手语,残疾人运动员的精彩表现,让整个社会都见识到了别样精彩。从这个意义上说,冬残奥会既是一次普通意义层面的特殊教育,我们都因此在一个特殊时点特别关注到残疾人,也是一次特殊意义层面的社会教育,教会我们在工作与生活中应当如何善对残疾人。

  2018年,我国残疾人运动员在平昌实现冬残奥会金牌“零的突破”;2022年,期待我国残疾人运动员在北京冬残奥会上有更精彩的表现,给国人更多惊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教育对中国的意义
  • 编辑:小东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