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宁魅力  生活

贵阳2020年一产增加值达17831亿元增长64%

贵阳2020年一产增加值达17831亿元增长64%

  2020年,贵阳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优异成绩,一产增加值增长6.4%达178.31亿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高于全市GDP增速1.4个百分点,创近年最好,为全市统筹“两线”作战、促进经济企稳向好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既要完成脱贫攻坚“必答题”,又要答好疫情防控“加试题”,应对汛情带来的新考验。贵阳市农业农村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脱贫攻坚和“三农”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毫不松懈抓好“两线”作战,一刻不停、一步不错、一天不误,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松劲心态,聚焦巩固脱贫成果、农村产业、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农业农村改革等重点,强统筹、勤调度,农业农村经济稳中有进、各项事业取得实效。2020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674元,同比增长8.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

  狠抓查缺补漏巩固提升。坚持问题排查整改“双责任”“双台账”“双销号”“双问责”,“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确保高质量、打好收官战”行动攻坚有力,全市共排查纳入“双台账”问题316个,市板块联动专项巡察发现问题503个,贵阳贵安协同作战发现问题305个,全部完成整改销号,脱贫成果巩固有力。

  狠抓“3+1”保障动态管理。农村集中供水率从90.3%提升到99.03%,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失学辍学学生保持“动态清零”,建档立卡户基本医疗保险应保尽保、“三重医疗保障”应报尽报,动态新增农村危房和跑风漏雨住房及时清零,全市建档立卡户稳定达到“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开阳县代表贵州省非贫困县顺利通过国家普查验收。

  狠抓产业就业民生保障关键举措。全市184家经营主体通过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共带动建档立卡户10415人增收,建档立卡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劳动力实现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纳入低保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特困供养人员、易地扶贫搬迁困难群众实现应兜尽兜、应保尽保,预计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468元,同比增长38.8%,连续五年双高于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狠抓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建立防贫监测预警机制,依托贵阳市大数据扶贫系统,开发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线上APP,对脱贫人口、边缘人口支出骤增和收入骤减情况进行监测预警,为贵阳贵安建档立卡户、边缘户共计50482人全部购买“防贫保险”,组织发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78万人注册“中国社会扶贫网”,构建“大数据+防贫保险+社会救助”防贫机制,强化产业、就业、社会救助、民生兜底等综合施策,及时消除边缘易致贫风险289人,全市未发生一例新的贫困现象。

  狠抓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全市9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有学校、医疗机构、警务室、扶贫车间,所有安置区均设立居委会、党支部和“新市民·追梦桥”服务中心,搬迁家庭适龄少年儿童就近入学应转尽转,搬迁群众就医即时结算,易地扶贫搬迁“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5400余名党员结对帮扶搬迁群众,与搬迁群众一道共筑新家园。

  加强粮食安全和“菜篮子”保障。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65.5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30.8万亩,完成粮食种植面积达130.68万亩、产量40.42万吨,超额完成省下年度目标任务。全市已完成低效作物调减22万亩,以果、药、茶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13.48万亩,5万亩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已全面投入生产运营,完成蔬菜种植183.35万亩(次)、产量235.1万吨,全年生猪出栏116.25万头、家禽出栏3365.74万羽、禽蛋产量3.97万吨。

  加强农业植物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围绕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绿肥种植、秸秆还田等技术推广,实施化肥零增长行动,完成增施有机肥推广161.72万亩次、绿肥种植14.3万亩,科学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3.9%。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措施全覆盖。

  强化利益联结助农增收。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推行“六股分红”利益联结机制,全市1928家种养经营主体带动农户33万户(次)稳定增收,其中带动建档立卡户14387户42158人(次)。

  息烽县石硐镇中坝、大洪两个村把农发项目资金入股企业探索出“二次分红、六权共享”利益分配方式,激活了农村社会发展的各个细胞,“后进村”蝶变为富美乡村的示范村、样板村。图为石硐镇大洪村猕猴桃基地

  推进农业“接二连三”。按照“种植在全省,加工在贵阳”要求,全市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78家,完成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622亿元,预计农产品加工转化率52%。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到851家。乡村旅游总人数7400万人次,乡村旅游综合收入162亿元。

  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545家生产经营主体入驻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可追溯,全市申报省级地方标准6项,累计绿色食品认证31个、有机农产品77个、地理标志5个,动物疫病监管监测应免密度和产地检疫均达100%。

  积极开展基地共建。按照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品牌化运营、协同化推进的思路,支持市农投集团通过援建、股份合作、产业招商等模式,累计投入资金32亿元,重点在全省“9+3”县区、结对帮扶县、贵安新区等地建设50万亩蔬菜基地及生猪、蛋鸡和水产等基地,覆盖全省22个县区。

  大力推进“三专”建设。依托流通龙头企业,大力推进“扶贫、专区、专馆”三个专项建设,建成扶贫1418个,日均销售各类农产品30吨、50余万元;在全市一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各类生鲜超市设立扶贫销售专区6万平方米,采取减免摊位费和进场费等方式,全力支持兄弟市州农产品进场交易;各省直部门帮助贫困地区在贵阳市设立扶贫专馆81家,集中展示销售省内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

  推动农产品“七进”。市内1723所中小学及市管高校采购约2.5万吨、2.5亿元,采购本省农产品比例达93.8%;全市18家医疗机构食堂采购273.4吨、金额285.3万元,采购本省农产品比例达100%;市、区两级国有企业累计1120.5吨,金额1375.2万元,采购本省农产品比例达94.9%,逐步建立稳定的农产品供销关系,构建从农田到餐桌的便捷“流通网”。

  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深入推进“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建设改造农村户用卫生厕所24604户、村级公厕214座,全面完成年度实事任务,全市所有行政村实现村级公厕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有序推进,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生活污水治理率进一步提高。村庄清洁行动持续开展,累计发动群众54万余人次,实施农房风貌整治3616户,整治美化庭院2.2万户,农村环境“脏、乱、差”状况明显好转。

  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争取省级以上财政专项资金1.67亿元,全年共计完成常规高标准农田建设14.53万亩;大力推进贵阳市现代山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启动预计投资20亿元、建设总规模5万亩的开阳县、乌当区试点示范项目2个,着力解决土地碎片化问题,夯实农业现代化发展基础。

  强化农业保险构建风险兜底机制。以保护农民利益为宗旨,落实“扩面、增品、提标”的要求,强化粮油安全保障,提供风险保障46786万元,完成水稻、玉米、油菜保险80.27万亩,构建起重要农作物自然灾害风险兜底机制。同时,按照“有灾保成本、无灾保受益”原则,围绕12个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发布蔬菜、肉鸡、鸡蛋、生猪、葡萄价格保险方案,累计提供风险保障12.5亿元,构建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双托底”的保险机制。2020年各类险种累计实现赔款5127.76万元。

  加快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序推进省“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积极开展贵阳市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下发市级奖补资金5000万元,成功创建观山湖区和乌当区乡村振兴示范区。(贵阳市农业农村局宣传处供图)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中国贵阳生活成本
  • 编辑:小东
  • 相关文章