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南宁文化  教育

中华慈善博物馆文物首次成功定级

  自2016年9月1日正式开馆以来,中华慈善博物馆一直以恪守“祈通古今、以宏慈善”为使命,为打造成中华慈善文化的展示窗口、教育课堂、交流平台和研究基地而努力。

  近日,《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到,为更好地保护慈善藏品,规范藏品管理工作,经前期认真梳理和准备,中华慈善博物馆将馆藏256件(套)文物申请定级。此次申请定级的文物分为纸质和木器两大类,这是中华慈善博物馆首次自主申请文物定级。

  11月27日,在江苏省南通市文旅局协调支持下,江苏省文物局委派相关业内专家专程来中华慈善博物馆对此批文物进行现场鉴定定级。鉴定专家中有擅长杂项鉴定的南京博物院典藏部副主任、副研究馆员杨海涛,民国档案鉴定专家、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馆员杨斌,还有擅长古籍鉴定的南京博物院文博研究馆员王明发。

  经鉴定专家小组认真细致的鉴别,本次定级共初步拟定国家二级文物1件,国家三级文物68件(套),其中木器57件(套),纸质12件。

  据了解,此次定级的木器文物多为清代,文物的品相、工艺、保存状况均较好,颇为珍贵。譬如“急公慕义”匾额,此匾立于道光乙未年(1835年),红地金字,书法精湛,边框装饰以黑地描金牡丹花卉,整体雍容华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匾由当时的闽浙总督程祖洛和福建巡抚魏元烺联名题赠,用以表彰福建地方乡绅郑汝器热心地方慈善公益的行为。另外,“乐善好施”“为善最乐”等为古代褒扬善士义举所常用,咸丰四年(1854年)的“如松”匾额引用《诗经》里“天保九如”中的“如松柏茂”一词,称赞长期致力行善的寿岩公,栽种数里青松作为行道树,为行人遮阴避凉,可谓一语双关,构思巧妙。

  现场鉴定工作结束后,参与此次鉴定的专家表示:“中华慈善博物馆在短时间内能够征集如此可观数量的与慈善相关文物,非常不容易。本次申请定级的文物有些比较有特点,建议博物馆加强对已征集藏品的研究,丰富文物内涵,为将来进一步提高文物等级做准备。”

  中华慈善博物馆副馆长胡达表示:“此次定级是对前期征集工作的肯定,也为今后更加精准地开展征集等相关工作指明了方向。接下来,我们将努力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妥善做好已定级文物的保管和修复工作,对库房进行局部改善提升;二是准备启动馆藏其他门类藏品的定级工作;三是持续推进藏品征集工作,不断丰富馆藏。我们要以首次文物定级工作为契机,将馆内文物的征集、保护和研究等相关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记者 权敬 通讯员 程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